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第1辑 教育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兆伟主编
  • 出 版 社:沈阳:辽海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638989X
  • 页数:290 页
图书介绍:本套丛书针对大众读者,以提问回答的方式,介绍涉及中华文化各个方面的知识,函盖面广,普及性强。本册以教育知识为主题,介绍关于教育的中国文化、历史知识。如“为什么孔子主张举一反三?”“为什么韩非子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等等。

MULU 1

教育卷 1

为什么孔子主张“因材施教”? ■1 1

为什么孔子提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2 2

为什么孔子主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 3

为什么孔子主张“温故而知新”? ■4 4

为什么孔子主张“举一反三”? ■5 5

为什么孔子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6 6

为什么孔子提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 7

自省也”? ■7 8

为什么孔子主张“讷于言,而敏于行”? ■9 8

为什么孔子教育学生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 9

为什么孔子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10

不正,虽令不从”? ■10 11

为什么说孔子的私学是有教无类的? ■11 11

为什么孔子要把“孝”与“忠”联系起来考察? ■12 12

为什么孔子主张“叩其两端”? ■13 13

为什么说孔子除了从事教育活动外,其他方 14

面的阅历也是很丰富的? ■15 15

为什么说孔子可以称为历史文献学家? ■16 15

为什么说孔子是位“教育心理学家”? ■17 16

为什么“举贤”的思想成为孔子从事教育活 17

动的出发点? ■18 18

为什么孔子在教学中要树立风范人物? ■20 18

为什么说“正人必先正己”思想是“德政” 19

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20

目录 20

为什么说孔子改编的“六书”是中国历史上 20

第一套较完整的教科书? ■22 21

为什么说孟子“深造自得”的主张是重要的 21

学习方法? ■23 22

为什么孟子提出“存心” “养性”的观点? ■24 22

为什么孟子主张“厚于责己”? ■25 23

为什么孟子主张“尚志养气”? ■26 24

为什么说孟子“改过迁善”的论断具有积极 25

意义? ■27 26

为什么孟子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8 26

为什么孟子提出“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29 27

为什么孟子主张“君子引而不发”? ■29 28

为什么孟子主张“不盈科不行”? ■30 29

为什么孟子主张学习要“循序渐进”? ■32 30

为什么孟子认为教育管理要自经济始? ■33 31

孟子所说的“大丈夫”是什么样的人? ■34 32

为什么孟子主张“性善论”? ■34 33

为什么孟子主张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6 34

为什么墨子主张“尚贤是能”? ■37 35

为什么墨子提出“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 36

为什么墨子主张“万事莫贵于义”? ■39 37

乎道术”? ■38 37

为什么墨子主张“以名举实”和“察类明 38

故”? ■39 39

为什么墨子要“强说人”? ■40 39

为什么墨子提出了“志不强者智不达”? ■41 40

为什么墨家特别强调奖惩分明? ■41 41

为什么墨家以“道术”和“言谈”为教育的 42

为什么荀子主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3 43

主要内容? ■42 43

为什么荀子主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 44

臾之所学也”? ■44 45

为什么荀子主张“隆师亲友”? ■45 45

为什么荀子提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46

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46 47

为什么荀子主张“求贤师” “择良友”? ■46 47

为什么荀子主张“性恶论”? ■47 48

为什么说在历史上荀子的形象远不如孔孟那 49

为什么韩非子主张“废先王之教”? ■50 50

样高大? ■48 50

为什么韩非子要“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51 51

为什么《韩非子》只重惩罚而不重感化? ■52 52

为什么《商君书》在教育上突出“赏刑”二字? ■53 53

为什么老子坚持“柔弱” “不争”的原则? ■54 54

为什么老子主张“自然” “无为”? ■55 55

