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雷振扬著
  • 出 版 社:北京: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105051825
  • 页数:317 页
图书介绍:湖北省社科基金“九五”规划重点课题:雷振扬(1954~),湖北省天门市人,中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著有《教学与研究》等。:本书主要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和我国社会发展问题,内容包括列宁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思想与实践,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观,思想政治工作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

总序 1

前言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我国社会发展的几个问题 1

一、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发展道路的特殊性 1

二、关于社会的全面发展 6

三、关于社会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 12

第二章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 19

一、经济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19

二、对外开放与因地制宜地发展 24

三、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 26

四、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29

一、我国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取得的成就 33

第三章 社会发展与少数民族权益保障 33

二、少数民族权益保障面临的问题 35

三、关于加强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三个认识问题 40

四、加强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应采取的基本措施 44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49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49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 55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现实意义 60

第五章 列宁晚年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 65

一、发展文化是社会主义“划时代的主要任务” 65

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全民的文化科学水平 71

三、正确对待文化遗产,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 72

四、正确对待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他们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74

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的必要性问题 76

第六章 列宁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思想与实践 76

二、关于反对大俄罗斯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问题 79

三、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民族自决问题 81

四、关于各民族联盟的国家体制问题 83

五、关于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的问题 86

第七章 毛泽东的“群众本位”发展观 90

一、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91

二、一切依靠群众,是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 92

三、群众路线是共产党人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95

四、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与现代化建设 97

五、“群众本位”发展观评述 99

第八章 邓小平的群众观 102

一、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102

二、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105

三、群众路线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107

四、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须克服官僚主义 110

第九章 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观 114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114

二、社会主义要全面、协调地发展 117

三、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 122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 128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128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32

三、市场经济可能对人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137

四、采取切实措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协调发展 140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146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工作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46

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具有紧迫性 150

三、思想政治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 151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与完善 159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159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大现实意义 164

三、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 173

四、采取切实措施将社会主义高度民主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 179

第十三章 邓小平发展社会主义法制的思想 199

一、没有法制不行 199

二、发展社会主义法制要坚持“十六”字方针 204

三、加强法制建设的基本措施 207

一、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之一 211

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 211

二、依法治国是实现新世纪社会发展蓝图的重要保证 214

三、依法治国: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17

第十五章 新时期法治发展的主要成就 222

一、社会主义法治观逐步确立 222

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225

三、法成为调节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 227

四、法治机构设置和法的适用走向规范化 228

五、法律人才培养和法学研究成果丰硕 230

六、普法与公民法律意识增强 231

七、国际法律交流与合作 233

一、法治是什么 235

第十六章 中国法治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235

二、中国法治的制约因素:传统 239

三、中国法治的制约因素:体制 242

四、中国法治的制约因素:法律人才 243

五、中国法治的制约因素:地域与人口 244

六、中国法治的制约因素: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245

七、几点结论 246

第十七章 关于公民法律信仰培植的几个问题 250

一、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理念基础 250

二、当代中国社会法律信仰状况及原因分析 254

三、培植公民法律信仰的基本途径 258

一、发展现代科技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63

第十八章 发展现代科技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63

二、发展现代科技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 267

三、发展现代科技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71

第十九章 社会发展中的政府与公众关系:和谐与冲突 275

一、社会主义制度为建立和谐的政府与公众关系创造了重要条件 275

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与公众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 278

三、建立和谐的政府与公众关系应采取的措施 281

第二十章 社会发展中的政府与公众关系:预警与法律调节 286

一、政府与公众关系预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286

二、预警指标创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项目 289

三、政府与公众关系法律调节的缘由 297

四、法律调节的模式与机理 302

主要参考文献 309

后记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