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毒理学 在线学习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丽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06778916
  • 页数:2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之一。内容包括:总论(药物毒理学的基本理论)、药物对机体各器官及系统的毒性作用和机制、药物的特殊毒性作用和机制、药物毒性作用的研究方法、生物基因类药物和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临床药物毒理学概述。此外,跟进毒理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适度地增加近三年来已经确证的新理论和新知识,尽量体现当代毒理学在临床药学服务和新药研究中的重要性,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适当引入案例,能够使本教材在药学实践活动中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各章设置“学习导引”“知识链接”“知识拓展”“练习题”等编写模块,可强化学习内容。本教材还建设有配套的在线学习平台电子资源,包括电子教材、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指南、课程视频、课件、题库、图片等,使得教材内容立体化、生动化。适用于高等院校药学相关专业本科学生使用。

第一章 总论 1

一、药物毒理学的性质 2

二、药物毒理学的研究领域和任务 3

三、药物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3

四、药物毒理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4

第二章 药物毒效动力学 6

第一节 药物毒性作用的分类 6

一、一般毒性反应 7

二、变态反应 7

三、致癌作用 7

四、生殖毒性与发育毒性 7

五、致突变性与遗传毒性 7

六、特异质反应 8

七、依赖性 8

第二节 剂量-效应(反应)关系 8

一、量反应与量效曲线 8

二、质反应与量效曲线 9

三、毒性作用参数 9

第三节 毒性作用的机制 12

一、终毒物与靶部位 12

二、终毒物与靶分子的作用 13

三、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紊乱导致的毒性 15

四、修复 17

第三章 药物毒代动力学 20

第一节 药物(毒物)的体内过程 20

一、吸收 20

二、分布 21

三、生物转化 23

四、排泄 25

第二节 药物毒代动力学 26

一、药物毒代动力学的研究目的 26

二、药物毒代动力学模型和相关参数 26

第三节 药物毒代动力学研究的实验设计原则 30

一、实验动物 30

二、给药剂量 30

三、给药途径 30

四、样本种类与采样时间 31

五、代谢物测定 31

六、分析方法 31

七、统计学评价 31

第四章 药物对消化系统的毒性作用 33

第一节 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33

一、肝脏损伤的生理学与形态学基础 33

二、药物引起肝损伤的类型及机制 34

三、肝损伤的评价 39

第二节 药物对消化道的毒性作用 40

一、药物对口、咽、食管的损伤及机制 40

二、药物对胃肠道的损伤及机制 41

三、药物对消化道毒性作用的检查方法 42

第三节 药物对胰腺的毒性作用 42

一、药物对胰腺的损伤及机制 43

二、药物对胰腺毒性作用的检查方法 44

第五章 药物对泌尿系统的毒性作用 45

第一节 肾脏损伤的生理学与形态学基础 45

第二节 药物引起肾损伤的类型及机制 47

一、药物肾脏毒性作用的机制 47

二、药物引起肾损伤的类型 47

第三节 药物对膀胱的损伤 51

第四节 肾损伤的评价 51

一、肾小球滤过率 51

二、尿液检查 51

三、血生化检查 53

四、形态学和组织学检查 53

第六章 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 54

第一节 呼吸系统损伤的组织形态与生理学基础 54

一、呼吸道 54

二、肺脏 55

第二节 肺脏对药物的代谢与肺损伤 55

第三节 药物对呼吸系统毒性作用与常见类型 56

一、抑制呼吸 56

二、呼吸道反应 56

三、肺水肿 57

四、肺炎及肺纤维化 58

五、肺栓塞 58

六、肺出血 59

七、肺动脉高压 59

八、鼻黏膜纤毛毒性 59

第四节 呼吸系统毒性的检测 59

一、呼吸功能检查 59

二、组织形态学检查 60

三、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 60

四、肺组织羟脯氨酸测定 60

五、物理学检查 60

第七章 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 61

第一节 神经系统损伤的形态学与生理学基础 61

一、神经系统损伤的形态学基础 61

二、神经系统损伤的生理学基础 62

第二节 药物引起神经系统损伤的类型及机制 63

一、按神经系统结构损伤分类 63

二、按神经系统功能损伤分类 67

第三节 神经系统损伤的评价 68

一、神经学检查 68

二、形态学方法 69

三、神经电生理学检查 69

四、生化检查 69

五、影像学检查 69

六、行为学研究 69

七、神经细胞培养的方法在药物毒理学中的应用 69

八、神经毒理学的动物模型研究方法 70

第八章 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毒性作用 71

第一节 内分泌系统损伤的生理学基础 71

第二节 药物对内分泌系统损伤的类型及机制 72

一、药物对下丘脑及垂体的毒性作用 72

二、药物对甲状腺的毒性作用 72

三、药物对肾上腺的毒性作用 73

第三节 内分泌系统损伤的评价 74

一、垂体-甲状腺系统 75

二、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75

第九章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 77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损伤的生理学与形态学基础 77

