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散文作为一种艺术 1
第一章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17年时期散文运作的外部机制 22
一 主体价值取向的隐遁或调整 23
二 观念与分期 31
第二章 匍匐在巨大的现实美之下——1949~1957年间的散文艺术 37
一 1949~1955:对题材的推崇与追逐 38
二 有限的意蕴开掘 42
三 叙述的三个层次 48
四 1956~1957:审美意识的短暂复苏 58
第三章 技巧层面的艺术经营——1958~1965年间的散文艺术 66
一 繁荣的表象 67
二 在繁荣表象的背后 70
三 “三大家”批判(一):秦牧 76
四 “三大家”批判(二):杨朔与刘白羽 84
第四章 叙事模式的重建——1976.10~1978年间的散文艺术 93
一 特质界定 94
二 追忆型叙事:意义与不足 99
第五章 个性化时代的开启——1979~1985年间的散文艺术 107
一 尚未消散的陈旧美学阴影 108
二 最初的觉醒 111
三 “美是生活”:孙犁 122
四 世纪回眸:冰心 萧乾 137
五 冷眼观“文革”:杨绛 陈白尘 151
六 老年散文现象与群体 164
七 一个“重镇”:贾平凹 170
八 崭露头角的女性散文作家群体 184
第六章 在“低谷”中幽放的几丛鲜花——1986~1989年间的散文艺术 204
一 困境的走入与走出 204
二 曹明华的意义 216
三 为何写作:汪曾祺 张中行 223
一 雅俗的分流与消长 235
第七章 最后的冲剌——90年代散文艺术 235
二 一个高峰:余秋雨 244
三 “以笔为旗”:张承志 张炜 史铁生 256
四 游牧西部:周涛 263
五 女性散文·新生代散文 269
第八章 余论:几点理论总结 279
一 当代散文运行的周期性 279
二 价值取向及其写作立场的转换 286
三 转换中的误区 292
附录 当代散文参阅作品集 299
后记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