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初创时期的民族法制(1947年—1954年) 1
第一章 初创时期的民族立法 1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
一、中国共产党开始寻求解决民族问题的途径 1
二、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最优方式 5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逐步清晰 7
四、以法律形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始民族法制建设 10
第二节 第一个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 14
一、蒙古族从民族自决走向民族自治 14
二、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 16
三、两个纲领性文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7
四、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的建立 19
第三节 初创时期的民族立法 20
一、民族立法背景 20
二、中央民族立法内容 21
三、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 40
第二章 初创时期的民族法制实施 44
第一节 少数民族政治权利保障与实施 45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和推广 45
二、散杂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保障 48
三、中央及地方各级民族工作机构的建立 49
四、开展民族识别 50
五、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51
六、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和风俗习惯 53
七、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54
第二节 少数民族经济权利保障与实施 55
一、经济建设方针的提出 55
二、保障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措施 56
第三节 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障与实施 61
一、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 61
二、鼓励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 62
三、改善少数民族的卫生状况 64
第四节 民族法制的监督检查和评价 64
一、民族法制工作的监督检查 64
二、初创时期民族法制实施的总体评价 65
第三章 初创时期民族纠纷的解决机制 69
第一节 初创时期民族纠纷概述 69
一、民族纠纷的概念 69
二、初创时期民族纠纷的特点 70
三、初创时期民族纠纷解决机制的背景 72
第二节 初创时期民族纠纷管辖权的确立 75
一、国家对民族纠纷管辖权的确立 75
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对民族纠纷的具体管辖权 75
第三节 初创时期民族纠纷解决规范的渊源及具体实践 76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相关规定 76
二、《关于保障一切散居少数民族成分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的相关规定 78
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规定 78
四、初创时期改善民族关系、解决民族纠纷的具体实践 78
第四节 民族纠纷处理管辖与程序 85
一、民族纠纷处理管辖与程序的概念 85
二、非诉讼民族纠纷处理的管辖与程序 87
三、民族纠纷诉讼的管辖与程序 88
第四章 民族习惯法调查(1949年—1954年) 89
第一节 东北、内蒙古地区民族习惯法 89
一、满族习惯法调查 89
二、朝鲜族习惯法调查 90
三、蒙古族习惯法调查 91
四、鄂温克族习惯法调查 91
五、鄂伦春族习惯法调查 92
六、锡伯族习惯法调查 93
第二节 西北地区民族习惯法 94
一、东乡族习惯法调查 94
二、土族习惯法调查 95
三、回族习惯法调查 95
四、撒拉族习惯法调查 95
五、保安族习惯法调查 96
六、裕固族习惯法调查 96
七、柯尔克孜族习惯法调查 97
八、塔吉克族习惯法调查 98
九、乌孜别克族习惯法调查 98
十、哈萨克族习惯法调查 99
十一、塔塔尔族习惯法调查 99
十二、俄罗斯族习惯法调查 99
十三、维吾尔族习惯法调查 100
第三节 西南西藏地区民族习惯法 100
一、藏族习惯法调查 100
二、羌族习惯法调查 102
三、彝族习惯法调查 102
四、白族习惯法调查 103
五、哈尼族习惯法调查 104
六、傣族习惯法调查 106
七、傈僳族习惯法调查 107
八、佤族习惯法调查 108
九、拉祜族习惯法调查 109
十、纳西族习惯法调查 109
十一、景颇族习惯法调查 112
第四节 中南地区民族习惯法 112
一、苗族习惯法调查 112
二、布依族习惯法调查 113
三、侗族习惯法调查 114
四、水族习惯法调查 115
五、壮族习惯法调查 115
六、瑶族习惯法调查 116
七、黎族习惯法调查 117
八、高山族习惯法调查 117
第二编 曲折发展时期的民族法制(1954年—1982年) 118
第五章 平稳发展时期的民族法制(1954年—1966年) 118
第一节 1954年宪法对民族关系的调整 119
一、1954年宪法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9
二、1954年宪法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120
三、1954年宪法对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的指导 121
第二节 平稳发展时期的中央民族立法 123
一、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律规范 123
二、规定少数民族具体权利的法律规范 124
第三节 平稳发展时期的地方民族立法 126
一、自治地方组织条例及其主要内容 126
二、其他地方性民族法规范的创制情况 128
第四节 平稳发展时期民族法的实施 130
一、民族法实施的工作机构 130
二、民族法实施的具体措施 131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 133
四、民族法实施的效果 134
第五节 平稳发展时期民族法制建设的经验 135
平稳发展时期民族立法的特点 135
第六章 “文革”时期的民族法制(1966年—1976年) 139
第一节 1975年宪法对民族关系的调整 139
一、1975年宪法有关民族问题规定的重大变化 139
二、1975年宪法对民族立法的影响 140
第二节 “文革”时期的民族立法 141
一、“文革”时期中央民族立法状况 141
二、“文革”时期地方民族立法状况 142
三、“文革”时期民族立法几近空白的原因分析 142
第三节 “文革”时期民族法实施情况 143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 143
二、民族自治地方界限变更 143
三、民族法制的破坏情况 144
第四节 “文革”时期民族法制的教训 149
一、“文革”十年民族立法的特点 149
二、“文革”时期的民族法制的破坏造成了民族关系的混乱 150
