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章 德育的本质和小学德育的意义 1
一、德育的定义 1
(一)从德育语源看“德”和“育”的含义 1
(二)德育 1
(三)德育是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 2
1.修养 2
2.品德修养 2
3.德育是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 3
2.把握德育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4
1.德育的种类 4
(四)把握德育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4
(五)学校德育 6
1.学校德育 6
2.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7
二、品德的定义 7
(一)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及其形式 7
1.社会意识 7
2.社会规范 8
3.哲学 8
6.政治思想 9
4.世界观 9
5.人生观 9
7.法权思想 10
8.法、法律、法制和法律规范 10
9.道德 10
10.宗教 11
11.文艺 11
(二)品德的定义 11
1.品德 11
(三)品德与社会意识、社会规范的联系与区别 12
2.品德的组成部分 12
三、品德的结构与要素 13
(一)品德的“三维结构说” 13
(二)品德动机的“层次结构说” 14
1.品德动机的“层次结构说” 14
2.需要 15
3.需要的种类 15
4.品德需要 15
(三)对品德“三维结构说”和“层次结构说”的简要评说 15
(四)目前有关品德结构探讨中的某些共同认识和倾向 16
(一)德育与教育的关系 17
四、德育与教育以及与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 17
(二)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 18
五、小学德育的地位与作用 19
(一)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9
(二)小学德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需要 19
(三)小学德育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 20
第二章 德育与品德发展的关系及德育过程 21
一、品德发展的含义 21
2.生理成熟 22
4.生理成熟制约着品德发展的过程及阶段 22
3.遗传素质为品德发展提供必要物质前提 22
1.遗传素质 22
(一)生物因素是品德发生、发展的物质前提 22
二、品德发展的基本条件 22
5.生物因素的差异性对品德发展差异性具有一定影响 23
6.生物因素不能决定人的品德发展 24
(二)社会因素对品德发展起决定作用 24
1.社会生活条件决定人的品德发展 24
2.生产方式对品德发展起根本性决定作用 26
3.社会精神文化对品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6
4.家庭和社区对品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7
5.学校德育在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9
三、品德发展的动力 31
(三)实践活动是品德发展的基础 31
四、德育与品德发展的关系 32
(一)品德发展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32
(二)德育与品德发展的关系 32
五、德育要遵循人的品德发展的具体规律 32
(一)品德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33
(二)品德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33
(三)品德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 34
(一)儿童品德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35
1.年龄特征 35
(四)品德发展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35
六、德育要适应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的规律 35
2.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 36
3.品德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36
(二)品德发展的“关键期”与“成熟期” 37
1.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或“关键年龄”问题 37
2.品德发展的成熟期问题 37
1.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38
(二)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及其联系 38
(一)德育过程 38
七、德育过程的实质 38
2.德育过程四个构成要素的联系 39
(三)德育过程中的矛盾 39
1.德育过程中的主要关系 39
2.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40
八、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41
(一)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 41
1.品德认识 41
2.品德情感 42
4.品德行为 43
3.品德意志 43
5.德育的一般过程 44
6.德育过程的多端性 44
(二)学生品德是在教育性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 45
1.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45
2.德育过程中学生活动和交往的特点 46
(三)学生品德是在品德内部矛盾斗争中形成的 47
(四)学生品德是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 48
(二)神经系统 51
(一)身高、体重和胸围 51
一、小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 51
第三章 小学生的特点 51
(三)性的发育 53
(四)学生体质的评定 53
1.生长发育情况 53
2.评定身体发育情况的指数 54
(五)青春发育期的卫生保健 55
1.青春发育期 55
2.月经 56
3.经期的卫生教育 56
1.感知觉发展的一般特点 57
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57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57
2.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 58
3.记忆发展的一般特点 58
4.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58
5.想象发展的一般特点 59
6.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 59
7.意志发展的一般特点 59
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60
(二)小学生的学习心理 60
8.能力发展的一般特点 60
2.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61
