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问题的提出 1
目录 1
1.2 新奇的发现 2
1.3 音响领域错误概念的困扰 2
1.4 评价音质的尺度 3
1.5 主观评测者的立场 3
1.6 试听的局限性 4
1.7 对某些效应的评述 4
3.3 失真的机理*1 8
2.1 概述 8
2.2 放大器的结构 8
2.2.1 三级结构 9
2.2.2 二级结构 10
2.3 放大器的类别 11
2.3.1 A类(甲类)放大器 11
2.3.2 B类(乙类)放大器 11
2.3.3 AB类(甲乙类)放大器 11
2.3.7 F类(己类)放大器 12
2.3.8 G类(庚类)放大器 12
2.3.4 C类(丙类)放大器 12
2.3.5 D类(丁类)放大器 12
2.3.6 E类(戊类)放大器 12
2.3.9 H类(辛类)放大器 13
2.3.1 0S类放大器 13
2.4 改进型B类(乙类)放大器 13
2.4.1 误差修正放大器 13
2.4.2 非开关放大器 13
2.4.3 电流驱动放大器 14
2.4.4 布罗姆莱(Blomley)放大器 14
2.4.5 几何平均AB类(甲乙类)放大器 14
3.1 放大器的典型电路及增益 16
3.2 传统放大电路的特点 18
3.3.1 输入级失真 18
3.3.2 VAS失真 19
3.3.3 输出级失真 19
3.3.4 VAS的负载失真 19
3.3.5 电源干线退耦失真 19
3.3.6 感应失真 19
3.3.7 负反馈起始失真 19
3.3.8 电容器失真 20
3.4 标准放大器的特性 20
3.5 开环增益及测量 21
3.6 模型放大器 23
3.7 无缺陷放大器 24
4.1 输入级 25
4.2 输入级放大器件的选择 27
4.3 加有电流反射镜的输入级电路 27
4.4改进输人级线性的方法 28
4.4.1 将输入管换成互补反馈型对管 29
4.4.2 交叉四管型输入级 30
4.4.3 共射—共基互补型输入级 30
4.5 输入级的噪声及减小方法 31
4.6 输入级的直流失调与匹配 33
4.7 电压放大级 34
4.8 电压放大器开环带宽的控制方法 37
5.1 输出级工作类别的选择 39
5.2 输出级的失真 40
5.3 输出级的类型 41
5.3.1 射极跟随器式输出级 42
5.3.2 互补反馈对管式输出级 43
5.3.3 准互补式输出级 44
5.3.5 功率FET式输出级 45
5.3.4 三重式输出级 45
5.4 对输出级失真的分析 46
5.5 关于交越失真的实验 51
5.6 输出级的选择 55
5.6.1 第二种射极跟随器式输出级 55
5.6.2 互补反馈对管式输出级 55
5.6.3 巴克森德尔准互补式输出级 55
6.1 对有关失真的处理方法 56
6.1.1 VAS负载失真 56
6.1.2 电源干线退耦失真 56
6.1.3 感应失真 59
6.1.4 负反馈起始失真 60
6.1.5 电容器失真 61
6.2 50WB类(乙类)放大器设计实例 62
7.1 音频功放的频率补偿 67
7.1.1 主极点补偿 67
7.1.2 滞后补偿 68
7.1.3 包容密勒补偿 69
7.1.4 套式反馈补偿 69
7.1.5 双板补偿 70
7.2.1 Zobel网络 72
7.2 输出网络 72
7.2.2 输出电感及阻尼电阻网络 73
7.3扬声器的模型化 76
7.4 放大器的不稳定性 78
7.5 放大器的速度和转换速率 79
7.5.1 关于转换速率 80
7.5.2 转换极限的基础 80
7.5.3 转换速率的测量 81
7.5.4 模拟转换的极限 82
7.5.5 转换速率的改进 83
8.1 供电电源的类型及优缺点 85
8.1.1 非调整电源 85
8.1.2 线性调整电源 86
8.1.3 开关模式电源 86
8.2 电源设计需考虑的问题 88
8.3 电源干线的抗干扰 90
8.4 干线抗干扰的设计 92
8.4.1 正电源干线的抗干扰 93
8.4.2 负电源干线的抗干扰 95
9.1.2 定流式电路 100
9.1 A类(甲类)放大级电路 100
9.1.3 推挽电路 101
9.1.1 单端电路 101
9.2 A类(甲类)输出级电路 103
9.3 A类(甲类)静态电流控制系统 104
9.4 A类(甲类)功放设计实例 106
9.5 三态放大器 108
9.5.1 基本构成 109
9.5.2 负载阻抗和工作状态 109
9.5.3 效率 111
9.6三态偏置系统 113
9.6.1 A/AB类工作状态 114
9.6.2 B类工作状态 115
9.7 三态放大器工作状态转换系统 115
9.8 完整的三态放大器电路 116
10.1 场效应管的特征及优缺点 120
10.2 功率FET输出级 122
10.3 A类输出级中的FET 124
11.1 热补偿的准确度 128
11.2 基本的热补偿和热模拟方法 131
11.2.1 基本的热补偿 131
11.2.2 热模拟的方法 132
11.3 EF输出级的模型化 133
11.4 CFP输出级的模型化 139
11.5 误差的判据 141
11.6 改进型热补偿EF输出级 142
11.7 改进型热补偿CFP输出级 144
12.1 过载保护 152
12.1.1 电子过载保护 152
12.1.2 电流限制式保护 154
12.1.3 斜率电压电流限制式保护 156
12.1.4 箝位二极管保护 158
12.2.1 保险丝直流保护 159
12.2 直流偏移保护 159
12.2.2 继电器保护 160
12.2.3 消弧器保护 161
12.2.4 电源关断保护 162
12.3 热保护 162
12.4 内部保险保护 164
13.1 PCB设计的要点 166
13.1.1 注意电源干线的感应失真 166
13.1.2 注意串音的各种形式 167
13.2 PCB的设计 168
13.1.3 关于输出管的安装 168
13.2.1 电源PCB板的布局 169
13.2.2 功率放大器PCB板的布局 170
13.2.3 音频PCB板的布局 172
13.2.4 补充说明 173
13.3 放大器的接地 174
13.4 结构布局 174
13.4.1 冷却 175
13.4.2 电源变压器 176
13.4.3 接线布局 176
13.4.4 晶体管的安装 177
14.1 测试与查错 179
14.2 安全 181
15.1 输出功率 183
15.2 频率特性 184
15.3 信噪比 184
15.4 阻尼特性 185
15.5 转换速率 185
15.6 总谐波失真 186
15.7 互调失真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