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篇 X射线荧光光谱基本原理 8
第一章 X射线物理学基础 8
§1.1 X射线的本质和定义 8
§1.2 X射线光谱 8
§1.3 莫塞莱定律 17
§1.4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8
§1.5 布拉格定律 27
§1.6 俄歇效应和荧光产额 28
§1.7 谱线分数 31
参考文献 31
§2.1 概述 33
§2.2 激发因子 33
第二章 X射线荧光强度的理论计算 33
§2.3 X光管原级谱的强度分布和谱仪的几何因子 34
§2.4 一次(原级)荧光强度的计算 35
§2.5 二次(次级)荧光强度的计算 38
§2.6 三次(第三级)荧光强度的计算 41
§2.7 X射线荧光相对强度理论计算的小结 43
参考文献 44
第二篇 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结构和性能 45
第三章 激发源和探测器 45
§3.1 概述 45
§3.2 激发源 46
§3.3 探测器 55
参考文献 66
第四章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结构和性能 67
§4.1 概述 67
§4.2 光源 69
§4.3 原级谱滤光片 71
§4.4 通道面罩和准直器 72
§4.5 分光晶体 73
§4.6 探测器 77
§4.7 测角仪 78
§4.8 脉冲高度分析器 80
§4.9 系统软件 83
§4.10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性能测试方法 84
参考文献 85
第五章 能量色散和全反射X射线荧光光谱仪 87
§5.1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 87
§5.2 谱峰位和谱强度数据的提取 99
§5.3 基体校正 105
§5.4 全反射X射线荧光光谱仪 106
参考文献 109
第三篇 X射线荧光光谱定性和定量分析 112
第六章 基本参数法和影响系数法 112
§6.1 概述 112
§6.2 元素间吸收增强效应 113
§6.3 基本参数法 115
§6.4 理论影响系数法 119
§6.5 基本参数法和理论影响系数法的应用 125
§6.6 经验系数法 127
参考文献 133
第七章 实验校正法 135
§7.1 校正曲线法 135
§7.2 内标法 135
§7.3 标准加入法和标准稀释法 140
参考文献 141
§8.1 概述 142
第八章 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142
§8.2 定性分析 143
§8.3 半定量分析 146
参考文献 153
第九章 定量分析 154
§9.1 概述 154
§9.2 波长色散谱仪定量分析条件的选择 155
§9.3 能量色散谱仪定量分析条件的选择 163
§9.4 校正曲线的制定 163
§9.5 定量分析方法简介 166
§9.6 定量分析方法的准确度评价 184
§9.7 仪器漂移的校正 185
参考文献 185
§10.1 薄试样和厚试样 187
第十章 薄膜和多层膜分析 187
§10.2 单层和多层膜的荧光强度计算 188
§10.3 非无限厚试样的定量分析 189
参考文献 197
第四篇 样品制备和不确定度评定 199
第十一章 样品制备 199
§11.1 基本概念 199
§11.2 样品的预加工 200
§11.3 固体样品的制备方法 201
§11.4 液体样品的制备方法 210
§11.5 富集技术在样品制备中的应用 213
参考文献 216
第十二章 不确定度评定 218
§12.1 基础知识 218
§12.2 不确定度的评定 224
§12.3 X射线荧光光谱定量分析中的不确定度来源 229
§12.4 结语 237
参考文献 237
第五篇 化学计量学和化学态分析 238
第十三章 化学计量学研究在X射线荧光分析中的应用 238
§13.1 概述 238
§13.2 基体校正方程与化学计量学之间的关系 238
§13.3 偏最小二乘法 239
§13.4 因子分析 240
§13.5 模式识别 241
§13.6 神经网络 243
§13.7 知识工程 244
参考文献 245
第十四章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在化学态分析中的应用 247
§14.1 概述 247
§14.2 高分辨率X射线荧光光谱仪 248
§14.3 普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辨率的测定及改善 249
§14.4 谱处理方法 251
§14.5 X射线荧光光谱仪在化学态分析中的应用 254
参考文献 262
附录 263
附录1 吸收限波长和临界激发能量 263
附录2 特征X射线波长和能量 266
附录3 辐射跃迁几率 272
附录4 K系伴线波长(A) 275
附录5 荧光产额和Coster-Kronig跃迁几率 277
附录6 以?式计算光电吸收截面τJ(靶/原子) 282
附录7 以?式计算非相干碰撞截面σC(靶/原子) 288
附录8 以?式计算相干碰撞截面σR(靶/原子) 290
附录9 低能Kα线总质量吸收系数 292
附录10 特征X射线Siegbahn标识和IUPAC标识之间对应关系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