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1919 3
大事实录 3
衡山之子 3
诞生 3
乡绅之家 4
接受启蒙教育 5
父亲吃官司的刺激 5
忘不了的竹戒尺 6
罗校长改名 7
重读私塾 8
求学长沙 9
协均中学的“大同学” 9
第一次受到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洗礼 11
元帅风采 12
少年立志 12
与封建势力搏斗 13
人际世界 17
勤劳善良的父母 17
夫妻之间见人格 18
“我们必须为党工作” 22
亲友情 26
珍闻轶事 29
童趣 29
好学 30
元帅日历 31
1902年-1909年 31
1910-1916年 31
1917-1919年 31
1919年 31
家诞再次蒙冤 35
从“科学救国”到投身革命 35
大事实录 35
1920~1937 35
开展平民教育运动 36
将来要当一名建筑师 37
投身反日爱国运动 37
在湖南会馆读书 39
“实业救国” 40
投考中山大学 47
接受农民运动的洗礼 50
投身革命洪流 55
投身秋收起义 58
通城暴动 59
一位被派到鄂南搞农运的大学生 59
从秋收起义到文家市集结 63
避敌锐气 绕过萍乡 65
三湾改编 66
进军井冈山 68
在茶陵和遂川 71
朱毛会师 76
古田会议前后 78
建立赣南革命根据地 78
红四军的“七大” 79
在梅县受伤 81
古田会议 83
在第三纵队 84
复兴第二纵队 85
驰骋湘赣 93
红四军政委 93
攻打长沙 94
占领吉安 96
袁州会议 98
在打AB团的日子里 100
在反“围剿”斗争中 103
第一次反“围剿” 103
第二次反“围剿” 105
第三次反“围剿” 107
进军漳州 110
第四次反“围剿” 113
从江西到陕西 114
总政治部巡视员和动员部长 114
在红八军团 117
雪山草地 122
到达陕北 125
东征 128
在红大 130
政工巨匠 135
元帅风采 135
革命胸怀 147
一身正气 154
“你得向老师道歉” 155
同甘共苦干革命 156
普通的战士 165
“草上飞” 166
一块银元保驾 168
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 169
“罗政委刀下留人” 174
过草地,吃马肉 179
毛泽东与罗荣桓 182
人际世界 182
“咱们真是一个战壕生死与共啊!”——邓小平与罗荣桓 190
延河孕育的爱情 192
罗荣桓与张沈川 204
“在红军里,当官的和当兵的都一样” 209
依依惜别战友情——罗荣桓与彭明晶 214
罗荣桓与陈举 216
罗荣桓与刘道生 225
尊敬的良师可亲的长者——罗荣桓与肖华 230
爱国 241
珍闻轶事 241
求实 245
长者之风 252
思考与学习 256
吃一堑 长一智 258
大汾受围眼镜堕地 260
“你给我埋了地雷” 261
“辣椒”和“团结” 262
火牛乱阵 哑弹穿房 264
一盆野菜 266
草地上的草窝 268
“如果把电台丢了,我杀你脑壳” 270
1921年 277
1923年 277
1925年 277
1926年 277
元帅日历 277
1927年 278
1928年 278
1929年 279
1930年 279
1933年 280
1934年 280
1932年 280
1931年 280
1935年 281
1936年 281
1937年 281
1937~1949 285
大事实录 285
开辟山西抗日根据地 285
在晋东北 285
转战吕梁山区 289
三战三捷 292
先行入鲁 294
初入鲁西 294
“小长征” 296
“老八路来了” 297
建立泰西抗日民主政权 299
太河惨案 300
陆房突围 306
成立山东军政委员会 308
梁山战斗 309
微山湖畔挽狂澜 313
湖西“肃托” 314
余波 320
开创鲁南新局面 323
建立由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323
团结万春圃 328
争取孔昭同 329
挤走李长胜 332
三打白彦 338
粉碎春季“扫荡” 342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抗日武装 345
桃峪会议前后 348
桃峪会议前 349
桃峪会议 350
移师沂蒙区 355
三角斗争尖锐化 357
东进滨海 360
加强政治工作和军事训练 365
山东八路军统一领导的形成 370
统一领导的初步形成 370
留田突围 371
回师沂蒙山 375
刘少奇来山东与四年工作总结 379
海陵、郯城战役 384
甲子山战役 386
山东部队的精简整编 389
一元化领导的历史重任 394
去华中新四军治病 395
山东分局书记 398
送于出鲁,阻李入鲁反共 398
有准备有计划地反“扫荡” 403
歼灭刘桂堂 406
黄骅被刺和邢仁甫叛变 407
为反攻作准备 410
击破日军的重点主义 410
春季攻势 413
夏季攻势 415
秋季攻势 417
冬季攻势 421
冬春攻势 425
大反攻 427
准备大反攻 427
日本乞降之后 430
向城市及铁路线反攻 435
临沂战役 438
山东反攻胜利 439
渡海北征 441
调兵遣将 441
受命于危难之中 444
渡海 447
艰难创业 448
