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篇 经济基础——集体劳动雇用国有资本 15
第一章 劳动力私有与资本金国有 17
1.1 劳动力私人所有制 18
1.2 资本金国家所有制 25
1.3 劳动力私有与资本金国有的对立统一 34
第二章 国有企业经济模式:国有资本雇用工人劳动 44
2.1 国有企业经济体制的沿革 45
2.2 国有企业经济及其观念 53
2.3 国有企业经济及其观念的终结 65
第三章 劳动企业经济制度:工人劳动雇用国有资本 79
3.1 若干有关经营私有性与资本国有性的经济关系 80
3.2 劳动雇用国资的市场经济制度 96
3.3 劳动者企业经济或劳动经济及其观念的本质 106
第二篇 企业生产——劳动收入的极大化 117
第四章 联合劳动雇用国有资本 119
4.1 劳动者联合起来雇用国有资本 120
4.2 劳动雇用国资的权利原则:等量利息雇用等量资本 127
4.3 劳动雇用国资的配置原则:等量信用资本雇用等量国有资本 132
5.1 劳动企业的资本构成 151
第五章 劳动企业的资本构成、权利分配与生产目的 151
5.2 权、责、利的定义及其划分 163
5.3 劳动收入是劳动企业的生产目的 171
第六章 现有成员之平均劳动收入率极大化原则 182
6.1 现有成员之平均劳动收入率极大化原则 182
6.2 关于劳动收入极大化的若干无关原理 192
6.3 作为经营决策原则的劳动收入极大化 201
第三篇 市场流通——劳动收入的平均化 216
7.1 信用资本的供求与红利 220
第七章 资本市场与平均资本收益率 220
7.2 中介劳动企业雇用国资的投资银行 228
7.3 国有资本的供求、利率及其调节 241
第八章 劳力市场与平均劳动收入率 260
8.1 按劳分配原则与平均劳动收入率 261
8.2 劳动的供给与需求 268
8.3 劳动成员权及其价格 277
第九章 商品市场与价格决定 286
9.1 市场交换的自由与利益分配的平等 287
9.2 市场均衡价格、必要成本价格与市场期望价格 295
9.3 劳动商品之期望价格的形成 301
第四篇 经济循环——劳动收入的再生产 310
第十章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调控 312
10.1 国民收入的构成 313
10.2 国民收入分配的调控 321
10.3 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 330
第十一章 社会总供求的调控 341
11.1 凯恩斯有效需求模式的应用 341
11.2 一个国民产值决定的实质模式 348
11.3 社会总供求及其调控 357
第十二章 劳动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371
12.1 劳动失业 371
12.2 通货膨胀 381
12.3 经济增长 390
第五篇 制度创新——劳动经济制度的生长 402
第十三章 劳动雇用国资制度的优越性 404
13.1 经济动力的调动 405
13.2 资源配置的优化 422
13.3 企业组织的效率 439
第十四章 劳动雇用国资的可行性 448
14.1 风险承担能力的有限性与自负盈亏风险的无限性 449
14.2 内部筹措资本的有限性与经营所需资本的无限性 461
14.3 劳动者自主经营与“自己不能管理自己” 468
第十五章 劳动雇用国资的必然性 477
15.1 资本金国有之必然性 477
15.2 国有资本金的形成 486
15.3 资本金国有制的发展 495
结语 501
一、劳动雇用国资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吗? 501
二、劳动雇用国资制度与其他模式有何区别? 506
三、应该怎样进一步认识劳动雇用国资制度? 509
附录一 国资企业改革的根本出路:“国家所有资本+工人所有企业”的市场经济(从企业国家所有的社会主义到企业工人所有的社会主义) 518
第一部分:国资企业改革的两难困境——企业国有与市场经济的彼此不容 522
第二部分:如何走出国资企业改革的两难困境——摒弃国有企业及其观念 530
第三部分:国资企业改革的出路:资本国家所有+企业工人所有 538
第四部分:没有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经济:工人企业支付平均利息雇用国有资本 549
第五部分:社会主义及其经济的重新定义:“资本国家所有+企业工人所有”的市场经济 559
附录二 图表目录 568
参考文献 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