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一、宏观经济的波动现象 1
二、凯恩斯革命 2
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7
四、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基础 8
五、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9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0
一、实证分析方法 10
二、经济理性主义的假定 12
三、均衡分析方法 12
四、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 13
五、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 14
六、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 14
七、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 14
八、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变量分析 15
第三节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框架 15
一、总需求分析 15
二、总供给分析 15
三、总产出和物价的决定 16
四、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 16
五、总供求框架(AS-AD) 16
附录 17
一、我国(1953~1987年)经济周期 17
二、我国的经济波动简况 17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23
第一节 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 23
一、为什么要核算国民收入 23
二、总产量包括哪些项目 24
三、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含义 25
第二节 从总支出统计GNP 27
一、简单经济: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 27
二、统计GNP的支出法 27
第三节 从总收入统计GNP 29
一、统计GNP的收入法 29
二、五个总量指标 31
第四节 宏观统计恒等式 32
第五节 GNP统计中的价格因素 35
一、名义GNP 35
二、GNP价格矫正指数 35
三、实际GNP 36
四、通货膨胀率 37
附录 38
一、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38
二、按支出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及支出结构 38
三、按支出法和生产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39
四、1997年我国总产量 39
五、我国资本形成结构 40
六、我国的物价指数 40
七、我国的经济增长 41
八、我国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 42
九、GDP:不能告诉我们什么? 42
第三章 消费需求 45
第一节 绝对收入假说 45
一、为什么要研究肖费需求 45
二、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说 46
三、线性消费函数 47
第二节 消费函数之谜 49
一、短期消费函数 49
二、长期消费函数 50
三、消费函数之谜 51
四、绝对收入假说对消费之谜的解释 52
第三节 相对收入假说 53
一、消费的示范效应 53
二、消费的棘轮效应 54
第四节 财产终生收入假说 54
一、财产终生收入假说的基本观点 54
二、预期终生劳动收入不变情况 55
三、储蓄与财产 56
四、预期终生劳动收入改变情况 57
五、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 58
六、财产终生收入假说对消费之谜的解释 60
第五节 持久收入假说 60
一、持久收入消费函数的主要内容 60
二、持久收入的估算方法 61
三、持久收入假说对消费之谜的解释 64
附录 我国的消费需求 64
第四章 投资需求 70
第一节 由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导出的投资需求函数 70
一、为什么要研究投资需求函数 70
二、投资需求问题的复杂性 71
三、投资和资本的含义 71
四、投资决策 72
五、贴现原理 74
六、资本边际效率 76
七、投资曲线和投资水平的决定 77
第二节 从总量生产函数导出的投资需求函数 81
一、合意资本存量 81
二、投资水平的决定 82
第三节 投资需求的阶段性 83
一、什么是投资需求的阶段性 83
二、非投资品购价的成本考虑对投资的影响 83
第四节 信贷配给对投资需求的影响 85
一、信贷配给问题 85
二、信贷配给条件下的投资需求 85
第五节 投资需求的供给效应 86
一、资本-产出比率 86
二、加速数 86
三、投资需求的供给效应 87
附录 我国的投资 87
第五章 有效需求 92
第一节 有效需求概念 92
一、意愿购买 92
二、有效需求的含义 93
第二节 有效需求的决定 93
一、有效需求的决定:45°线模型的分析 93
二、均衡过程的数量(净存货)机制 95
三、有效需求的决定: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分析 95
第三节 有效需求的变动 96
一、漏出和注入的数量关系 96
二、投资对有效需求的影响:投资乘数 97
三、意愿购买和有效需求 98
第六章 货币需求 100
第一节 货币需求概念 100
一、为什么要研究货币需求 100
二、货币需求概念 101
三、持有货币的三个动机 102
四、交易货币需求和有效需求的关系 104
第二节 货币需求曲线 104
一、简化的货币需求函数 104
二、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 105
第三节 货币需求模型 107
一、平均货币持有量 107
二、最优平均货币持有量的决定 108
三、货币需求弹性 110
附录 113
一、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 113
二、经济转型中的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 114
第七章 货币供给 116
第一节 影响货币供给的三个行为主体 116
一、货币供给的衡量 116
二、中央银行的作用 118
三、商业银行的作用 119
四、公众的作用 121
第二节 存款创造与存款乘数 121
一、简单情况下的存款乘数 121
二、复杂情况下的存款乘数 128
第三节 货币供给量的决定 131
一、中央银行增发现金的存款乘数 131
二、高能货币和存款创造的关系 131
三、货币供给量的决定 132
四、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134
附录 136
一、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货币供给 136
二、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和货币供给量 137
第八章 总需求 139
第一节 利息率对有效需求的影响:IS曲线 139
一、利息率对有效需求的影响 139
二、利息率对有效需求的影响程度 139
三、自发性支出对有效需求的影响 140
四、产品市场供求不均衡对有效需求的影响 140
第二节 有效需求对利息率的影响:LM曲线 141
一、利息率的决定 141
二、货币供给对利息率的影响 142
三、有效需求对利息率的影响 143
四、有效需求对利息率的影响程度 144
五、两种极端情况 144
六、货币市场供求不均衡对利息率的影响 145
第三节 总需求形成的三种情况 146
一、有效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总需求 146
二、有效需求起主导作用 148
三、货币供给起主导作用 149
四、总需求形成的五个环节 149
第四节 物价对总需求的影响 150