为什么庄子主张“逍遥游”? ■56 56

为什么庄子极力崇奉“自然之天”? ■57 57

《礼记·大学》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诚意”? ■58 58

《大学》的“三纲领” “八条目”是怎么 59

一回事? ■60 60

为什么说《中庸》把学习分为五个步骤影响 60

很大? ■62 61

为什么说中庸不是折衷的意思? ■63 61

为什么《学记》提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62

为什么《学记》主张“善喻”? ■65 63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64 63

为什么《学记》主张“藏息相辅”? ■65 64

为什么说《学记》阐明了“教之所由兴” 65

“教之所由废”的原因? ■66 66

为什么《学记》主张“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67 66

为什么说《学记》“教学相长”的观点对教 67

育的贡献很大? ■68 68

为什么《学记》主张“长善救失”? ■69 68

为什么说《乐记》是我国古代关于音乐教育 69

的专著? ■70 70

为什么《吕氏春秋》强调“疾学”和“善学”? ■71 70

为什么《吕氏春秋》主张教师要“尽智竭道 71

以教”? ■71 72

为什么说《吕氏春秋》主张知士、爱士,提 72

倡举贤、用贤? ■72 73

为什么说《吕氏春秋》倡导“和乐”,反对 73

为什么秦朝设立吏师制度? ■75 74

“侈乐”? ■74 74

为什么秦朝要进行“焚书坑儒”? ■76 75

为什么说“博士”在秦时是一种学官? ■77 76

为什么汉初把法家教育思想由“台前”拉 77

到“幕后”? ■78 78

为什么说黄老学派与老庄学派是不同的? ■79 78

为什么说汉代博士不同于秦代博士? ■79 79

为什么说汉代博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80 80

为什么汉代只设十四博士? ■81 81

为什么汉代太学出现“清议”之风? ■82 82

“门生”是怎么回事? ■83 83

为什么有“三师”之称? ■84 84

为什么西汉特别注重师法? ■84 85

为什么说王莽在教育上颇有作为? ■86 86

为什么有“师法”“家法”之称? ■87 87

为什么董仲舒强调“中品之人”的教育? ■88 88

为什么说董仲舒治学注重“专精”? ■89 89

为什么董仲舒说“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 ■90 90

为什么王充提出“距师”之说? ■91 91

为什么王充极为重视后天的教育? ■92 92

为什么马融“门徒四百”而“升堂进者”仅 93

“五十余生”? ■93 94

为什么说汉代极为重视太学? ■94 94

为什么光武帝刘秀要“宣布图谶于天下”? ■95 95

为什么光武帝时取消“谷梁春秋”的博士 96

为什么孔子在汉代被称为“素王”? ■97 97

官? ■96 97

为什么汉代会出现多种官办学校? ■98 98

为什么东汉会有年过六十仍在太学就读的 99

现象? ■99 100

为什么东汉来年东北盛行私人讲学之风? ■99 100

为什么说我国历史上拥有世界最早的幼儿 101

教育机关? ■100 102

为什么说“四姓小侯学”的学生不止四姓? ■101 102

为什么北魏采取“停年格”的取士法? ■102 103

为什么说“唯才是举”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103 104

为什么魂、蜀、吴三国的教育质量普遍不 105

高? ■104 106

为什么说三国时魏初官学有名而无实? ■105 106

为什么说魏晋“清谈”不同于东汉的 107

“清议”? ■1 06 108

为什么玄学家提倡“不言之教”? ■107 108

为什么西晋在太学之外又设国子学? ■107 109

为什么会有“南学” “北学”之称? ■108 110

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官学时兴时废? ■109 111

为什么汉魏至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得以飞 112

速发展? ■110 113

为什么说“九品中正”取士法对教育有消 113

极影响? ■111 114

为什么颜之推比较重视实学? ■111 114

为什么颜之推强调教育子女要把“爱与教” 115

结合起来? ■112 116

为什么颜之推注重“晚学”的作用? ■113 116

为什么颜之推特别重视家庭教育? ■114 117

为什么说刘宋时“四学馆”开了我国专科 118

大学的先河? ■115 119

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家学兴盛? ■115 119

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多养生教育观? ■1 16 120

为什么王通提出了“知之” “行之” 121

“安之”的教学主张? ■117 122

为什么科举制度会在隋朝产生? ■118 122

为什么郑覃上书皇帝攻击进士“浮薄”? ■119 123

为什么韩愈写《师说》? ■120 124

为什么韩愈把教师的任务归纳为“传道、 125

授业、解惑”? ■121 126

为什么唐代科举考试会出现“五十少进士, 126

为什么唐代科举中第后还要进行“关试”? ■123 127

