引论 1
第一章 应运而生:《歧路灯》在清中叶由李绿园写出的主客观原因 3
第一节 社会生活为《歧路灯》的产生提供了沃土 3
第二节 文学演进为《歧路灯》的产生提供了题材创新契机和丰富营养 20
第三节 李绿园的家世、生平、思想是《歧路灯》产生的“最明显的起因” 55
第二章 主部主题:形象化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的形象化 71
第一节 《歧路灯》通过艺术形象所表现的家庭教育思想 71
第二节 《歧路灯》通过艺术形象所表现的社会教育思想 98
第三节 《歧路灯》通过艺术形象所表现的学校教育思想 113
第三章 副主部主题:《歧路灯》主部主题之外的多层思想意蕴 128
第一节 为官理想:形象化的“官箴” 128
第二节 美与刺的协奏:对进步思潮的呼应与对封建末世腐朽、落后面的揭露 156
第三节 作品形象透露的超越与突破作家落后思想的深层意蕴 189
第四章 美学特色:《歧路灯》美学特色新观照 210
第一节 匠心独运的叙事时间技巧 210
第二节 雅洁含蓄、幽隽典丽:“青少年不宜”成分的自觉限制 231
第三节 题材创新与题材融合的和谐统一——公案片断与世情小说、教育小说层面有机融合 253
第五章 比较研究:横向比较研究 284
第一节 《歧路灯》与《爱弥尔》 284
第二节 《歧路灯》与《野叟曝言》 317
第三节 《歧路灯》与《绿野仙踪》 342
附录一 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答辩委员会组成名单,博士论文评阅专家名单 385
附录二 《歧路灯》研究论著、论文目录索引摘要 387
主要参考文献 397
后记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