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绪论 11
第一节 智能建筑的产生及背景 11
一、智能建筑的产生 11
二、智能建筑产生的背景 12
1.经济背景 13
2.社会背景 14
3.技术背景 14
4.生产、生活的客观需求 14
3.新加坡国家智能建筑研究机构定义 15
6.在《智能建筑设计技术》中对我国的智能建筑的定义 15
5.国际智能建筑协会(IIBI)定义 15
4.欧洲智能建筑协会定义 15
2.日本智能建筑协会定义 15
1.美国智能建筑协会(AIBI)定义 15
第二节 智能建筑的定义 15
第三节 智能建筑“智商”的判断标准 17
1.该建筑提高使用者工作效率的能力 17
2.该建筑降低营运成本的能力 18
3.该建筑防止、控制自然或人为灾害的能力 18
4.该建筑对未来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 18
第四节 智能建筑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9
1.向深度发展 19
2.向广度发展 20
3.向规模化发展 23
4.向可持续性方向发展 24
第二章 智能办公楼发展综述 30
第一节 智能建筑中的重要类型——智能办公楼 30
第二节 智能办公楼的标准 32
一、向多功能趋势发展 35
第三节 智能办公楼的新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 35
二、向高适应度趋势发展 36
1.对现有出租方式的高适应度 36
2.对智能系统变化的高适应度 37
3.对未来发展的高适应度 37
三、向人性化趋势发展 37
第三章 智能办公楼空间设计研究 39
第一节 智能办公楼的层高 39
一、使用功能对净高的要求 39
1.办公室的净高 40
2.会议室的净高 41
3.大堂及门厅的净高 41
4.走廊的净高 41
1.梁高的确定 45
二、吊顶设计对层高的影响 45
2.空调管的高度 47
3.其他吊顶设施的安放 47
三、智能化布线方式对层高的影响 47
1.预埋管布线方式 49
2.架空双层地板布线方式 49
3.地坪线槽布线方式 52
4.单元式线槽布线方式 54
5.干线式布线方式 54
6.扁平电缆布线方式(也可称地毯下布线方式) 56
7.网络地板布线方式 56
8.顶棚布线方式 57
9.各种布线方式的比较 57
五、智能办公楼层高的发展趋势 60
2.心理与生理因素对层高的要求 60
四、其他因素对层高的影响 60
1.开窗对层高的要求 60
六、国内外实际典型工程层高的分析与比较 61
第二节 智能办公楼的柱网 62
一、自然采光对智能办公楼柱网的要求 63
二、办公单元对智能办公楼柱网的影响 65
三、环境心理因素对智能办公楼柱网的影响 67
四、地下车库对智能办公楼柱网的要求 68
五、智能办公楼柱网的发展趋势 70
六、国内外实际典型工程柱网的分析与比较 72
第三节 智能办公楼的特殊功能需求及其建筑设计要求 75
一、设备室 75
二、监控室 76
三、电信间 77
四、共用天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接收设备 78
五、电话程控室 78
第四节 智能办公楼标准层设计 79
一、智能办公楼标准层的规模 79
1.采光因素对智能办公楼标准层规模的影响 79
2.防火规范对智能办公楼标准层规模的要求 80
3.平面利用率对智能办公楼标准层规模的影响 80
二、智能办公楼的核体 81
1.核体的布局形式 83
2.智能办公楼核体的规模 87
三、办公室、会议室的布置及相关参考尺寸 89
3.交叉式 93
1.面对式 93
2.学校式 93
一、工作站的平面布局形式 93
第五节 智能办公楼的室内环境设计 93
4.自由式 94
二、室内采光设计 95
1.一般照明 95
2.局部照明 95
3.混合照明 96
三、室内声环境设计 98
1.控制噪声源 99
2.隔声和吸声 99
3.消声处理 99
四、室内色彩设计 99
二、普通办公楼改建为智能办公楼的问题 101
一、建筑师在我国智能办公楼设计发展中的角色问题 101
第四章 在我国智能办公楼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01
三、智能办公楼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102
第五章 智能住宅小区 104
第一节 智能住宅小区发展状况 104
第二节 智能小区的基本内涵和实现目标 104
一、基本内涵 104
二、实现目标 105
第三节 我国智能小区的构成和智能化分级标准 105
一、物业管理及安全防护系统 105
二、信息通讯网络服务及管理系统 106
三、家庭智能化系统 106
结束语 107
附录 108
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