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1
一 刑事诉讼的概念 1
二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2
第二节 刑事诉讼立法概溯 4
一 剥削阶级国家刑事诉讼立法的演变 4
二 我国刑事诉讼立法的历史发展 6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的本质和特点 8
一 剥削阶级国家刑事诉讼法的本质和特点 8
二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本质和特点 11
第四节 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12
一 司法机关 12
二 诉讼参与人 15
第五节 回避 16
一 回避的概念和意义 16
二 回避的理由 17
三 回避的程序 18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指导思想和任务 20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指导思想 20
一 刑事诉讼法指导思想的概念和意义 20
二 我国刑事诉讼法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 22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25
一 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 25
二 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27
三 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28
四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28
第三章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29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29
一 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29
二 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体系、分类及其与有关范畴的联系和区别 33
三 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37
第二节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各项原则 38
一 刑事司法权由专门机关行使原则 38
二 司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41
三 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原则 43
四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45
五 对公民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 46
六 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 48
七 保护诉讼参与人依法的诉讼权利原则 51
八 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 52
第四章 管辖 54
第一节 管辖概述 54
一 管辖的概念和意义 54
二 确定管辖的基本原则 55
第二节 职能管辖 57
一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58
二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59
三 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61
第三节 审判管辖 61
一 级别管辖 62
二 地区管辖 64
三 专门管辖 66
第五章 证据概述 67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特征和意义 67
一 证据的概念 67
二 证据的特征 68
三 证据的意义 71
第二节 证据制度 72
一 神示证据制度 73
二 法定证据制度 74
三 自由心证制度 76
四 我国的实事求是证据制度 78
第六章 证明 80
第一节 证明对象 80
一 犯罪事实 81
二 被告人的个人情况和犯罪后的表现 81
三 程序事实 82
四 证据材料 82
第二节 证明责任 82
一 证明责任的概念和由来 82
二 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划分 84
第三节 审查判断证据 86
一 特性规则 87
二 矛盾规则 88
三 综合规则 88
第七章 证据的种类 90
第一节 物证 90
一 物证的概念 90
二 物证在诉讼中的作用 91
三 物证的审查判断 93
第二节 书证 93
一 书证的概念 93
二 书证的审查判断 94
第三节 证人证言 95
一 证人证言的概念和特点 95
二 证人的资格和权利义务 96
三 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99
第四节 被害人陈述 101
一 被害人陈述的概念 101
二 被害人的诉讼地位 101
三 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 103
第五节 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104
一 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和意义 104
二 被告人的诉讼地位和权利 105
三 正确对待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106
四 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判断 107
第六节 鉴定结论 109
一 鉴定结论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109
二 鉴定人的资格和权利义务 111
三 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 112
第七节 勘验、检查笔录 114
一 勘验、检查笔录的概念和意义 114
二 勘验、检查笔录的审查判断 116
第八节 视所资料 116
第八章 证据在理论上的分类 118
第一节 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 119
第二节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121
第三节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123
第四节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125
第九章 强制措施 128
第一节 强制措施的概念、性质和意义 128
一 强制措施的概念 128
二 强制措施的性质 129
三 强制措施的意义 129
第二节 拘传、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 130
一 拘传 130
二 取保候审 131
三 监视居住 133
第三节 拘留 134
一 刑事拘留的概念和特点 134
二 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民事拘留的区别 135
三 拘留的程序 136
四 公民扭送人犯 138
第四节 逮捕 139
一 逮捕的概念 139
二 逮捕的条件 139
三 批准或者决定逮捕、执行逮捕的权限 141
四 逮捕的程序 142
第十章 附带民事诉讼 145