3.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61
(三)小学生的自我意识 62
(四)小学生的品德心理 62
1.小学生品德认识的发展 62
2.小学生品德情感的发展 63
3.小学生品德意志的发展 63
4.小学生品德行为的发展 63
1.影响独生子女发展的有利条件 64
2.影响独生子女发展的不利因素 64
三、小学生的一些特殊心理 64
(一)独生子女的一些特点 64
3.独生子女的特点 65
4.独生子女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65
(二)品德不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66
1.品德不良学生 66
2.品德不良小学生的特点 66
3.小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 66
2.学习中的差异 67
1.生理心理差异 67
(三)小学男女学生的差异 67
四、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的特点 68
(一)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68
(二)中年级学生的特点 69
(三)高年级学生的特点 69
五、现阶段小学生的思想特点 70
(一)现阶段小学生的思想特点 70
(二)农村小学生的特点 70
1.我国农村、农业的现状和特点 70
1.对外开放地区的特点 71
2.农村小学生的特点 71
(三)对外开放地区小学生的特点 71
2.对外开放地区小学生的特点 72
第四章 小学德育目标 74
一、德育目标的特点及其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74
(一)德育目标的特点 74
1.德育目标 74
2.德育目标与教育目标的关系 74
3.德育目标的特点 75
(二)德育目标的作用 75
3.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1 76
二、新中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演变 76
(一)社会的要求和教育的目的 78
三、确定德育目标的依据 78
(二)德育对象的需要与可能 79
四、我国现阶段小学的德育目标 79
(一)我国现阶段中小学德育的一般目标 79
1.小学低年级的德育目标 80
2.小学中年级的德育目标 80
(三)小学各年级阶段的德育目标 80
(二)我国现阶段小学德育一般目标 80
3.小学高年级的德育目标 81
第五章 小学德育原则 82
一、德育原则概述 82
(一)德育原则 82
(二)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德育原理、德育经验的关系 82
1.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德育原理的关系 82
(一)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原则 83
1.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原则 83
2.德育原则与德育经验的关系 83
二、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83
2.贯彻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原则的要求 84
(二)知行统一原则 85
1.知行统一原则 85
2.贯彻知行统一原则的要求 85
(三)说理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86
1.说理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86
2.贯彻说理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的要求 86
2.贯彻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要求 87
1.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87
(四)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87
(五)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88
1.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88
2.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的要求 88
(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89
1.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89
2.贯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的要求 89
2.贯彻针对性原则的要求 90
1.针对性原则 90
(七)针对性原则 90
(八)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91
1.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91
2.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要求 92
(九)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 92
1.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 92
2.贯彻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的要求 93
第六章 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94
一、热爱祖国的教育 94
(一)爱国主义的含义 94
(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95
(三)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95
1.了解并热爱祖国的国旗、国徽、国歌、版图和首都北京 95
2.了解并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和丰富资源 98
3.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98
4.了解并热爱自己的家乡 99
5.了解英雄人物、先进集体的模范事迹,热爱英雄人物和先进榜样 99
7.了解祖国新貌和发展成就,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100
6.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热爱劳动人民 100
1.低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01
(四)低、中、高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01
2.中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02
3.高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02
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启蒙教育 103
(一)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的意义 103