第七章 拨乱反正时期的民族法制(1976年—1982年) 151
第一节 拨乱反正时期的中央民族立法 151
一、宪法的修订 151
二、《民族区域自治法》起草工作 155
三、其他中央立法对民族问题的调整 159
四、行政法规对民族问题的调整 160
第二节 拨乱反正时期的地方民族立法 162
一、各种地方立法 162
二、《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 163
第三节 拨乱反正时期民族法的实施 167
一、对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的权利的保护 168
二、对散杂居少数民族的权利的保护 172
三、民族自治地方界限及名称的变更 175
第四节 对拨乱反正时期民族法制的评价 179
一、关于宪法 179
二、关于其他法律 180
三、关于制定法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文化传统 180
第八章 曲折发展时期的少数民族习惯法(1954年—1982年) 182
第一节 曲折发展时期的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主要内容 183
一、社会组织形式的改变 183
二、民族习惯法中的程序 184
三、民族习惯法中的刑事规定 184
四、民族习惯法中的民事规定 185
五、婚姻家庭习惯法 185
第二节 曲折发展时期少数民族习惯法调查 186
一、赫哲族习惯法调查 186
二、达斡尔族习惯法调查 187
三、门巴族习惯法调查 188
四、珞巴族习惯法调查 189
五、布朗族习惯法调查 189
六、德昂族习惯法调查 190
七、阿昌族习惯法调查 191
八、怒族习惯法调查 192
九、独龙族习惯法调查 192
十、基诺族习惯法调查 193
十一、普米族习惯法调查 194
十二、毛南族习惯法调查 194
十三、京族习惯法调查 195
十四、土家族习惯法调查 195
十五、仫佬族习惯法调查 196
十六、畲族习惯法调查 196
十七、仡佬族习惯法调查 196
第三节 “文革”前的少数民族习惯法 197
一、“文革”前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实施 197
二、曲折发展时期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功能 199
三、“文革”前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影响 201
第四节 “文革”时期的少数民族习惯法 202
一、“文革”时期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破坏情况 202
二、对“文革”时期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评价 205
第五节 改革开放初期的少数民族习惯法 205
一、改革开放初期少数民族习惯法实施的背景 205
二、改革开放初期少数民族习惯法实施状况 207
第三编 发展与完善时期的民族法制(1982年—2001年) 210
第九章 发展与完善时期的民族立法(1982年—2001年) 211
第一节 1982年宪法关于民族问题的规定 211
一、宪法的原则规定奠定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基础 212
二、宪法的具体规定增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可操作性 213
三、宪法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原则 214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 215
一、《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215
二、《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219
三、《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订 221
第三节 其他立法 222
一、其他立法关于民族问题的规定 222
二、行政法规关于民族问题的规定 228
三、部门规章关于民族问题的规定 229
第四节 发展与完善时期的地方民族立法 230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30
二、地方性法规、规章有关民族问题的规定 244
三、散居少数民族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250
第五节 对发展与完善时期民族立法的评价 251
一、1982年宪法的纲领性作用 251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治化 254
三、民族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256
第十章 发展与完善时期民族法的实施(1982年—2001年) 260
第一节 发展与完善时期民族法实施概述 260
一、发展与完善时期民族法实施的核心任务 260
二、发展与完善时期民族法实施的述评 261
三、发展与完善时期民族法实施的原则 262
第二节 发展与完善时期的民族法的实施及评价 264
一、1982年—1984年民族法实施及评价 264
二、1985年—1993年民族法实施及评价 272
三、1994年—2001年民族法实施及评价 284
第四编 新世纪的民族法制(2001年—2008年) 299
第十一章 新世纪的民族立法 300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订 300
一、《民族区域自治法》修订的主要内容 301
二、《民族区域自治法》修订的重大意义 305
第二节 新世纪中央及地方的民族立法 306
一、中央民族立法 306
二、地方民族立法 307
第十二章 少数民族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312
第一节 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的特点 312
一、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的特点 312
二、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机制的特点 314
第二节 少数民族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基本架构 315
一、自行解决纠纷机制 316
二、民间社会解决机制 318
三、行政解决机制 328
四、司法解决纠纷机制 333
第十三章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当代变迁 339
第一节 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互动 339
一、国家法对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吸收和影响 340
二、少数民族习惯法对国家法制的认同和补充 342
三、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 343
第二节 新世纪民族习惯法的主要内容及功能 344
一、少数民族习惯法内容和权威的变迁 344
二、新世纪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主要内容 346
三、新世纪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主要功能 350
第三节 少数民族习惯法发展前景的思考 352
