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辞赋发展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2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维森,许结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34327547
  • 页数:86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总论——中国辞赋的历史走向与审美观照 1

导语 3

第一节 辞赋渊源与异同 5

一、辞赋之渊源 5

二、“辞”与“赋”之异同 12

第二节 辞赋发展与衍变 19

第三节 辞赋艺术与批评 33

第二章 肇始化成期——先秦至汉初辞赋 43

第一节 绪论 45

一、诗的退潮和楚辞的兴起 45

二、辞赋的早期形态 52

三、汉初辞、赋的混同与区别 55

第二节 战国末期楚辞之生成和赋的衍化 60

一、屈原奠定的美学理想 60

二、宋玉的仿作与新创 70

三、荀卿对俗文学的汲取 84

第三节 楚辞精神笼罩下的汉初辞赋 87

一、抒情感伤的贾谊赋 87

二、战国纵横的残梦——藩国赋 89

三、意主讽谏的枚乘赋 92

第三章 光大鼎盛期——西汉中至东汉末辞赋 97

第一节 绪论 99

一、义尚光大的汉赋 99

二、汉大赋作者的心态 103

三、重模拟的文风和辞赋的程式化 107

四、汉大赋的裂变 111

第二节 宏丽大赋的兴起与辞赋的繁荣 116

一、司马相如与散体大赋 117

二、仿骚心态支持下的创作 123

三、赋的旁衍与文的变格 130

第三节 模拟赋风及其演化 135

一、扬雄的模拟与创新 136

二、从游观赋中分立的音乐赋 145

三、都邑赋与宫观赋的兴起 151

四、抒写自我的述行赋和言志赋 164

第四节 汉赋的新变和文士的觉醒 176

一、新变的倡导者张衡 177

二、叙事、咏物赋的新发展 182

三、汉末的悲唱与抗争 190

四、言情赋和邺下文人集团 197

第四章 拓境凝情期——魏晋南北朝辞赋 203

第一节 绪论 205

一、辞赋题材的拓展 206

二、玄学思潮影响下的两晋辞赋 211

三、辞赋形式向诗化、小品化的发展 215

四、对於辞赋的重视和抒情要求 218

第二节 魏晋之际辞赋的时代烙印 224

一、缘情体物与曹植的辞赋创作 225

二、嵇、阮的讽时刺世之作 230

三、分立时期的吴蜀辞赋 235

第三节 玄学思潮与两晋辞赋 239

一、汉赋的承袭与变奏 240

二、辞赋中的哲理命题以及争论 245

三、陆机以赋论文及其他创作 251

四、善写悲情的潘岳赋 256

五、节候的敏感和赋写山川 262

第四节 晋宋之际赋风的转变 268

一、淡远、激情兼具的陶潜辞赋 269

二、谢灵运山水赋及其他 272

三、境美与意美——赋的进一步抒情小品化 277

四、建安风力的变调——鲍照赋 280

第五节 齐梁时期抒情辞赋的衍化 285

一、南齐永明前後的重要赋家 286

二、江淹对典型情绪的艺术概括 292

三、情感的柔化与语言的浅易化 299

第六节 沉思兴亡和趋向诗化 305

一、骈偶典型,羁臣心声 305

二、南朝影响下的北朝辞赋 317

三、诗与赋的合流 324

第五章 蓄流演渡期——唐代辞赋 329

第一节 绪论 331

一、唐赋的多种形态及分期 332

二、六朝余韵与唐风肇始 340

三、自然浑成的开元—大历赋风 344

四、古文运动与赋风变化 347

五、光彩斑斓的小品赋 352

六、形态特殊的律赋与俗赋 355

第二节 唐王朝初期的辞赋 362

一、形式的延续和内容的变化 363

二、关切身世的四杰赋 370

三、议论、言志、抒情兼具的赋风 383

第三节 诗的勃兴与辞赋的拓展 391

一、意境与哲理的融合 391

二、发扬传统气魄宏大的李、杜、高、岑赋 400

三、盛唐赋的两大主题——边塞、游艺 410

四、感时伤事与政论之作 415

第四节 文的革新和辞赋的变化 424

一、韩愈影响下的类文之赋 425

二、复兴骚体的柳宗元 431

三、刘禹锡的哲理之思与积极心态 441

四、《华山赋》及其他 447

第五节 讽时刺世的晚唐小品赋 460

一、李德裕的效古新篇 461

二、《阿房宫赋》与警世之作 467

三、讽时刺世的晚唐赋风 475

第六节 唐代的律赋与俗赋 489

