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环境问题 1
一、环境问题及其发展过程 1
二、对环境问题认识的过程 2
三、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 8
一、环境污染物的定义 8
二、环境污染物的分类 9
三、环境污染物的环境效应 10
四、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 11
第三节 环境工程化学 16
一、环境化学 16
三、环境工程化学的研究内容 17
二、环境工程化学的定义 17
四、环境工程化学的特点 25
五、环境工程化学的研究方法 26
六、环境工程化学的发展动态 28
第二章 环境工程基础 30
第一节 概论 30
一、环境工程的定义 30
二、环境工程学的任务及主要内容 32
三、环境伦理及环境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33
第二节 水污染控制工程 35
一、水的循环与水污染 35
二、水的自净能力和水环境容量 38
三、水质指标 39
四、水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9
五、水的物化处理 41
六、水的生物化学处理 42
七、污、废水回用的经济政策和途径 55
八、给水和废水处理工程系统的设计基础 59
第三节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 60
一、固体废物的定义和特性 60
二、固体废物的来源 61
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处置方法 63
四、我国当前在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方面的发展方向 71
五、重要固体废物资源化设备 83
六、废橡胶的处理和利用 89
七、废机电和废家电管理与处理技术 92
八、废汽车的回收与处理 94
第四节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95
一、大气污染 95
二、除尘净化技术 96
三、吸收净化技术 102
四、吸附净化技术 105
五、催化净化技术 109
六、等离子体净化技术 117
七、膜分离净化技术 120
八、生物净化技术 125
第三章 环境工程化学基础 131
第一节 主要无机污染物的物理、化学与生物性质 131
一、无机酸、碱和盐污染物 131
二、氧化物类污染物 135
三、重金属类无机污染物 139
第二节 主要有机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 144
一、来源 145
二、分类 146
三、主要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及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 151
一、氮在循环过程 165
第三节 氮与磷在环境中的循环过程 165
二、在环境中的循环过程 176
第四节 各种重要化合物在环境中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 179
一、有机化合物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 179
二、非金属化合物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 188
三、重金属化合物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 196
第五节 污染物的分离原理与技术 204
一、萃取法 204
二、吸附法 208
三、离子交换法 212
四、膜分离法 217
第六节 混凝与絮凝机理 222
一、混凝原理 222
二、混凝剂 225
三、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及混凝工艺过程 231
四、微生物絮凝剂 233
第四章 典型水处理工艺中的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 238
第一节 化学热力学 238
一、热力学体系 238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239
三、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焓变 240
四、熵 242
五、自由能及平衡 244
第二节 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 247
一、反应速度和反应级数 248
二、各种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249
三、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58
第三节 酶反应动力学与微生物生长动力学 259
一、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259
二、微生物增长动力学 263
第四节 反应器动力学 265
一、间歇反应器又称序批式反应器 266
二、活塞流反应器 267
三、完全混合反应器 268
四、n级串联的连续流搅拌器 269
第五节 生物处理动力学 271
一、好氧动力学 272
二、厌氧过程动力学 285
三、缺氧过程动力学 287
四、废水处理中新工艺的动力学 290
第五章 重金属废水的污染控制化学 300