一、物价对投资需求的影响 150
二、物价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150
三、物价对净出口的影响 150
四、物价对总需求的影响:总需求曲线 150
五、总需求曲线和单个产品需求曲线的区别 151
六、其他因素对总需求的影响 151
第九章 总供给 152
第一节 就业的决定 152
一、充分就业的常态 152
二、“短期”的经济学含义 155
三、小于充分就业的常态 156
第二节 短期总供给的形成 159
一、物价对总供给的影响 159
二、总供给的两种极端情况 159
三、总供给曲线整体 160
第三节 短期总供给的变动 161
一、要素价格对总供给的影响 161
二、资本存量对总供给的影响 161
三、技术进步对总供给的影响 161
第四节 长期总供给的形成 161
一、“长期”的经济学含义 161
二、长期总供给的形成 161
第十章 通货紧缩 163
第一节 总产出决定的一般原理 163
一、总产出决定的短边规则 163
二、资源约束型经济 163
三、需求约束型经济 164
第二节 总产出和物价的决定 164
一、总供求(AS-AD)分析框架 164
二、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决定情况 165
三、总需求起主导作用情况 166
四、总供给起主导作用情况 166
第三节 通货紧缩的形成 167
一、何谓“通货紧缩” 167
二、总需求收缩情况 167
三、总供给改善情况 167
四、总需求、总供给同时扩张情况 168
第四节 通货紧缩的成本 168
一、通货紧缩的类型 168
二、奥肯定律 169
附录 169
一、我国通货紧缩的形成机制 169
二、林毅夫评论 170
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 172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形成 172
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172
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173
三、通货膨胀的实质:货币数量方程的表达 174
第二节 现代货币主义的观点 174
一、通货膨胀率的决定 174
二、政策建议 176
第三节 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替代 176
一、菲利普斯对英国的经验研究 176
二、凯恩斯学派的理论解释 177
第四节 通货膨胀效应 178
一、没有通货膨胀预期时的效应 178
二、有通货膨胀预期时的效应 179
附录 180
一、改革前的物价上涨情况 180
二、改革后的物价指数 180
三、我国改革开放后的通货膨胀 181
第十二章 财政政策效应 184
第一节 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 184
一、均衡产出与充分就业产出 184
二、总额税情况下的财政政策效应 186
三、比例税情况下的财政政策效应 189
四、影响财政政策效应的因素 191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193
一、财政政策的一般效应 193
二、影响财政政策效应的因素 196
三、凯恩斯流动陷阱区的财政政策效应 197
四、古典区的财政政策效应 198
第三节 财政政策融资方式的影响 199
一、财政扩张的融资方式 199
二、融资方式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 200
第四节 财政政策对产出和物价的影响 201
一、极度萧条区的政策效应 201
二、小于充分就业区的政策效应 201
三、充分就业区的政策效应 202
附录 202
我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投资乘数 202
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效应 206
第一节 货币供给量的控制 206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06
二、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 206
三、对货币供给控制的干扰 207
第二节 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207
一、一般效应 207
二、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 208
三、凯恩斯陷阱区的货币政策效应 209
四、古典区的货币政策效应 210
五、对影响政策效应的因素的进一步研究 211
第三节 政策搭配的效应 212
一、双松政策效应 212
二、双紧政策效应 213
三、松财政紧货币政策效应 214
四、紧财政松货币政策效应 215
第四节 治理通货膨胀政策的成本 215
一、充分就业情况下的紧缩政策效应 215
二、小于充分就业情况下的紧缩政策效应 216
附录 217
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我国宏观经济政策 217
第十四章 总需求扩张的负供给效应 220
第一节 适应性预期情况 220
一、事实对理论的检验 220
二、预期的类型 221
三、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221
四、与LPh曲线对应的AS-AD表达 222
第二节 理性预期情况 223
一、劳动市场情况 223
二、产品市场情况 223
第三节 粘性工资情况 224
一、工资(价格)粘性假说 224
二、就业状况对工资的影响 225
三、总产出对总供给的影响 227
四、总需求扩张的效应 228
五、弹性假说、刚性假说、粘性假说的比较 230
第十五章 经济增长 231
第一节 经济增长概述 231
一、经济增长问题 231
二、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 231
第二节 均衡增长的条件 232
一、经济增长模型的一般假定 232
二、固定系数的生产函数 233
三、有保证的增长率 233
四、自然增长率与一致性条件 236
第三节 均衡增长的机制 237
一、政府干预 237
二、价格机制 237
三、收入分配调节 240
第四节 经济增长的源泉 241
一、资本的作用 241
二、技术进步的作用 242
三、知识的作用 244
四、经济制度的作用 244
第五节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245
一、经济体制改革 245
二、提高储蓄率 246
三、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247
四、推动技术进步 247
五、转变政府职能 248
附录 248
我国要素投入和生产率提高对增长的贡献 248
第十六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第一节 包括进出口的IS-LM模型 251
一、包括进出口的IS曲线的形成 251
二、IS曲线的移动 253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 254
一、国际收支 254
二、国际收支平衡曲线的建立 255
三、国际收支平衡曲线BP的移动 257
第三节 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机制 258
一、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机制 258
二、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机制 260
第四节 内外宏观经济目标的协调 261
一、对有顺差的萧条经济的调节 261
二、对有逆差的萧条经济的调节 262
三、对有顺差的过热经济的调节 263
四、对有逆差的过热经济的调节 264
五、认识的深化与局限 266
附录 266
一、1982~1996年我国国际收支变动的阶段性 266
二、我国经济的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267
主要参考文献 269
后记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