一、唐代试赋制度与律赋形式 489

二、中晚唐律赋佳作 493

三、唐代的俗赋 505

第六章 仿汉新变期——宋、金辞赋 511

第一节 绪论 513

一、仿汉心态与体制新变 514

二、赋意表现与损悲自达 519

三、尚理特徵与冲淡风格 523

四、辞赋艺术与诗词创作 528

第二节 宋初骈俪与以赋为学 531

一、宋初赋家的骈俪之风 532

二、吴淑以赋为学的《事类赋》 534

三、初变五代赋风的诸家创作 537

四、王禹偁的政论、抒怀赋 540

第三节 文风递转与赋风丕变 544

一、范仲淹等去浮求实的赋格 546

二、以欧阳修为代表的辞赋变革 549

三、道学思潮与哲理赋 555

四、政教意识羁縻下的短制新构 558

五、其他赋家之争妍斗艳 561

第四节 北宋辞赋境界的拓展 565

一、开辟北宋辞赋新境的苏轼 565

二、苏辙与“苏门四学士” 575

三、盛衰参变的其他创作 583

第五节 两宋之际辞赋的内省特徵 587

一、衰变中的心灵震荡 587

二、愁忧中的自我超越 591

三、困乏中的人生情感 594

第六节 南宋辞赋尚理与造境 599

一、振衰起废的赋家之心 600

二、诗人之赋情境中的理趣 604

三、学人之赋理趣中的情境 611

四、高似孙《骚略》及其他赋家作品 617

一、悲愤人生的宣泄 621

第七节 宋末辞赋的人生哲思 621

二、逃避现实的自适 625

第八节 金赋创作概述 629

一、北宋文学沾溉下的赋境 631

二、南渡後赋风的潜变 634

三、元好问辞赋的忧患与慷慨 637

第七章 仿唐蜕化期——元、明辞赋 641

第一节 绪论 643

一、仿唐心态与重情特徵 644

二、审美形态的骚化与诗化 649

三、俗文学的兴盛与赋的旁衍 653

一、北地赋家的雄健之笔 657

第二节 元初儒风与以赋写心 657

二、文道并重的审美理想 663

三、南方辞人的山水畅情 666

第三节 元中後期赋家的自守情绪 670

一、儒风浸渎下的赋作 671

二、自伤自全中的赋意 674

第四节 元明交变中赋情的振发 678

一、铁崖体与元末赋风 679

二、儒学思潮与骚辞复兴 683

三、诗心赋情的震荡 686

第五节 明前期经世文风与辞赋创作 691

一、治世之情与悯世之赋 691

二、醇正谨实的赋章 696

三、淡雅审美及工艺化倾向 699

第六节 明中叶复古思潮与辞赋审美 702

一、经世赋颂的自赎 702

二、李、杨赋走出台阁余影 704

三、“前七子”复古与赋意转移 709

四、心学与赋情 715

五、“後七子”复古与辞赋蜕变 718

六、自标旌帜的诸家创作 722

第七节 明後期变革心态与辞赋情境 727

一、刺世赋的倾斜审美 728

二、言情赋的生命意识 731

三、小品赋的自娱心态 735

一、赋家悲世情感的发抒 741

第八节 明末辞赋的悲意哀情 741

二、爱国主题赋的崛起 744

第八章 形胜旨微期——清代辞赋 751

第一节 绪论 753

一、文化态势与赋学复兴 753

二、体制兼备与风格多元 758

三、赋家心态与赋论昌明 762

四、时势贸迁与艺术嬗变 766

五、集成与衰亡:清代辞赋的历史命运 769

第二节 清初遗民赋的时代精神 772

一、感世体物中的幽深之情 773

二、抒怀叙事中的英爽之气 779

三、或壮或哀的各家赋作 783

第三节 康雍之世:一代赋风之初成 786

一、诗文大家古体赋创作 786

二、骈体赋之重振 790

三、学者词人对赋艺的纯化 794

四、蒲松龄赋的谐趣深情 798

第四节 乾嘉之世:清赋中兴之多元态势(上) 802

一、政治家、学者赋的博识雅趣 803

二、骈文家赋的尚美重情企向 807

三、赋学家赋作的审美创造 812

四、诗人赋的感怀寄兴 817

五、《红楼梦》中辞赋的作用 821

一、律赋中的佳思胜境 824

第五节 乾嘉之世:清赋中兴之多元态势(下) 824

二、朴学家的应制、抒情赋 827

三、地舆赋崛兴的盛世精神 830

四、游戏之笔的婉情丽景 836

第六节 道咸赋艺的回旋与衰变 839

一、追怀盛世与异俗奋发的治赋心理 840

二、赋律和美与赋势颓靡 844

第七节 同光赋坛的晚晴暮彩 848

一、寄悲情於壮彩的写实赋 849

二、反侵略战争赋的深哀巨痛 854

三、传统题材中的时代脉动 860

第八节 余论 863

後记 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