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训诂和训诂学 1
一、什么是训诂 1
目次 1
二、什么是训诂学 3
第二章 训诂学的内容 5
一 释词和解句 5
二 辨析古书异例 15
1.句中倒字 16
2.倒字叶韵 16
(一)倒文 16
3.倒句 17
4.倒序 17
(二)省文 17
1.蒙上省 17
2.因下省 18
3.语急省 18
4.以疏略而省 18
5.二人之辞而省曰字 18
1.同义字复用 19
(三)复文 19
3.两字义类相同牵连用之而复 20
4.语词迭用 20
2.复句 20
5.一人之辞加曰字 21
(四)变文 21
1.用字错综 21
2.连类并称 21
3.变文叶韵 21
5.句中或人名中用助字 22
4.上下文变换虚字 22
第三章 训诂学的作用 23
一 指导语文教学 23
(一)训诂学可以指导我们确认古代词语的正确含义 24
(二)在遇到众说纷纭的疑难问题时,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裁断,以决定取舍,避免盲从 27
(三)在遇到课本或选本中当注而未注的疑难问题时,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独立的研究,从而求得正确的答案,以弥补课本或选本在注释方面的不足 29
(四)课本或选本如有误注之处,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这种错误,并加以匡正 31
(五)训诂学能够使我们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2
二 指导古籍整理 34
(一)训诂与校勘 35
(二)训诂与标点 38
四 误解俗语词 42
(三)训诂与注释 42
(四)训诂与翻译 48
三 指导辞书编纂 50
(一)纠正旧辞书在释义上的谬误 50
(二)考索和补充被漏略了的义项 52
(三)抉发词的意义结构间的内部联系 58
第四章 训诂的条例、方式和术语 63
一 训诂的条例 63
(一)形训 63
(二)声训 64
(三)义训 64
二 训诂的方式 65
(一)互训 65
1.《说文》同一部首中的互训 65
2.《说文》不同部首中的互训 66
(二)推原 67
3.集合同义字以类为训 67
(三)义界 69
三 训诂的术语 71
(一)释义的术语:曰、为、谓之、谓、貌、犹、之言、之为言 71
(二)拟音的术语:读如、读若 74
(三)改字的术语:读为、读曰 75
(四)正误的术语:当作、当为 75
(五)其它术语:互文见义、析言浑言、读破、反训、递训 76
第五章 训诂的方法 79
一 据古训 79
二 破假借 83
三 辨字形 86
四 考异文 88
五 通语法 90
六 审文例 92
(一)连文 92
(二)对文 94
(三)俪偶 96
(四)上下文 97
(五)整部书的用词 98
七 因声求义 99
八 探求语源 103
第六章 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掌握的基本观点 105
一 历史的观点 105
二 辩证的观点 107
(一)训诂与音韵 108
(二)训诂与文字 109
(三)训诂与校勘 110
(四)训诂与语法 113
三 唯物的观点 115
第七章 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116
一 务平实,忌好奇 116
二 重证据,戒臆断 122
三 宁阙疑,勿强解 125
第八章 训诂中常见的几种弊病 127
一 望文生训 127
(一)因昧于古义而望文生训 127
(二)因不明假借而望文生训 131
二 增文成义 133
三 误解联绵词 135
五 误解虚词 142
第九章 训诂学的新领域——汉魏六朝以来方俗语词的研究 144
一 俗语词研究的意义 144
(一)俗语词研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环节 144
(二)俗语词研究有助于古籍整理 145
1.俗语词与古籍校勘 145
2.俗语词与古籍标点 149
3.俗语词与古籍注释 151
二 俗语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58
三 俗语词研究的材料和方法 165
(一)俗语词研究的材料 165
(二)俗语词研究的方法 165
1.审辨字形 166
2.比类综合 166
3.据对文以求同义词或反义词 167
4.据异文以求同义词或近义词 168
5.即音求义 168
7.方言佐证 169
6.探求语源 169
四 俗语词研究的展望 170
(一)继续编著各种俗语词专书 170
(二)介绍和整理历代俗语词著作 170
(三)编纂断代性质的俗语词辞典 170
(四)编著《俗语词研究概论》 171
第十章 训诂源流述略 172
一 先秦典籍中已出现萌芽状态的训诂 172
二 出现于秦汉之际的《尔雅》一书,是第一部成系统的训诂专著 175
三 两汉时期,训诂学大兴 178
四 魏晋南北朝以迄隋唐,训诂学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而为一切古文献服务 183
五 宋代是训诂学的变革时期 188
六 元、明两代训诂学趋向衰落 192
七 清代训诂学发展到新的高峰,成为中国训诂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193
(一)对前人所著训诂专书的研究 194
1.对《说文解字》的研究 194
(二)字典和工具书的编纂 195
6.对《广雅》的研究 195
5.对《释名》的研究 195
4.对《方言》的研究 195
2.对《尔雅》的研究 195
3.对《小尔雅》的研究 195
(三)古籍的注释 197
1.经部方面 197
2.史部方面 198
3.子部方面 199
4.集部方面 199
(四)文集笔记的写作 200
1.戴震 201
(五)几位杰出的训诂大师 201
2.段玉裁 202
3.王念孙、王引之 203
4.俞樾 205
5.孙诒让 206
附录一、训诂学参考文献要目 209
二、俗语词研究参考文献要目 228
后记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