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艺术史纲 1896-1986》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封敏等编著
  • 出 版 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310004078
  • 页数:54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初创时期的中国电影(1896—1921) 1

第一节 电影的发明与传入 1

一、电影的发明过程 1

二、电影的传入我国 3

第二节 中国电影的萌芽 6

一、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6

二、电影企业的出现与短故事片的摄制 7

第三节 “商务”活动影戏部与“中造”公司的制片活动 13

一、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 13

二、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16

第四节 长故事片的拍摄 17

一、凶杀片《阎瑞生》 18

二、爱情片《海誓》 19

三、侦探片《红粉骷髅》 21

小结 23

第二章 20年代的民族电影(1921—1931) 25

第一节 20年代的电影事业 25

第二节 明星影片公司 27

一、张石川、郑正秋与明星影片公司 27

二、洪深早年在“明星”的电影创作 31

第三节 长城画片公司与神州影片公司 33

一、“长城派”的问题剧 33

二、“神州派”的人情片 35

第四节 民新影片公司 36

一、民新影片公司的制片活动 36

二、欧阳予倩早年在“民新”的电影创作 38

第五节 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和天一影片公司 39

一、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 39

二、史东山早期的电影创作 41

三、天一影片公司 43

第六节 田汉与南国电影剧社 44

第七节 联华影业公司与国产电影的革新 46

一、联华公司及其制片特点 46

二、孙瑜早年在“联华”的电影创作 48

第八节 有声电影的传入与摄制 49

一、有声电影的传入 49

二、有声电影的摄制 51

小结 54

第三章 30年代的进步电影(1931—1937) 57

第一节 制片公司的发展与变化 57

一、明星、联华、天一三大公司 57

二、新公司的创立 61

第二节 左翼电影运动 64

一、左翼电影运动的兴起 64

二、面貌一新的电影创作 66

三、空前活跃的电影评论 86

第三节 “文化围剿”下的进步电影 90

一、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 90

二、复杂形势下的进步电影创作 92

三、对软性电影论的批判 116

第四节 抗日民主运动高涨下的国防电影 119

一、国防电影的倡导 119

二、国防电影的摄制 120

三、其他进步电影创作 125

小结 150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电影(1937—1945) 158

第一节 抗战爆发后的电影界 158

一、电影界的救亡运动 158

二、中央电影摄影场和汉口摄影场的新闻纪录片 160

第二节 武汉时期的电影 161

一、武汉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61

二、“中制”拍摄的抗战故事片 164

三、抗战新闻片和宣传鼓动片的摄制 167

第三节 重庆时期的电影 169

一、抗战前期的重庆电影业 169

二、“中制”摄制的抗战电影 170

三、“中电”摄制的抗战电影 176

四、西北影业公司及其制片 179

五、对电影理论的探讨 182

六、抗战后期重庆的电影业 186

第四节 香港的电影 189

一、抗战时期香港的粤语片 189

二、抗战国语片的摄制 193

第五节 “孤岛”时期的上海电影与沦陷区电影 194

一、“孤岛”时期的上海电影 194

二、沦陷区的电影 202

第六节 抗日根据地的人民电影 206

一、延安电影团的成立 206

二、延安电影团的制片活动 207

三、延安电影团放映队的活动 211

小结 211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电影(1945—1949) 214

第一节 国统区的官办电影 214

一、美化国民党特务的影片 215

二、表现凶杀、恐怖、心理变态的影片 216

三、描写男女之情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影片 216

四、新闻纪录片 217

第二节 国统区的进步电影 217

一、利用官方阵地,拍摄进步电影 217

二、昆仑影业公司及其拍摄的进步电影 227

三、“文华”等影业公司出品的进步电影 253

第三节 战后的香港电影 263

一、战后香港电影业的恢复与发展 263

二、永华影业公司的电影制作 264

三、“大光明”等影业公司的进步电影 267

第四节 解放区的人民电影 272

一、延安电影制片厂的成立 272

二、东北电影制片厂及其制片活动 274

三、华北电影队和华东野战军的电影活动 277

四、迎接全国解放,为新中国电影奠基 278

小结 280

第六章 新中国前十七年的电影(1949—1966) 285

第一节 崭新起步(1949—1952) 285

一、以工农兵为银幕主人的人民电影 285

二、国家引导下的私营电影 296

第二节 稳步发展(1953—1957) 309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电影事业 309

二、革命战争题材的优秀影片 311

三、其他题材、样式的电影创作 318

第三节 跃上高峰(1958—1960) 330

一、纠正偏差后的电影新繁荣 330

二、沸腾生活的真切反映 332

三、历史画卷的生动展现 339

第四节 曲折前进(1961—1966) 358

一、政策调整后的新收获 358

二、“左”倾批判运动与电影创作的颓势 379

小结 381

第七章 “文革”时期的电影(1966—1976) 384

第一节 十年动乱对中国电影的摧残 384

第二节 “三突出”的创作原则及样板戏电影的摄制 388

一、“三突出”的创作原则 388

二、样板戏电影的摄制 390

第三节 “四人帮”干扰、破坏下的故事片创作 394

一、表现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影片 395

二、坚持革命现实主义传统的影片 397

三、所谓“与走资派作斗争”的影片 402

小结 404

第八章 新时期的电影(1976—1986) 407

第一节 电影的复苏(1976—1978) 408

一、文艺界的拨乱反正 408

二、复苏期的电影创作 409

第二节 重大的转折(1979) 413

一、思想解放运动 413

二、电影创作上的突破 414

第三节 艺术水平的全面提高(1980—1983) 424

一、题材、样式、风格的多样化 425

二、思想、人物的新开掘 428

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上的新探索 432

四、硕果累累,光彩夺目——几部影片的评析 435

第四节 走向新高度(1984—1986) 469

一、电影探索的多走向 470

二、“第五代”导演异军突起 483

三、巨片意识的萌发 493

第五节 电影理论研究的勃兴 498

一、对电影本性及其与戏剧性、文学性关系的探讨 499

二、对电影观念的探讨 502

三、关于电影美学问题的研讨 506

四、电影观众学的初步确立与研究 510

五、关于电影文化学和对谢晋“电影模式”的争论 512

小结 515

结束语 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