(二)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03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03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104
3.热爱党、永远跟党走 104
(三)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105
(四)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启蒙教育的意义“ 106
(五)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含义 106
(六)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07
1.进行好儿童、好学生、好队员的形象教育 107
2.进行树先锋榜样、学先锋品质、长大做先锋的理想教育 107
1.低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08
(七)低、中、高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08
4.教育学生励志创造,锐意进取 108
3.开展“从小播下共产主义理想种子”的教育活动 108
5.把远大理想和日常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努力“创三好” 108
2.中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09
三、热爱集体的教育 109
(一)集体主义教育的含义 109
3.高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09
(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意义 110
(三)集体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 111
1.培养优良的班集体,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111
2.教育学生互助友爱,维护集体团结 111
3.教育学生完成集体任务,培养集体责任感 112
4.教育学生遵守纪律,维护集体荣誉 112
(四)集体主义教育的要求 113
(五)低、中、高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13
1.低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13
2.中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14
3.高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14
(一)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意义 115
四、热爱劳动的教育 115
3.教育学生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服务劳动,养成他们爱劳动的习惯,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116
(二)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16
2.要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节 俭的好品质 116
1.要让学生懂得劳动是光荣的 116
4.教育学生勤奋学习,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新风 117
5.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 117
(三)小学生劳动类别 117
(四)低、中、高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18
1.低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18
2.中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19
3.高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19
五、文明礼貌、诚实正直的教育 120
(一)文明礼貌、诚实正直教育的意义 120
(二)文明礼貌的含义 122
(三)文明礼貌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22
1.尊重人 122
2.尊敬父母 122
3.尊敬老师 123
4.尊敬长者 123
5.培养学生使用礼貌用语 124
6.培养学生文明的举止 124
7.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125
(四)小学生文明礼貌细则 125
(五)小学生一日生活规则 126
(六)教育学生诚实正直 127
1.诚实正直的含义 127
2.诚实正直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128
4.培养学生正直善良 128
3.培养学生当老实人 128
(七)新道德三字经 129
(八)进一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 131
(九)低、中、高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32
1.低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32
2.中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34
3.高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35
(一)进行纪律教育的重要性 137
六、遵守纪律的教育和民主、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137
1.遵守学校纪律 138
2.遵守公共秩序 138
(二)纪律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38
(三)民主与法制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139
(四)民主、法制观念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40
(五)低、中、高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40
1.低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40
2.中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40
(一)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141
3.高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41
七、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141
(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142
1.对立统一 142
2.量变和质变 143
3.肯定和否定 144
2.中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45
1.低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45
3.高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45
