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殖遗传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孟金陵等编著
  • 出 版 社:科学出版计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030042697
  • 页数:42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植物的性别 刘定富 1

第一节 植物性别的认识 1

第二节 植物性别的类型 2

一、显花植物性别类型的定义 2

二、植物性别类型的划分 2

三、植物性别的各种类型的分布 4

四、植物性别的进化 5

五、性比 6

第三节 性别决定 7

一、性染色体 7

二、基因平衡理论 9

三、性别决定基因 11

第四节 性别分化 15

一、激素 16

二、肥料 22

三、光照 22

四、温度 24

五、病虫害 24

六、切割 25

七、嫁接 26

八、性转换的实质及意义 27

第五节 性连锁遗传 27

一、性连锁遗传的方式 27

二、性连锁遗传实例 28

三、性连锁致死 29

四、性连锁遗传的意义 29

一、有性生殖 33

第二章 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孟金陵 33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方式 33

二、无性生殖 34

三、无融合生殖 35

第二节 小孢子发生与花粉的形成 36

一、花药的结构与小孢子发生 36

二、花粉的发育 39

三、成熟花粉的结构和功能 40

第三节 大孢子发生与胚囊结构 43

一、胚珠的发育与大孢子发生 43

二、胚囊的发育 45

三、成熟胚囊的结构和功能 46

一、花粉萌发 50

第四节 受精 50

二、花粉管在雌蕊组织中生长 52

三、双受精 53

第五节 胚乳、胚和种子的发育 57

一、胚乳的发育 57

二、胚的发育 59

三、种子 62

第三章 植物配子体形成的遗传控制和基因表达 孟金陵 张金发 68

第一节 植物减数分裂的启动 68

一、前减数分裂的有丝分裂 69

二、前减数分裂期 70

第二节 联会和交换的遗传控制 71

一、联会和交换的精细过程 71

二、联会的遗传控制 73

三、交换的遗传控制 75

第三节 纺锤体的遗传变异 77

一、纺锤体的结构与功能 78

二、纺锤体的阶段特异性 79

三、纺锤体的性别特异性 80

第四节 2n配子的发生机制 81

一、2n配子发生的普遍性 83

二、2n雄配子 85

三、2n雌配子 88

四、2n配子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90

第五节 配子体的基因表达 92

一、配子体基因表达的细胞学研究 93

二、配子体基因组的转录 94

三、配子体基因组的翻译 95

四、配子体-孢子体基因表达重叠 97

五、配子体选择与孢子体选择的相关性 100

第四章 植物的无融合生殖 罗鹏 范志忠 109

第一节 在减数胚囊中的无融合生殖 110

一、单倍体孤雌生殖和单倍体无配子生殖 110

二、雄核发育和半融合生殖 116

第二节 在未减数胚囊中的无融合生殖 119

一、二倍体孢子生殖和无孢子生殖的发生机制 121

二、二倍体孢子生殖和无孢于生殖的人工诱导 125

三、二倍体孢子生殖和无孢子生殖的遗传 126

第三节 不定胚生殖 128

一、不定胚的发生机制 128

二、不定胚的人工诱导 129

第四节 无融合生殖的鉴别 130

三、不定胚的遗传 130

一、无融合生殖单倍体的鉴别 131

二、无融合生殖二倍体的鉴别 132

第五节 无融合生殖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134

一、单倍体育种 134

二、杂种优势的固定 139

第五章 植物的雄性不育性 夏涛 147

第一节 概述 147

一、雄性不育性的概念 147

二、雄性不育性的类型 148

三、雄性不育性的一般特征 152

一、显微结构的变化 157

第二节 雄性不育性的细胞学研究 157

二、超微结构的变化 162

第三节 雄性不育性的生化基础 163

一、酶系统 163

二、物质代谢系统 165

三、能量代谢系统 166

四、植物激素系统 168

第四节 雄性不育性的经典遗传学研究 170

一、核质互作雄性不育 170

二、细胞核雄性不育 172

第五节 雄性不育性的分子机制 177

一、雄性不育性的细胞质育性基因Ⅰ.线粒体位点 177

二、雄性不育性的细胞质育性基因Ⅱ.叶绿体位点 188

三、雄性不育性不稳定现象及其遗传机制 190

第六节 雄性不育性的应用 193

一、雄性不育性在育种中的应用领域 193

二、雄性不育性在育种中应用的限制因素 198

三、雄性不育性育种应注意的问题 200

四、植物雄性不育资源的开拓 202

