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3
第一章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的基本特点 3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特点 3
第二节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点 11
第二章 商周时期的思想文化 19
第一节 商代天命神权的思想 19
第二节 周人的“敬天保民”思想 20
第三节 早期阴阳五行学说 21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4
第一节 士与百家争鸣 24
第二节 墨家的思想 26
第三节 法家的思想 31
第四节 孔孟与儒家 34
第五节 老庄与道家 48
第六节 阴阳家 56
第四章 汉代的思想文化 62
第一节 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 62
第二节 司马迁的思想 68
第三节 《白虎通》——儒家经学的官学化 75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 78
第一节 玄学思想的形成 78
第二节 正始之音与竹林七贤 79
第三节 向秀、郭象的思想 85
第四节 道教的起源 87
第五节 葛洪等人对道教的改革 90
第六节 陶弘景三教合流的思想 93
第六章 宋明理学 96
第一节 宋明理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96
第二节 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99
第七章 佛教与中国思想文化 113
第一节 佛教在历代流传情况 113
第二节 佛教的基本思想 119
第三节 儒、佛、道三教的冲突与融合 125
第四节 禅宗与中国思想文化 130
第八章 清代前期具有启蒙因素的思想 141
第一节 黄宗羲的思想 141
第二节 顾炎武的思想 147
第三节 王夫之的思想 150
第九章 关于儒家思想的讨论 155
第一节 关于儒道的互补 155
第二节 儒家的理想人格 163
第三节 道德的价值与知识的价值 169
第四节 “参赞化育”与理想生态 173
第十章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180
第一节 对主客体关系的认识 180
第二节 直觉思维方式 183
第三节 类比的方法 187
第十一章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点 191
第一节 道德的人本主义 191
第二节 重道轻器 193
第三节 经世致用 194
第四节 重和谐、重整体 196
下编 201
第十二章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与思想文化特点 201
第一节 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状况 201
第二节 近代思想文化的特点 206
第一节 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与西学东渐 215
第十三章 洋务思潮与“中体西用” 215
第二节 洋务派与洋务思潮 216
第三节 “中体西用”的思想模式 221
第十四章 变法维新思潮 225
第一节 变法维新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 225
第二节 康有为的变法思想 227
第三节 梁启超的变法思想 232
第四节 谭嗣同的思想 235
第五节 严复的思想 238
第十五章 孙中山的民主主义思想 244
第一节 辛亥革命与三民主义 244
第二节 知难行易论 249
第三节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252
第十六章 民国初年的文化变迁和价值重建 257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各种思潮 257
第二节 陈独秀的思想 259
第三节 胡适的思想 263
第四节 李大钊的思想 270
第十七章 五四以后的社会文化思潮 272
第一节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273
第二节 “问题”与“主义”之争 278
第三节 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279
第四节 中国社会性质大论战 281
第十八章 关于近代启蒙思想的讨论 288
第一节 思想启蒙:向民族主义的倾斜 289
第二节 对个人自由的推崇 294
第三节 从国民性到普遍人性 298
第十九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胜利 30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的原因 303
第二节 对唯物史观的推崇 307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一种完整的科学世界观 309
第二十章 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 311
第一节 儒家文化传统与东亚经济发展 311
第二节 传统转化的双重变奏 317
参考文献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