(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45
1.学习正确看待周围常见事物 145
(四)低、中、高年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45
2.学习全面发展地看问题的方法 145
(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祖国 146
1.开展“五旗一徽”教育活动 146
2.组织参观、游览活动 146
八、小学德育基本内容实施案例 146
3.开展读书报告会 147
4.开展以“我爱祖国”为主题的剪报活动 147
5.升国旗 148
(二)组织学生参加劳动,进行劳动教育 148
1.种蓖蔴 148
2.养蚕 149
3.给小树穿“棉衣” 150
4.钉钮扣比赛 150
(三)开展科技活动,引导少年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150
1.德育方法 153
2.德育方法的制约因素 153
(一)德育方法的制约因素 153
第七章 小学德育方法 153
一、德育方法的制约因素及其分类 153
3.德育方法的相对独立性和继承性 154
(二)德育方法的分类 154
1.分类的意义 154
2.分类的标准和主要类型 155
二、德育方法的四种类型及其应用 155
(一)以语言说理形式为主进行德育的方法 155
1.讲解(报告)法 155
2.谈话法 156
3.讨论法 157
4.阅读指导法 158
(二)以形象感染形式为主进行德育的方法 159
1.参观(方问、调查)法 159
2.示范法 159
3.陶冶法 162
(三)以实际训练形式为主进行德育的方法 163
1.常规训练法 163
2.活动锻炼法 164
(四)以品德评价形式为主进行德育的方法 165
2.惩罚法 166
1.奖励法 166
3.评比法 167
4.操行评定 168
三、德育方法的选择和整体功能的发挥 168
(一)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 168
1.依据德育目标 168
2.依据德育内容 169
3.依据德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169
1.四类德育方法所反映的角度和顺序简表 170
2.充分发挥德育方法的整体作用 170
(二)充分发挥德育方法的整体功能 170
第八章 小学德育的途径 171
一、教学 171
(一)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171
(二)品德课 172
1.品德课的特点 172
2.品德课的基本内容 173
4.品德课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 177
(三)语文课 180
1.语文课教学的德育意义 180
2.语文课的德育因素 180
3.文道结合 181
(四)数学课 182
1.数学课教学的任务 182
2.数学课教学的德育内容 182
2.劳动课教学的德育内容 183
1.劳动课教学的德育任务 183
(五)劳动课 183
3.劳动课中的德育的基本要求 184
(六)社会课 185
1.社会课教学的任务 185
2.社会课的德育因素及内容 185
(七)自然常识课 186
1.自然常识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186
2.自然常识课的德育因素和内容 186
2.体育课的德育内容 188
1.体育课教学的任务 188
(八)体育课 188
3.体育课中的德育的基本要求 189
(九)音乐课 190
1.音乐课教学中的德育的特点 190
2.小学音乐课的内容 190
3.唱歌课 190
5.音乐欣赏课 191
6.欣赏教学中的德育的基本要求 191
4.唱歌教学中的德育的基本要求 191
(十)美术课 192
1.美术课的内容及其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192
2.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内容 192
3.美术课中的德育的基本要求 193
二、班主任工作 194
(一)班主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194
(二)班主任应具备的条件 195
(三)小学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 196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198
(四)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198
2.组织培养班集体 200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204
4.组织班会活动 207
5.做好操行评定工作 209
6.办调与科任教师的关系 211
7.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 212
附《小学四年级新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213
8.做好班主任工作总结 214
9.做好家长工作 218
(五)一年级班主任怎样接纳新生 222
1.发录取通知书,做好第一次家访 222
2.指导并协助家长为新生做好入学准备 222
3.开学接待新生,指导学生过好第一天学校生活 223
4.新生入学后,抓好几个“第一次” 223
三、少先队工作 226
(一)少先队的组织 226
1.少先队组织在小学的地位和作用 226
2.少先队的性质和特点 227
3.少先队的目的任务 229
4.怎样在一年级建队 230
(二)少先队活动的内容 231
1.品德教育活动 231
2.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活动 234
3.体育和游戏活动 235
4.艺术和文化娱乐活动 236
5.劳动教育活动 236
1.少先队的队会 237
(三)少先队活动的形式 237
2.少先队的阵地活动 239
3.参观、旅行及各种社会活动 241
4.夏(冬)令营活动 241
(四)少先队活动的原则 242
1.教育性原则 242
2.趣味性原则 243
3.实践性原则 243
4.主动性原则 243
2.少先队辅导员的职责和任务 244
1.什么人可以担任少先队辅导员 244
(五)少先队的辅导员 244
3.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的要求和方法 245
4.少先队辅导员的修养 246
附1:《新时期辅导员的素养》 247
附2: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表 248
(六)少先队工作资料 251
1.少先队大、中队会仪式 251
2.新队员入队仪式 252
3.离队仪式 252
4.旗手和鼓号手 253
5.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誓词 254
6.中国少先队的光荣历史 254
四、发挥家庭德育的作用 257
(一)家庭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257
1.家庭德育在人的品德发展中起奠基作用 257
2.家庭是人们接受品德教育最长久的场所 258
3.教育子女是家长的社会义务 258
4.家庭德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助手 258
2.提高家长的德育理论水平 259
3.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59
1.提高家长对家庭德育的认识水平 259
(二)指导家庭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259
4.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德育方法,讲究教育子女的艺术 261
5.要说理疏导,以理服人,不要讽刺挖苦 261