第一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 145
一 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 145
二 附带民事诉讼的意义 146
第二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 147
一 提起的主体(原告人) 147
二 提起的条件 150
三 提起的时间和方式 152
四 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 154
第三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 154
一 审理原则 154
二 判决原则 156
三 免予起诉案件附带民事诉讼的处理 157
四 附带民事诉讼的上诉和抗诉程序 158
第十一章 期间、送达 160
第一节 期间 160
一 期间的概念和意义 160
二 期间的计算 162
三 当事人过期诉讼行为的恢复 163
第二节 送达 164
一 送达的概念和意义 164
二 送达规则 165
第十二章 立案 166
第一节 立案的概念和意义 166
一 立案的概念 166
二 立案的意义 167
第二节 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 168
一 立案的材料来源 168
二 立案的条件 170
第三节 立案的程序 171
一 对材料的接受 171
二 对材料的审查 173
三 审查后的决定 174
第十三章 侦查 176
第一节 侦查的概念和意义 176
一 侦查的概念 176
二 侦查的意义 178
第二节 侦查原则 179
一 迅速及时原则 179
二 客观全面原则 180
三 深入细致原则 180
四 依靠群众原则 181
五 遵守法制原则 182
六 充分利用刑事科学技术原则 182
第三节 侦查行为 183
一 讯问被告人 183
二 询问证人 185
三 勘验、检查 187
四 搜查 190
五 扣押物证、书证 191
六 鉴定 193
七 通缉 194
第四节 侦查终结 195
一 侦查终结的概念和要求 195
二 侦查终结案件的处理 196
三 侦查中被告人的羁押期限 197
第十四章 提起公诉 199
第一节 公诉概述 199
一 公诉的概念和由来 199
二 我国现行的公诉 201
三 实行公诉制度的意义 202
第二节 审查起诉 203
一 审查起诉的概念和意义 203
二 审查起诉的内容 204
三 审查的方法和程序 206
第三节 提起公诉 209
一 提起公诉的条件 209
二 制作起诉书 210
三 提起公诉的程序 212
第四节 免予起诉 212
一 免予起诉的概念和条件 212
二 免予起诉决定书的制作和免予起诉的程序 214
三 法学界关于免予起诉制度存废问题的研究与争论 216
第五节 不起诉 217
一 不起诉的概念和条件 217
二 不起诉决定书的制作和不起诉的程序 219
第十五章 审判概述 220
第一节 审判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220
一 审判的概念 220
二 审判的任务 221
三 审判的意义 221
第二节 审判组织 223
一 审判组织的概念 223
二 独任制 223
三 合议制 224
四 审判委员会 225
第三节 审判制度 227
一 两审终审制度 227
二 公开审判制度 229
三 关于人民陪审员参加陪审问题 231
第十六章 第一审程序 233
第一节 第一审程序的概念 233
第二节 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 236
一 对公诉案件的审查 236
二 开庭前的准备 240
三 法庭审判 242
四 延期审理和中止审理 248
五 审判期限 250
第三节 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 251
一 自诉案件的审查 251
二 自诉案件的审判 253
第四节 判决、裁定和决定 255
一 判决 255
二 裁定 256
三 决定 257
第十七章 第二审程序 259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作用 259
一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 259
二 第二审程序的主要作用 260
第二节 上诉和抗诉 262
一 上诉和抗诉的概念 262
二 有权提出上诉的人和抗诉的机关 263
三 上诉的撤回 265
四 提出上诉、抗诉的理由 267
五 上诉、抗诉的期限、方式和程序 268
第三节 对上诉、抗诉案件的审判 270
一 审判组织和审判原则 270
二 审理程序 272
三 审理后的处理 274
第四节 上诉不加刑原则 275
一 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概念 275
二 实行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意义 276
三 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执行 276
第十八章 死刑复核程序 279
第一节 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279
一 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任务 279
二 死刑复核程序的意义 280
第二节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282
一 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权 282
二 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283
第三节 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286
一 死刑缓期执行案件的核准权 286
二 死刑缓期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287
第十九章 审判监督程序 289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289
一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289
二 审判监督程序的意义 291
第二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292
一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 292
二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 293
三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机关 295
第三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审判 296
一 审判的人民法院 296
二 审判的程序 297
第二十章 执行 299
第一节 执行的概念和意义 299
一 执行的概念 299
二 执行的意义 301
三 刑事判决和裁定的执行要求 301
第二节 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 302
一 死刑判决的执行 302
二 死缓、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判决和裁定的执行 304
三 拘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判决和裁定以及拘役缓刑、徒刑缓刑判决和裁定的执行 304
四 无罪、免刑判决、裁定及财产部分判决、裁定的执行 306
第三节 执行的变更和新罪、漏罪的追诉 307
一 执行的变更 307
二 新罪、漏罪的追诉 310
三 错判和申诉的处理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