第一节 重金属废水中重金属的形态与环境行为 300
第二节 废水中典型重金属的分离动力学 305
一、化学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的概念 305
二、吸附的反应动力学 305
三、浮选的反应动力学 308
四、萃取的化学反应动力学 309
第三节 重金属废水的胶体化学 310
一、胶体的特性 310
二、胶体的结构 311
三、胶体的稳定和脱稳 313
四、胶体化学用于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 314
第四节 浮选过程化学 316
一、浮选法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316
二、离子浮选法 317
三、沉淀浮选法 318
四、吸附浮选法 320
五、电解浮选法 322
第五节 溶剂萃取化学 323
一、溶剂萃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23
二、溶剂萃取的应用理论 325
三、萃取剂 326
四、萃取工艺设备 328
五、基于液一液萃取的新型分离技术 329
第六节 离子交换化学 330
一、离子交换树脂 331
二、离子交换纤维 334
三、地质材料作为离子交换体 335
四、生物质作为离子交换体 340
第七节 其它处理方法 342
一、中和 342
二、化学沉淀 343
三、吸附 345
四、电解 347
五、蒸发 349
六、生物处理 349
一、废水中的氮问题 351
第六章 脱氮除磷过程化学 351
第一节 脱氮 351
二、生物脱氮 352
三、大气中的氮化物问题 365
第二节 除磷 366
一、概述 366
二、除磷方法与机理 368
三、污水生物除磷工艺及性能 384
四、影响生物除磷效率的因素 393
第七章 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化学 395
第一节 工业固体废物化学性质 395
一、钢铁冶金工业固体废物 395
二、有色冶金工业固体废物 401
三、化学工业固体废物 404
四、电力工业固体废物 412
第二节 重金属废物的固化与稳定化 416
一、包胶固化 417
二、玻璃固化 427
三、自胶结固化 428
第三节 废电池处理过程化学 429
一、电池的种类和成分 430
二、废电池的处理 434
第四节 废汽车处理过程化学 439
一、报废汽车中金属材料的回收 439
二、报废汽车中非金属材料的回收 441
第八章 有机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化学 446
第一节 固体废物 446
第二节 填埋场中的生物降解化学 448
一、卫生填埋场垃圾的降解过程 448
二、填埋场固相、液气相反应的特点 449
三、卫生填埋场内的微生物种类 452
四、影响垃圾降解的因素 453
五、矿化垃圾的开采与利用 454
第三节 堆肥的稳定化过程及其生物化学 456
一、堆肥的稳定化过程 456
二、堆肥过程生物化学 457
第四节 厌氧消化过程生物化学 464
一、厌氧消化过程生物化学 464
二、厌氧消化的反应热力学 473
三、厌氧降解的动力学 474
四、消化细菌群及其影响因素 476
第五节 焚烧过程污染控制化学 482
一、焚烧热平衡 482
二、尾气处理化学 485
三、垃圾焚烧飞灰的稳定化处理 502
第九章 废气治理过程化学 512
第一节 SO2治理 513
一、S和N的氧化还原反应 513
二、SO2的来源 514
三、SO2在大气中的反应 515
四、SO2的治理概况 516
五、石灰-石灰石法 519
六、其它湿法脱硫 522
七、其它干法脱硫 525
八、其它半干法脱硫 527
第二节 NOx控制 527
一、与SOx的比较 527
二、NOx性质及在大气中的反应 528
三、燃烧时NOx形成机制 530
四、NOx控制 532
第三节 挥发性有机物(VOC) 536
一、VOC的定义及分类 537
二、VOC控制方法 538
三、研究和开发的方法 543
第四节 汽车尾气 547
一、汽车尾气的危害 547
二、尾气的成因 548
三、治理方法 551
第五节 恶臭 557
一、恶臭的性质 558
二、恶臭的治理方法 559
第六节 硫化氢气体的治理 565
一、硫化氢的主要性质 565
二、治理方法 566
二、治理 569
第七节 含氟废气的治理 569
一、来源与危害 569
第八节 含氯废气的处理 575
一、来源与危害 575
二、治理 575
第九节 CO的治理 579
一、CO的来源 579
二、CO的治理 580
第十章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监测 582
第一节 概述 582
一、环境影响及环境影响评价 582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582
三、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 583
第二节 环境监测的原则 584
一、对检测数据的基本要求 584
二、人力和物力资源的节省原则 585
三、注意施工期间的环境影响监测 586
四、注意项目建成后的长期监测计划 586
第三节 环境监测的方法 586
一、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 586
二、监测内容的确定 589
三、监测点和频率的布设方法 593
四、样品的保存 600
第四节 分析方法 605
一、大气污染物分析 606
二、水中有机污染物分析 613
第五节 样品预处理技术 624
一、样品的消解 625
二、样品富集与分离 627
主要参考文献 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