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1
2.木材病理学的地位和定义.概念的确定 3
3.木材病理学的历史 9
4.受害原因(引起木材受害的因素) 12
4.0 概论 12
4.1 植物性木材损害者 12
4.1.1 一般概况(细菌、真菌、槲寄生或桑寄生) 12
4.1.2 形态学及生物学简述 14
4.2 动物性木材损害者 20
4.2.1 一般概况(昆虫,海水木材损害者,高等动物) 20
4.2.2 形态学和生物学简述 22
4.3.1 物理因素 25
4.3 非生物因素 25
4.3.2 化学因素 26
5.损伤的先决条件 27
5.1 木材及木制品的易病性 27
5.1.1 结构 27
5.1.2 物理性质 27
5.1.2.1 容积重 27
5.1.2.2 含水率 28
5.1.3 化学性质 32
5.1.3.1 营养物质及引诱物质 32
5.1.3.2 抑制性物质(木材的自然耐久性) 41
5.1.3.3 采伐季节 46
5.2.1.1 酶之活动 47
5.2.1 生理学及生态学简述 47
5.2 为害因素的侵害能力 47
5.2.1.2 破坏强度及毒力 51
5.2.1.3 生长速度 52
5.2.2 环境条件对为害因素的影响 53
5.2.2.1 物理的环境影响 53
5.2.2.2 化学的环境影响 73
5.2.2.3 变动的外界环境影响(相互影响) 80
5.2.3 繁殖器官的形成 86
5.2.3.1 真菌子实体和孢子 86
5.2.3.2 卵 89
5.2.4 为害因素的扩散和繁殖器官的传播 90
5.2.4.1 空气中的孢子含量 90
5.2.4.2 孢子传播的媒介 92
5.2.5 侵染与侵袭(孢子萌发与幼虫发育) 93
6.为害的发生及其过程 97
7.为害结果Ⅰ:木材及木制品外观及结构的变化 101
7.1 解体与未解体木材的变色 101
7.2 结构变化 108
7.2.1 宏观可见的结构变化 108
7.2.1.1 植物性木材损害者的为害特征 108
7.2.1.2 动物性木材损害者的为害特征 114
7.2.2 微观可见的结构变化 119
7.2.2.1 关于木材 119
7.2.2.2 关于侵害因子 126
8.1.1 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 129
8.为害结果Ⅱ:木材及木制品的机械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变化 129
8.1 机械性质 129
8.1.2 抗冲击折力强度 132
8.2 物理性质 133
8.2.1 硬度 133
8.2.2 重量 134
8.2.3 吸着性能 135
9.为害结果Ⅱ:木材及木制品的化学性质变化 136
9.1 宏观可确定的变化 136
9.1.1 褐腐与白腐 136
9.1.2 软腐、青腐和细菌性腐烂 137
9.1.4 由自然和人为因素使木材发生变化后的损伤 138
9.1.3 动物性损害者造成的木材损伤 138
9 1.5 气味和发光 141
9.1.6 浸蚀、灰变、黄变和化学药剂影响 142
9.1.7 碱溶性 143
9.2 微观可确定的变化 143
10.木材损伤的经济和法律影响 144
10.1 损伤量 144
10.2 法律和保险问题 145
11.损伤的预防和为害因素的防治 150
11.0 概况 150
11.1 建筑方法的木材防护 150
11.2 化学的木材防护 151
1.1.1 简要的分类系统(命名,同义名称) 152
1.1 植物性的损害者 152
1.对实践最重要的木材损害者 152
1.1.2 根腐病原 153
1.1.3 干材腐病原 154
1.1.4 贮木腐病原 154
1.1.5 青变菌 154
1.1.6 软腐病原 155
1.1.7 屋宇腐病原 155
1.1.8 木腐菌的培养 155
1.2 动物性损害者 156
1.2.1 简要的分类系统 156
1.2.2 原木损害者 156
1.2.4 动物性木材损害者的饲养 157
1.2.3 建筑木材的损害者 157
2. 实践中的特殊病理问题 158
2.1 包括进口材在内的原木损伤 158
2.2 建筑用材的损伤 158
2.3 坑木的损伤 159
2.4 枕木的损伤 159
2.5 电杆的损伤 159
2.6 交通工具及造船用材的损伤 160
2.7 木制品的损伤(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 160
2.8 磨木浆,纸板和纸张的损伤 161
文献索引 162
内容索引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