一、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发展历程 352
二、对少数民族习惯法六十年发展的反思 353
第十四章 新世纪民族法制的实施 355
第一节 少数民族政治权利的法律保障 356
一、少数民族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法律保障 356
二、少数民族在国家机关任职的法律保障 358
三、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培养的法律保障 359
四、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障 361
第二节 少数民族经济权利的法律保障 362
一、少数民族基本生活保障权的实施 362
二、少数民族获得帮助权的法律保障 365
三、民族自治地方财税自治权的法律保障 366
第三节 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法律保障 368
一、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法律保障 368
二、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发展的法律保障 371
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的法律保障 372
四、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权利的法律保障 373
五、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法律保障 373
第四节 新世纪民族法制实施的评价 376
一、新世纪民族法实施的特点 376
二、新世纪民族法制实施的路径 378
第十五章 民族法制的监督 382
第一节 民族法制监督体系初步形成 382
一、民族法监督的含义 382
二、民族法制的宣传与普及全面展开 383
三、民族法制监督体系初步建立 385
第二节 民族法制监督理念的演进 391
一、民族法监督纳入宪法监督的范畴 391
二、民族法监督纳入国际人权公约的监督机制 392
三、民族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394
第三节 民族法制监督实施系统进一步完善 395
一、专门的民族法制监督机构 395
二、监督标准和准则进一步明确 397
三、审查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 398
第四节 《民族区域自治法》执法检查 400
一、执法检查的实施背景 400
二、执法检查的实施过程 400
第五节 民族法律责任渐趋完善 401
一、刑事责任 402
二、民事责任 403
三、行政责任 404
第五编 中国民族法学 406
第十六章 民族法学的主要范畴 406
第一节 关于民族法学基础理论 406
一、民族法和民族法学的概念 407
二、关于构建我国民族法学学科体系的相关探讨 410
三、民族法学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416
四、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420
第二节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 421
一、民族区域自治法学与民族法学的关系 421
二、民族区域自治法学的基础理论 422
三、民族区域自治法学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 425
第三节 少数民族人权保障综述 447
一、少数民族人权保障的理论探讨 449
二、少数民族政治权利保障研究 461
三、少数民族经济与社会权利的保障 464
四、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障 469
五、少数民族教育权利保障研究 479
六、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障 482
第四节 关于少数民族法律史 485
一、中国古代及近代民族法制的总括性研究 486
二、民族法制史的专门研究 487
第五节 少数民族习惯法学 500
一、学科发展综述 500
二、当前少数民族习惯法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514
三、少数民族习惯法学研究展望 539
第六节 比较民族法学 541
一、学科发展综述 541
二、当前比较民族法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545
三、未来展望 571
第十七章 民族法学学科的发展历程 573
第一节 学科发展综述 573
一、学科的独立地位日益巩固 573
二、民族法学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603
第二节 当前民族法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628
一、关于民族法制(法治)问题研究 628
二、关于民族立法问题研究 640
三、关于民族教育立法问题研究 650
四、关于西部开发法治问题研究 652
五、关于民族刑法学问题研究 654
六、关于民族经济法问题研究 658
七、关于民族行政法问题研究 661
八、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法文化研究 663
九、关于民族地区环境资源法问题研究 664
十、关于民族地区宪政建设问题研究 666
十一、关于民族法学教育问题研究 668
十二、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669
第三节 中国民族法学发展展望 670
一、当前民族法学研究的不足 670
二、学科发展展望 671
第六编 民族法制的未来展望 673
第十八章 六十年民族法制的经验与教训 674
第一节 民族法制的历史经验 674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民族法制工作的领导 674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 679
三、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681
四、重视民族地区法制的“本土资源” 683
五、立足民族地区发展搞好民族法制 685
六、民族法制与民族政策互相配合,协调发展 686
七、大力培养民族法律人才 688
第二节 民族法制的教训 689
一、应特别重视民族法制的指导思想 689
二、民族立法的可操作性应增强 690
三、民族法制的实施监督有待加强 691
四、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配套立法尚待完善 692
五、民族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693
第十九章 民族法制的发展趋向展望 695
第一节 民族法制在中国法制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将更加凸显 695
一、经济全球化是推动中国民族法制建设加强的外部因素 695
二、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呼唤中国民族法制建设加强的内在动因 697
第二节 民族法制建设的未来使命 698
一、我国未来民族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698
二、我国未来民族法制建设的若干重点内容 701
后记 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