6.讲道理要事先“备课”,不要唠唠叨叨 262
7.运用训练法要强调严格二字 262
8.表扬时要注意的事项 263
9.奖励的方式 263
10.批评的艺术 264
11.批评的方式 265
12.严格要求,但不要体罚 266
13.提高家长的品德修养水平 267
14.帮助家长树立良好的家风 267
15.给家长布置具体任务,共同教育学生 268
(三)指导家庭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268
1.举办家长学校 268
2.建立家长委员会 269
3.召开家长会 269
4.家访 270
6.开放日 271
7.家教咨询活动 271
8.电话联系 271
五、发挥社会德育的作用 271
(一)社会德育的含义 271
5.书面联系 271
(二)社会环境对小学生品德的影响 272
1.复杂性 273
2.隐形性 273
(三)社会环境影响的特点 273
3.多样性 274
(四)社会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274
1.社区教育委员会 274
2.校外辅导站 275
3.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 275
4.关心下一代协会 276
(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德育网络 276
1.建立德育网络的意义 276
2.德育网络建立的几种模式 276
3.学校在德育网络中的作用 277
第九章 小学生的品德评定 278
一、小学生品德评定的作用 278
(一)诊断作用 278
(二)强化作用 278
(三)调节 作用 279
(四)德育作用 279
二、小学生品德评定的依据 279
(三)客观性原则 280
(二)教育性原则 280
(一)科学性和可行性相结合原则 280
三、小学生品德评定的原则 280
(四)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281
四、小学生品德评定的方法 282
(一)操行评语法 282
(二)评语和品德量化评定相结合的方法 282
1.确定学生品德评定等级 282
2.确定各等级要求 283
3.评定方法 283
3.品德行为及其权重 285
2.品德观念及其权重 285
(三)加权定量法 285
1.品德评定的二级指标 285
4.给学生写评语应注意的三点要求 285
4.五年级品德行为指标及评定标准 298
5.五年级某生品德行为5人评定及其品德总分计算举例 299
(四)基本分评定法 300
1.品德评定的二级指标 300
2.品德观念及其分数 301
3.一至六年级品德观念评定量表 301
4.品德观念评定方法 303
5.品德行为及其分数 304
6.一至六年级品德行为指标及评定标准 304
7.小学生品德行为评定量表 314
8.品德行为评定方法 315
五、品德课成绩的考核 316
(一)品德认识的评定量标 316
(二)品德行为的评定量标 316
(三)品德能力的评定量标 318
(一)劳动任务的艰巨性 321
一、小生德育工作者的劳动特点 321
第十章 小学德育工作者 321
(二)劳动过程的创造性 322
(三)劳动手段的示范性 322
(四)劳动方式的独立性与集体性的统一 323
(五)劳动成果的长期性和累积性 324
二、小学德育工作者的素养 324
(一)高尚的职业道德 324
1.热爱教育事业 324
2.热爱学生 325
3.团结协作 326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27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27
(二)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爱好 328
1.知识广博 328
2.广泛的业余爱好 328
2.语言素养 329
3.教育能力 329
1.教育理论素养 329
(三)具有完备的教育科学素养 329
三、小学德育工作者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331
(一)儿童是发展的,树立发展教育观 331
(二)儿童的发展是全面的,树立全面发展教育观 332
(三)儿童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树立德育为首教育观 332
(四)儿童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树立儿童主体教育观 333
四、加强小学德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 334
1.目标管理的含义及其意义 337
(一)强化目标管理 337
一、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337
第十一章 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 337
2.目标管理的种类 338
(二)严格层次管理 339
(三)运用程序管理 339
1.管理的一般程序及其相互关系 339
2.管理过程各环节 应抓的重点 340
(四)采取制度管理 340
二、小学德育工作的规章 制度 340
(一)岗位职责 341
1.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职责 341
2.教导主任职责 342
3.年级组长职责 343
4.大队辅导员职责 344
5.班主任职责 345
(二)评选“三好”学生 345
1.评选“三好”学生的意义 345
2.“三好”学生的条件 345
3.“三好”学生的评选 346
1.学生考勤制度 347
(三)管理制度 347
4.评选“三好”学生注意事项 347
2.学生成绩考核及升留级办法 348
3.课堂常规 349
4.卫生常规 350
5.课间活动要求 350
6.学生进办公室要求 351
7.早操、课间操要求 352
三、怎样组织全校性活动 352
(一)集体教育活动的作用 352
(三)组织全校性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353
(二)组织全校性活动应遵循的两条原则 353
四、全校性活动一例——河北省迁西县实验小学开展“争乘二○○○次儿童列车”活动 354
第十二章 附录 358
一、文献 358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 录) 358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节 录) 358
(三)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节 录) 359
(四)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节 录) 359
(五)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 360
二、小学德育纲要(试行草案) 368
三、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 378
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81
五、小学生守则 382
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382
七、中国少年先锋队章 程 385
八、中国少年先锋队教育纲要 387
九、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初稿)(节 录) 401
十、中小学历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试用) (节 录) 412
十一、中小学地理学科国情教育纲要(试用) (节 录) 416
十二、中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试用) (节 录) 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