第六章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 刘定富 薛勇彪 214

第一节 概述 214

一、自交不亲和性的概念 214

二、自交不亲和性的表现 216

三、自交不亲和性的普遍性 216

四、自交不亲和性的重要性 217

一、自交不亲和性的分类 218

第二节 自交不亲和性的类型及特点 218

二、各类自交不亲和性的特点 219

第三节 异形不亲和性 222

一、二形花柱 223

二、三形花柱 226

三、抑制部位 227

四、抑制机制 228

第四节 同形不亲和性 230

一、同形不亲和性的种类及遗传 230

二、S等位基因的数目及相互关系 235

三、抑制部位 239

四、细胞学 240

五、生理生化研究 242

六、不亲和因子 243

七、识别的生化基础 246

八、抑制机制 248

第五节 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251

一、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 251

二、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 254

第六节 克服自交不亲和性的方法 258

一、生物学方法 259

二、化学方法 265

三、物理学方法 267

四、机械方法 271

第七节 自交不亲和性在农业上的应用 271

一、应用概况 271

二、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途径 275

三、自交不亲和性杂种的生产方法 277

第七章 植物种间杂交和生殖隔离 孟金陵 296

第一节 种的概念和种间生殖隔离 297

一、种的概念和种的形成 297

二、种间生殖隔离机制 298

三、种间生殖隔离与遗传 299

第二节 种间杂交不亲和性 300

一、种间不亲和性的表达部位 300

二、种间不亲和性的作用方式 301

三、决定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的时期 303

四、单向不亲和 305

五、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的遗传机制 308

第三节 杂种不活:胚不发育性 313

一、杂交不亲和性与杂种胚不发育性的区别 314

二、杂种胚不发育性的类型 315

三、克服种间杂交不亲和性和胚不发育性的途径 321

第四节 杂种衰弱与杂种优势 334

一、杂种衰弱 334

二、杂种优势及其利用途径 337

第五节 杂种不育 340

一、染色体不育 340

二、基因不育 343

三、细胞质不育 346

四、克服杂种不育的原理和方法 346

第六节 杂种后代的遗传分析 350

一、杂种衰败 350

二、杂种后代群体的遗传结构 352

三、杂种后代的性状遗传 355

四、对杂种后代的选择方法 357

第八章 植物生殖工程 蔡得田 368

第一节 植物生殖工程的概念与概况 368

一、植物生殖工程的概念与研究范围 368

二、植物生殖工程研究简介 369

第二节 未受精子房和胚珠培养 372

一、概况 372

二、未受精于房和胚珠培养的技术 374

三、胚囊植株的起源 375

四、胚囊植株当代及后代的遗传表现 376

五、胚囊——植物遗传工程的受体 376

第三节 花药和花粉培养 377

一、花药和花粉培养的重要意义 377

二、花药培养的基本技术和影响因素 378

三、雄核发育途径、饥饿与花粉二型性 380

四、花粉培养 381

五、花粉植株的遗传研究 382

第四节 胚囊类细胞的分离 384

一、胚囊类细胞分离的意义 384

二、分离方法 384

三、困难 386

第五节 花粉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 387

一、分离与培养的意义 387

二、四分体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 387

三、花粉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 388

四、花粉管亚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 391

一、意义与进展 392

第六节 生殖细胞和精子的分离与培养 392

二、生殖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394

三、精子的分离 397

四、精子的纯化 398

五、精子生活力测定与保存 399

六、受精工程的研究 400

第七节 雄性生殖系统再生的研究 401

一、雄性生殖系统再生的意义 401

二、再生雄性生殖系统的实验方法 402

三、再生雄蕊及花粉的细胞学研究 403

四、影响雄蕊再生与花粉成熟的因素 404

第八节 植物生殖工程的问题与展望 404

索引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