三十老明经”? ■122 127

为什么唐代科举制进士科特别重视诗赋? ■124 128

为什么唐代科举重视进士科? ■125 129

为什么说在唐代考中进士被戏称为“登 130

龙门”? ■126 131

为什么宋太宗要提倡“兴文教、抑武争”? ■127 131

为什么张载主张“学则须疑”? ■128 132

为什么张载主张要“尽其才” “当其 133

为什么王安石主张科举应罢诗赋、帖 134

可”? ■129 134

经、墨义? ■130 135

为什么说王安石是教育改革大家? ■131 135

为什么王安石在教育改革中推行“三舍 136

法”? ■132 137

为什么王安石写《伤仲永》? ■133 137

为什么王安石提倡“教之、养之,取之、 138

为什么苏轼提倡读书要“八面受敌”法? ■135 139

任之”? ■134 139

为什么程颢主张读书要“质疑”? ■136 140

为什么朱熹创立“朱子读书法”? ■137 141

为什么朱熹极力反对“钓声名、干利禄”? ■138 142

为什么朱熹倡导学思结合的教学方法? ■138 143

为什么说范仲淹为北宋的军事教育和医学 144

教育奠定了基础? ■139 145

为什么范仲淹力主择“明师”? ■140 145

为什么陆九渊极力提倡“教人做个人”? ■141 146

为什么吕祖谦要倡导兼容并蓄的治学观? ■142 147

为什么吕祖谦力主“实学教育”? ■143 148

为什么心学教育家强调“悟通”? ■144 149

为什么理学家把书院定为“成就人才,以 150

传道济斯民”之所? ■145 151

为什么宋代设立“八行举士”? ■147 151

为什么宋代科举制对主考官“锁院”? ■147 152

为什么书院制度会在宋初兴起? ■148 153

为什么北宋会三次兴学? ■149 154

为什么宋初确立殿试制度? ■150 155

为什么书院要实行“门户开放”政策? ■151 156

为什么书院采取“讲会”制度? ■152 157

为什么科举考试殿试录取者统称“进士”? ■153 158

为什么王守仁认为教育能够破“心中贼”? ■154 159

为什么黄宗羲提出了“公其是非”的学校 160

教育主张? ■155 161

为什么戴震抨击程朱理学只能培养“以法 161

杀人”的酷吏和“以理杀人”的迂儒? ■156 162

为什么称生员为秀才? ■157 162

为什么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 ■161 163

为什么会试合格称贡士? ■168 164

为什么进士登第被称为金榜题名? ■173 165

为什么科举考试殿试第一名称“状元”? ■176 166

为什么称进士为天子门生? ■177 167

为什么称状元登第为独占鳌头? ■182 168

为什么会有连中三元之说? ■188 169

为什么进士及第一甲二三名称为榜眼、 170

探花? ■192 171

为什么进士宣布名次被称传胪? ■198 171

为什么说八股文是登科及第的敲门砖? ■203 172

为什么说八股文渊源于唐宋? ■206 173

为什么经义之文称为八股文? ■210 174

八股文为什么又称《四书》文和《五经》文? ■214 175

为什么说八股文空洞僵化? ■218 176

为什么说八股文有害? ■222 177

为什么明清会严订“学规”? ■227 178

为什么明清国子监实行“坐监”制度? ■228 179

为什么明清大兴“文字狱”? ■229 180

为什么清代科举考试实行“磨勘”制度? ■230 181

为什么封建时代人们常说遗子黄金不如 182

为什么考中进士等要立碑题名? ■234 183

教子一经? ■231 183

为什么科举考试评卷时常出笑话,让人 184

哭笑不得? ■238 185

为什么有些皇帝在科举考试录取时出现 185

荒唐可笑的举动? ■242 186

为什么科举高中后有人大喜过望以至于 186

发疯? ■245 187

为什么清代参加科举考试像囚犯一样苦? ■248 187

为什么明清科举考试时偏题、怪题那 188

么多? ■254 189

为什么“夹带”是古代科举考试中最常 189

见的作弊方式? ■257 190

为什么说唐代著名诗人温庭筠是“枪 190

替”——替考的能手? ■259 191

为什么说古代科举考试中考官与考生常有 191

为什么清朝统治者严厉打击科举考试中的 192

“通关节”和“卖关节”等行贿方式? ■260 192

舞弊行为?清代科场骇人听闻的三大要 193

案是什么? ■264 193

为什么必须废除科举制度? ■275 193

为什么张伯苓要创办南开学校? ■280 194

为什么梁启超在教育目的上主张培养 195

“新民”? ■281 196

为什么维新派积极主张创办“京师大学堂”? ■282 196

为什么洋务派注重留学教育? ■283 197

为什么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 ■284 198

为什么蔡元培在北大办学时主张“思想 199

自由、兼容并包”? ■285 200

为什么蔡元培主张实施“五育”教育? ■286 200

为什么陶行知教育实践以“普及教育” 201

为核心? ■287 202

为什么陶行知提倡“小先生制”? ■288 202

为什么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理论”? ■289 203

为什么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 ■289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