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民待遇问题的提出及其分析框架 1
1 国民待遇问题的提出 2
2 国民待遇立法的起源 8
3 对国内理论界研究的回顾 14
4 本文的分析框架 21
5 若干重要概念的界定 24
6 外资待遇标准及其逻辑关系 28
第二章 国际投资动力与资本供给 39
1 国际资本资源 40
2 时差利率导向论 48
3 风险利率导向论 50
4 垄断优势论 52
5 周期转移论 60
6 内部化论(交易费用论) 66
7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69
第三章 国际资本需求与投资引力 72
1 资本需求与“两缺口”模型 74
2 技术需求与“三缺口”模型 81
3 制度需求与“四缺口”模型 86
4 综合需求与生产函数的国际转移 90
第四章 国际投资博弈与国民待遇的形成 94
1 关于国际投资博弈分析的若干假设 95
2 国际投资纯收益及其分配 98
3 东道国与投资商之间的博弈行为 101
4 东道国之间的博弈行为 105
5 东道国内部的区间引资博弈 110
6 投资商之间的博弈行为 113
7 外资国民待遇的形成 115
第五章 外资待遇的评估与比较 119
1 外资待遇的评估指标 121
2 中国外资待遇的现状 128
3 超国民待遇与寻租行为 137
4 超国民待遇与挤压效应 141
5 次国民待遇引起的国际压力 144
第六章 国民待遇的立法进展 146
1 国内立法中的国民待遇条款 147
2 双边投资协定中的国民待遇原则 158
3 多边投资协定中的国民待遇条款 162
第七章 国民待遇的经济条件 169
1 市场经济的制度环境 170
2 内资待遇的国际化 176
3 民族企业的竞争力 182
4 国际资本的供求 187
5 几点结论 194
第八章 国民待遇的模式选择 196
1 国民待遇的可选择模式 197
2 周边国家的外资待遇 200
3 “无歧视国民待遇”模式 207
4 “标准国民”的重塑 211
5 外资的国民待遇与国民的外资待遇 216
第九章 国民待遇的法律安排 220
1 外资立法的终极目标 221
2 企业法的整合 228
3 《商法典》的制定 235
4 实施国民待遇后的国内产业保护 239
参考文献 249
中文部分 251
英文部分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