从貔子窝到沈阳 448
撤出大城市 453
打仗不能只有一手 456
增强团结,艰苦奋斗 458
大连养病,心系前线 459
返回东北局 466
《七七决议》通过前后 469
短暂的停战 470
《七七决议》的通过 472
去莫斯科治病 473
回国 475
转折 476
夏季攻势 476
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 478
诉苦 479
土地改革 481
组建二线兵团 482
军工生产 485
后勤建设 487
加强纪律性 488
做好荣誉军人的政治思想工作 494
在辽沈战役中 497
围困长春 497
决策南下 499
在列车上 502
在牤牛屯 504
攻锦之前 506
攻锦、塔山阻击战和黑山阻击战 509
进关 519
准备进关 519
进关途中 521
赴西柏坡 525
解放新保安 527
参加和平解放北平的谈判 529
解放北平 537
田野高干会议和天津之行 541
元帅风采 545
正确路线的缔造者 545
思想政治工作的典范 568
最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 577
卓越的军事指挥家 583
以国事为重 588
临危不乱 590
坚持六种情况下的“六字方针” 594
“羽扇纶巾” 596
翻边战术 596
经济工作 597
以政治攻势为主,以游击战争为辅 600
整风和审干 603
保留主力 南北夹击 612
不许挖“浮财” 615
一份起草在锦州大街上的命令 616
《全歼东北敌人的政治动员令》 617
为革命不顾家庭 619
人际世界 619
“你放心走,不要紧” 621
“我可要睡在老虎身上啦”——罗荣桓与陈毅 626
送战马——罗荣桓与许世友 627
“有的人读书,愈读眼睛愈亮” 628
亲切关怀 634
罗政委和“靳少爷” 641
请薛暮桥对弈 645
“要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的专家” 647
珍闻轶事 656
普遍一兵 656
光明磊落 659
明察秋毫 660
增强团结的模范 662
多为革命做有益的事 667
艰苦奋斗 672
二百斤豆油 675
赔西瓜 676
“革命军人嘛,要唱英勇杀敌的歌子” 677
“你还我干部!你还我战士!” 679
罗政委的小皮箱 681
抱病受命 681
“杂志不要登我的像” 683
一件羊皮大衣 684
找“戈尔洛夫”谈话 685
林月琴当校长 687
元帅日历 689
1937年 689
1938年 689
1939年 690
1940年 690
1941年 691
1942年 691
1943年 692
1944年 693
1945年 694
1946年 695
1947年 695
1948年 696
1949年 697
1949~1963 701
大事实录 701
首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701
出任总政治部主任,组建总干部部 701
带病工作 704
精简整编和组建领导机构 705
向文化进军和政治理论教育 708
提倡学习苏军经验要切合中国军队的实际 713
创办政治学院 717
在实行军衔制中 721
因病辞职 723
深入社会调查研究 725
到群众中去 725
在反右派斗争中 725
徐水之行 726
在反“教条主义”运动中 728
主持民兵工作 729
民兵工作组组长 730
主持全国民兵代表会议 733
民兵工作的落实 734
在民兵工作座谈会上 736
反对动用民兵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737
复出 737
再任总政治部主任 738
提出向地方反映情况问题建议的前前后后 741
对林彪关于学习毛主席著作方针的议异 743
深入部队进行调查研究 746
在军委常委会议上 752
在政治和业务关系上同林彪的分歧 759
实事求是 发扬民主 763
病逝 766
有一分精力,就要为党多做一点工作 766
弥留 769
逝世 772
元帅风采 776
政工第一帅 776
军政谋略的巨匠,优良传统的楷模 780
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 785
用“一条线”的方法学习毛泽东思想 787
一身正气的监委书记 790
“南海的战略地位很重要” 792
罗荣桓让贤 794
人际世界 798
罗荣桓与周恩来 798
罗荣桓与林彪 803
慈祥而严格的父亲 819
“要有个政治家的风度” 828
过好“亲属关” 833
与群众在一起 837
大公无私 办事公道——罗荣桓与王宗槐 840
共度中秋佳节 849
严以律己 850
珍闻轶事 850
实事求是 851
高尚的情操 简朴的生活 853
“自己人不要搞这一套” 857
“我是个不会休息的人” 858
与疾病作斗争的最好办法是运动 859
元帅日历 861
1949年 861
1950年 861
1952年 862
1953年 862
1951年 862
1954年 863
1955年 863
1956年 863
1957年 864
1958年 864
1959年 864
1960年 865
1961年 865
1962年 866
1963年 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