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1
代序 3
读焦国标的杂文 夏基惠 3
邵燕祥先生和牧惠先生的几句话 5
第一辑 东方主义离东方没那么远 9
东方主义离东方没那么远 9
独立的悲伤 12
依法写作 15
文化人的反文化 18
粮食问题文化看 20
口味霸权主义 23
高学历的力量何在 26
人类刚刚走进乐园 29
肠子的决定性 32
语言污蔑 35
降国旗与官本位 37
强加悲欢 40
未走出自己时代的名人 42
新闻真实与文学真实 45
破译贾平凹《听来的故事》 48
我理解的素质教育 51
为书生气一辨 53
说“浑不吝” 55
哪来的“有吃” 57
第二辑 农业文明之遗风 61
农业文明之遗风 61
学府一半是官府 64
重建师道文化 67
面子奇缺的社会 70
为富何以不仁 74
随时准备出卖一切 77
小费小,人情大 80
导游急需“换脑” 83
实名制当然能代表百姓利益 86
穷校富庙析 88
分明的糟粕 90
开发良知 92
短缺经济影幢幢 94
家族社会综合症 96
折扣“革命性” 99
中国人的安全感 102
新闻圈的互讳 105
进场与不进场 107
关于高考的公平性 109
毕业分配中的问题 112
就业重于高考 115
良与不良界限何在 118
孩子该怎样入场 120
名人多做公益秀 122
名人如何展示优越感 125
《背起爸爸上学》的法律视角 128
这是怎样的国民性 131
是避讳还是歧视 133
重新给文化勘界 135
谁施谁受 138
点头催人老 140
杂文家的见识 142
梁启超是男是女 144
因果关系看走了眼 147
继母这个角色 150
九十年的词龄 152
身高理性 154
古旧沧桑 157
出入为何下车 159
让义工观念走进城市老人 162
“玄祖父”及其他 165
第三辑 草堂并无草 171
您在哪儿午休 171
农民多老才能卸套 173
请设养老送终假 176
“六一”城市儿童节 179
完粮到老 182
农伤怎么就不算事故 184
看似生动的自供 187
欲望的广东 189
一手提拔论 191
乡长偏爱鼻音 194
为什么撇开法官找记者 197
《中国制造》造什么 199
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201
不许你代表我 203
执法者的合法性 205
草堂并无草 208
病入膏肓的常态 211
当代史的层累迹象 213
遗老情结 215
挟洋以保守 217
普通话与“打官腔” 220
第四辑 意识进化 225
释千禧年 225
诗意芭蕾 227
有“数”的汉语 229
犹太方舟与中国方舟 231
金秋收不收小麦 233
新版《新华字典》的一个漏洞 236
嫉妒是个因变量 239
挤恋 241
人畜共通的美感 243
龙虾的贞操 245
动物的同性恋 247
察见渊鱼者不祥 249
补偿心理 252
责任心三定理 254
专家欲 257
第三欲 259
自卑起于卑 261
结论大于材料 263
推敲证据 265
所比不伦 267
天赋的系统论 269
随地吐痰的地理学和文化学解释 271
质实思维 273
杂文家是宿命的 276
文坛侠客 278
杂文的原创性 280
意识进化 282
北京男女 284
北京人的骂人 286
做人的临界点 288
皇城根儿土话 290
虞姬姓甚名谁 292
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不是一个人 296
回避与兴废 298
漂亮嫂子挨打多 301
我的发祥地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