一、心血管系统损伤的生理学基础 77

二、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形态学基础 78

第二节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损伤的类型及机制 78

一、心律失常 79

二、血压变化 82

三、心肌炎与心肌病 82

四、心包炎 83

五、心脏瓣膜病 83

六、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84

七、缺血性心脏病 84

八、心力衰竭 84

九、动脉粥样硬化 85

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损伤的评价 85

一、功能评价 86

二、形态评价 86

第十章 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 88

第一节 血细胞的生成和影响因素 88

一、血细胞的生成 88

二、血细胞生成的影响因素 89

第二节 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损伤类型及机制 90

一、药物对血细胞的毒性作用 91

二、药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93

三、药物对骨髓的毒性作用 94

第三节 血液系统损伤的评价 95

一、血液学常规检查 95

二、凝血功能检查 96

三、骨髓检查 97

第十一章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 98

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98

一、免疫器官 98

二、免疫细胞 99

三、免疫分子 100

第二节 药物对免疫系统损伤的类型及机制 100

一、免疫抑制 100

二、过敏反应 101

三、自身免疫反应 102

第三节 免疫系统损伤的评价 103

一、常规免疫功能检测 103

二、附加免疫性毒性检测 104

第十二章 药物对皮肤的毒性作用 105

第一节 皮肤损伤的形态学与生理学基础 105

一、皮肤损伤的形态学基础 105

二、皮肤损伤的生理学基础 106

第二节 药物对皮肤损伤的类型 107

一、原发性刺激 107

二、药疹 107

三、光敏反应 108

四、过敏反应 109

五、红人综合征 110

六、氨苯砜综合征 110

七、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110

八、经皮吸收产生的全身中毒反应 110

九、化学药物对皮肤附属器的影响 110

第三节 药物对皮肤损伤的评价 111

第十三章 药物对眼的毒性作用 112

第一节 眼损伤的形态学与生理学基础 112

一、眼损伤的形态学基础 112

二、眼损伤的生理学基础 113

第二节 药源性眼病的类型及机制 114

一、角膜、结膜损伤 114

二、眼周变态反应 115

三、晶状体混浊或白内障 115

四、视网膜病变 116

五、视神经病变 116

六、眼压及瞳孔大小改变 117

七、眼局部给药的全身毒性 117

第三节 眼损伤的评价 117

一、眼刺激试验 117

二、眼科学评价 117

三、电生理学试验 118

四、行为和心理物理学试验 118

第十四章 药物致癌作用 119

第一节 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119

一、遗传毒性致癌物 119

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120

三、未分类 120

第二节 常见具有致癌作用的药物 120

一、激素 120

二、解热镇痛药 121

三、免疫抑制药 121

四、抗恶性肿瘤药 121

五、其他药物 121

第三节 化学致癌作用机制 122

一、对生物大分子的损伤 122

二、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影响 122

三、对DNA修复系统的损伤 123

四、对表观遗传修饰网络的影响 124

第四节 药物致癌作用研究与评价 125

一、培养细胞恶性转化实验 125

二、彗星实验 126

三、哺乳动物短期致癌实验 126

四、哺乳动物长期致癌实验 127

五、转基因动物在药物致癌作用评价中的应用 127

第十五章 药物的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 130

第一节 药物的生殖毒性作用 130

一、药物对男性的生殖毒性 130

二、药物对女性的生殖毒性 133

第二节 药物的发育毒性作用 133

一、发育毒性的常用术语 133

二、药物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 134

三、常见药物的致畸作用 135

第三节 药物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研究与评价 137

一、一般生殖毒性实验 137

二、致畸胎实验 137

三、围产期毒性实验 138

第十六章 药物的遗传毒性 139

第一节 化学致突变作用 139

一、突变的基本概念 139

二、化学药物致突变作用 140

三、突变的不良后果 142

第二节 药物致突变的作用机制 143

一、直接作用于DNA 143

二、干扰有丝分裂 144

第三节 药物致突变作用研究与评价 145

