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研究目的与方法 1
第一节 研究价值 1
第二节 研究现况 2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6
一、对象性质 6
二、研究方法 9
第四节 本文架构 20
第二章 诗禅关系的外缘——禅宗与士人文化 25
第二节 禅宗思想及其发展 25
第二节 禅宗与士人文化 27
一、士人与禅僧的交往 29
二、佛典的阅读与禅学的流传 32
三、禅宗与理学 33
第三节 结语 34
(附录)「五家七宗」 40
第三章 诗禅关系的内因——禅宗与诗歌本论 45
第一节 禅宗与诗歌本原论 45
第二节 禅宗与诗歌极致价值——「味外之味」的审美意识 58
一、诗论「味外之味」 58
二、禅宗与「味外之味」的审美价值 69
三、结语 79
第四章 禅宗与诗歌分论(一)——创作论 95
第一节 随机性——一切现成的诗材与诗思 96
第二节 直证之悟——直观的审美观照和「超出情识之外」的构思 105
第三节 主观性——主体的自由——「自得」和「离境」 112
第四节 整体性——美感的统一与心灵状态的整一 119
第五节 不死於句下——「言」「意」关系与「胸中活句」 123
第六节 不拘泥法式——「活法」与「无法」 130
第七节 结语 138
第五章 禅宗与诗歌分论(二)——风格论 147
第一节 禅学境界论与诗歌风格论——从「味外之味」到「平淡」风格 150
第二节 禅宗与宋人「平淡」观——禅宗和「平淡」风格的内涵 153
一、「平淡」与「无物不真」的解脱心境 157
二、「平淡」与「繁华落尽」的解脱工夫 163
第三节 结语 179
第六章 禅宗与诗歌分论(三)——方法论 195
第二节 禅学方法论与诗歌方法论——从语言的地位谈起 195
第二节 学诗方法论——「学诗如参禅」 201
一、「渐修顿悟」的「有法」和参「句法」——重视语言地位 208
二、「顿悟渐修」的「具识」和「妙悟」——重视诗歌本质 216
三、「顿渐在机」的「活法」——合「参」与「悟」 221
第三节 鉴赏方法论 226
第四节 结语 230
第七章 宋代诗论与禅宗特有的表达模式 243
第一节 「二道相因」的表达方式 243
一、禅宗「二道相因」的思维方式 243
二、诗论「二道相因」的表达模式 254
第二节 「三句」的表达方式 266
一、禅门「三句」式 266
二、诗论「二句」式 269
第三节 诗论与禅学相关模式的内在对应 280
一、诗论「技进於道」的要求与禅宗「理事不二」的精神 281
二、诗论的美感观照与禅宗实相无相的境界论 283
三、诗论方法上的反省与不执一端的方法论 285
第四节 结语 288
第八章 结论 299
参考书目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