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基础》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向中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6725665
  • 页数:297 页
图书介绍:

上篇 中医学基础 1

第一章 绪言 3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8

第一节 阴阳学说 8

一、 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8

二、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9

(一) 阴阳的对立制约 9

(二) 阴阳的互根互用 9

(三) 阴阳的消长平衡 9

(四) 阴阳的相互转化 10

三、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10

(一)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10

(二)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10

(五) 用于疾病的治疗 11

(三)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1

(四) 用于疾病的诊断 11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2

一、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12

二、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2

(一) 五行的特性 12

(二) 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和推演 13

(三) 五行的生克乘侮 13

三、 五行学说的中医学中的应用 15

(一) 说明五脏之间生理功能上的相互联系 15

(二)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5

(三) 用于诊断的治疗 16

第三节 阴阳和五行的关系 16

一、 心与小肠(附:心包) 18

第一节 脏腑功能 18

第三章 脏腑 18

二、 肝与胆 20

三、 脾与胃 21

四、 肺与大肠 22

五、 肾与膀胱(附:三焦) 23

六、 奇恒之腑 25

1. 命门 25

2. 女子胞 25

3. 脑 25

第二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25

一、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25

(五) 肺与脾 26

(八) 脾与肝 26

(七) 肺与肾 26

(六) 肺与肝 26

(四) 心与肾 26

(三) 心与肝 26

(二) 心与脾 26

(一) 心与肺 26

(九) 脾与肾 27

(十) 肝与肾 27

二、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27

(一) 心与小肠 27

(二) 肺与大肠 27

(三) 脾与胃 27

(四) 肝与胆 27

(五) 肾与膀胱 27

三、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27

(二) 宗气 28

(一) 元气 28

(三) 营气 28

一、 气 28

第三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28

(四) 卫气 29

二、 血 29

三、 津液 29

四、 精 30

第四章 经络 31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组成 31

一、 经络的概念 31

二、 经络的组成 31

第二节 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 32

一、 十二经脉 32

二、 奇经八脉 32

第三节 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32

一、 经络的生理功能 34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与应用 34

二、 经络的应用 35

(附:关于针灸和经络的现代研究) 36

第五章 病因 38

第一节 六淫 39

一、 风 39

二、 寒 40

三、 暑 41

四、 湿 42

五、 燥 43

六、 热(火) 44

第二节 疫疠 45

第三节 内伤七情 45

第四节 痰饮和瘀血 46

一、 痰饮 46

二、 瘀血 47

一、 饮食劳倦 48

第五节 饮食劳倦、外伤、虫兽伤害、寄生虫 48

三、 虫兽伤害 49

四、 寄生虫 49

二、 外伤 49

第六章 诊法 50

第一节 望诊 50

一、 一般望诊 50

(一) 望神 50

(二) 望面色 50

(三) 望形态 51

二、 舌诊 51

(一) 望舌质 52

(二) 望舌苔 52

(三) 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53

第二节 闻诊 53

第三节 问诊 54

(二) 脉诊 55

第四节 切诊 55

(一) 按诊 55

第七章 辩证 59

第一节 八纲辩证 60

一、 表里 60

二、 寒热 60

三、 虚实 61

四、 阴阳 61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辩证 62

一、 气病的辩证 62

二、 血病的辩证 63

三、 津液病的辩证 64

第三节 脏腑辩证 64

一、 心与小肠辩证 65

二、 肝与胆辩证 66

三、 脾与胃辩证 67

四、 肺与大肠辩证 68

五、 肾与膀胱辩证 70

六、 心与肾合病辩证 71

七、 心与脾合病辩证 71

八、 肝与脾胃合病辩证 71

九、 肝与肾合病辩证 72

十、 脾与肾合病辩证 72

十一、肺与脾合病辩证 72

十二、肺与肾合病辩证 72

第四节 六经辩证 73

一、 太阳病 73

二、 阳明病 73

三、 少阳病 73

一、 卫分证 74

第五节 卫气营血辩证 74

六、 劂阴病 74

五、 少阴病 74

四、 太阴病 74

二、 气分证 75

三、 营分证 75

四、 血分证 75

(附:辩证病案举例) 76

第八章 治则与治法 79

第一节 治则 79

一、 治病求本 79

二、 扶正祛邪 81

三、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81

第二节 治法 82

一、 汗法 82

二、 吐法 82

四、 和法 83

三、 下法 83

五、 温法 84

六、 情法 84

七、 消法 84

八、 补法 85

中篇 中药学基础 89

第九章 中药的一般知识 89

第一节 中药的性能 89

一、 四气 89

二、 五味 90

三、 升降浮沉 91

四、 归经 92

五、 有毒与无毒 92

第二节 中药的配伍 93

二、 妊娠用药禁忌 94

一、 配伍禁忌 94

第三节 用药禁忌 94

三、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95

第四节 中药剂量与用法 95

一、 中经的用药剂量 95

二、 中药的计量单位 96

三、 中药的用法 96

第十章 解表药 98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98

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 102

第十一章 泻下药 107

第一节 攻下药 107

第二节 润下药 109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109

第十二章 祛风湿药 112

第一节 芳香化温药 115

第十三章 化湿利尿药 115

第二节 利水渗温药 117

第十四章 温里药 123

第十五章 清热药 126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126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129

第三节 清热凉血药 132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 135

第五节 清虚热药 138

第十六章 理气药 141

第十七章 理血药 147

第一节 活血化瘀药 147

第二节 止血药 152

第十八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158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158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161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164

第十九章 补益药 168

第一节 补气药 169

第二节 补血药 172

第三节 补阴药 175

第四节 补阳药 179

第二十章 镇痉安神药 185

第一节 镇痉药 185

第二节 安神药 189

第二十一章 开窍药 192

第二十二章 消导药 196

第二十三章 驱虫药 199

第二十四章 收敛药 201

第二十五章 外用药 206

一、 方剂的概念 211

第一节 方剂的概念和药物的配伍 211

第二十六章 总论 211

下篇 方剂学基础 211

二、 药物的配伍 212

1. 相类性配伍 212

2. 相使性配伍 213

3. 相制性配伍 213

第二节 方剂的组成 213

一、 主药 214

二、 辅药 214

第三节 方剂的加减变化 215

一、 药味的加减 215

二、 药量的加减 216

第四节 方剂的实验研究与展望 217

第二十七章 解表方 219

第二十八章 泻下方 223

第二十九章 和解方 228

第三十章 祛风湿方 233

第三十一章 祛湿方 236

第三十二章 温里方 241

第三十三章 清热方 243

第三十四章 理气方 248

第三十五章 理血方 251

第三十六章 化痰止咳平喘方 256

第三十七章 补益方 261

第三十八章 镇痉安神方 270

第三十九章 开窍方 276

第四十章 消导方 279

第四十一章 驱虫方 282

第四十二章 收涩方 283

第四十三章 痈疡方 286

附录 药物、方剂索引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