一、基因突变检测方法 146

二、染色体畸变检测方法 147

三、DNA损伤检测方法 148

四、遗传毒性试验评价 149

第十七章 药物依赖性 150

第一节 概述 150

一、基本概念 150

二、依赖性药物分类及常见药物 151

第二节 各类药物的依赖性特征 152

一、阿片类药物的依赖性 152

二、巴比妥类及其他镇静催眠药的依赖性 153

三、苯丙胺类的依赖性 153

四、大麻类的依赖性 154

五、可卡因类的依赖性 154

六、致幻剂类的依赖性 154

七、烟草类的依赖性 154

八、乙醇类的依赖性 155

第三节 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机制及戒毒治疗 155

一、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机制 155

二、戒毒治疗 156

第四节 药物依赖性研究与评价 157

一、生理依赖性试验 157

二、精神依赖性试验 158

第十八章 一般药理学评价 160

第一节 实验设计原则 160

一、基本原则 160

二、样本量 161

三、剂量与分组 161

四、给药与观察 161

第二节 对重要生命功能影响的研究 161

一、中枢神经系统 161

二、心血管系统 162

三、呼吸系统 162

第三节 对其他生命功能影响的研究 162

一、追加的安全药理学研究 162

二、补充的安全药理学研究 163

第十九章 全身用药的毒性评价 165

第一节 急性毒性评价 165

一、概念和目的 165

二、基本内容 165

三、急性毒性试验常用试验方法 167

第二节 长期毒性作用的评价 170

一、概念和目的 170

二、基本内容 171

第三节 注射制剂的安全性评价 177

一、静脉注射制剂的全身毒性试验 177

二、局部用药的全身毒性试验 180

第二十章 局部用药的毒性评价 181

第一节 局部用药毒性评价的概述及要求 181

第二节 皮肤用药的毒性评价 181

一、皮肤用药的急性毒性试验 182

二、皮肤用药的长期毒性试验 182

三、皮肤刺激性试验 184

四、皮肤吸收试验 185

五、皮肤过敏试验 186

六、皮肤光过敏反应试验 188

七、皮肤光毒性试验 189

第三节 眼睛用药的刺激性试验 191

一、眼刺激性试验 191

二、眼刺激试验离体替代方法 193

第四节 肌内注射用药的局部刺激性试验 193

第五节 静脉给药的局部刺激性试验 194

第六节 滴鼻剂和吸入剂的毒性试验 194

第七节 直肠和阴道制剂的毒性试验 194

一、直肠刺激性试验 194

二、阴道刺激性试验 195

第二十一章 生物/基因类药物安全性评价 196

第一节 生物药物的安全性 197

一、生物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特殊性 197

二、生物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目的和内容 198

三、生物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总体原则 200

四、预防用生物制品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201

第二节 基因类药物的安全性 202

第二十二章 药用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 205

第一节 药用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的特殊性 205

第二节 药用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特点 206

第三节 药用纳米材料生物学效应的评价 207

第二十三章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和GLP实验室 209

第一节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209

第二节 GLP实验室 210

一、GLP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10

二、GLP的软件建设 210

三、GLP的硬件建设 211

四、GLP基本操作过程 212

五、我国GLP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14

第二十四章 临床药物毒理学概述 216

第一节 药物中毒的诊断 216

第二节 药物中毒的防治 217

一、预防 217

二、治疗 218

第三节 临床易混淆的药物毒性 220

实验指导 222

实验一 基本训练——实验动物样品的采集方法 222

实验二 急性毒性实验 228

实验三 肝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29

实验四 肾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30

实验五 急性肺损伤实验 231

实验六 药物免疫毒性实验 232

实验七 小鼠精子致畸实验 233

实验八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 235

实验九 溶血性实验 237

实验十 血管刺激性实验 238

主要参考文献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