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美的本质和特征 15
第一节 美——一个引人探索的千古之谜 15
历史上对美的本质和探讨 15
美的奥秘是可以揭开的 22
第二节 美的根源 24
美是客观事物自身的一种自然物质属性 24
美依存于人类社会实践 27
劳动创造了美 31
第三节 美的本质 35
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 35
美是以宜人的物质形式显现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38
第四节 美的特征 43
美的形象性 43
美的感染性 46
美的功利性 48
第二章 了美的构成 50
第一节 美与真、善 50
美与真、善的联系和区别 50
真、善、美的统一 54
第二节 美与丑 57
丑——与美相对立的一种社会现象 57
丑是以拙劣的物质形式显现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否定和扭曲 63
第三节 美的形式和形式美 66
形式美与美的形式的关系 66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 70
形式美的主要法则 75
第三章 美的形态 82
第一节 自然美和社会美 82
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形成与发展 82
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特征 86
人的美是自然美与社会美统一的最高表现形态 91
第二节 科学美和技术美 97
科学美 97
技术美 103
第三节 艺术美 109
艺术美的特征 109
艺术美的种类 114
第四章 美的范畴 121
第一节 优美与崇高 121
最常见的两种相对的美 121
优美与崇高的审美特征和形态特征 123
优美与崇高的美感特征和审美功用 127
第二节 悲剧 131
悲剧的本质 131
悲剧的类型 135
悲剧的美感特征和审美功用 140
第三节 喜剧 143
喜剧的本质 143
喜剧的类型 146
喜剧的美感特征和审美功用 149
第五章 美感 154
第一节 美感的产生和发展 155
美学史上关于美感生成和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155
美感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 159
美感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163
第二节 美感的本质 165
美感是对美的能动反映 165
美感与快感的联系和区别 167
美感是人对自身本质力量的观照 170
第三节 美感的特征 172
美感的主观性 172
美感的愉悦性 175
美感的功利二重性 177
第六章 审美意识 181
第一节 审美观念 181
审美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181
审美观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185
审美观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186
第二节 审美理想 192
审美理想是人类期待、憧憬和追求的最高最美的境界 192
审美理想的作用 196
第三节 审美趣味 199
审美趣味是人在审美中分析和鉴赏美的能力 199
审美趣味的差异性 201
审美趣味的共同性 205
第四节 审美标准 210
审美标准是人类衡量、评估对象审美价值的相对稳定的尺度和准则 210
审美标准的具体内容 213
第七章 审美心理 220
第一节 美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机制 221
美感的生理机制 221
美感的心理机制 224
美感的社会机制 227
第二节 美感的心理因素 229
感知 229
想象 231
情感 233
理解 238
第三节 西方审美心理学主要流派述评 240
里普斯的“移情说”述评 240
谷鲁斯的“内摹仿说”述评 243
布洛的“心理距离说”述评 245
弗罗依德的“精神分析美学”述评 248
安海姆“完形心理学美学”述评 251
第八章 美的欣赏 256
第一节 美的欣赏的主体和客体 256
美的欣赏的性质 256
美的欣赏的客体 259
美的欣赏的主体 262
第二节 美的欣赏的一般过程 266
审美直觉 266
审美领悟 269
审美超越 272
第三节 对不同美的形态的欣赏 275
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欣常 275
科学美和技术美的欣赏 279
艺术美的欣赏 283
第九章 美的创造 288
第一节 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 289
美的创造与审美理想 289
美的创造与美的规律 292
美的创造与社会进步 296
第二节 现实美的创造 299
自然美的创造 299
社会美的创造 307
第三节 科学美和技术美的创造 318
科学美的创造 318
科学美与技术美的比较 327
技术美的创造 329
第四节 艺术美的创造 333
艺术美的创造过程 333
艺术美与典型化 341
艺术美的创造与艺术家 344
第十章 美育 349
第一节 美育的性质 349
美育的由来 349
美育的性质 352
美育的特点 354
第二节 美育的任务 358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358
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360
塑造完美的人格 364
美育的现实意义 367
第三节 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370
家庭美育 370
学校美育 373
社会美育 376
后记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