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德国:儿童和少年时期 1
1.家族背景 8
2.温馨而开明的家庭 13
3.慕尼黑求学时期 22
第二章 在瑞士:求学时期 37
1.不能忘怀的阿劳中学 43
2.苏黎世联邦技术大学(ETH) 58
(1)自由的学习风气 58
(2)大学时代的友情和爱情 71
第三章 失业 81
1.山穷水尽疑无路 83
2.柳暗花明又一村 92
第四章 伯尔尼脱颖而出 103
1.专利局和“奥林比亚科学院” 106
2.1905年:不可思议的创造时期 122
(1)4月和5月论文:布朗运动 126
(2)6月的论文:狭义相对论 130
(3)3月论文:“最革命的”光量子假说 143
3.科学界的反响 146
(1)对于狭义相对论的接纳 150
(2)对于光量子的接纳 177
4.引力问题初探和苏黎世大学副教授 187
第五章 布拉格的教授 213
1.美丽的布拉格 218
2.第一届索尔维会议 228
3.母校的召唤 236
第六章 回到苏黎世 243
1.家庭出现裂痕 245
2.与格罗斯曼愉快的合作--引力问题再探 251
3.爱因斯坦的思维方法以及对20世纪物理学的影响 262
(1)唯理论的实在论 263
(2)创造性原理存在于数学之中 267
第七章 回到德国:幸,还是不幸 271
1.德国的召唤 274
(1)柏林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之一 274
(2)召唤与响应 277
(3)离别苏黎世,来到柏林 283
(4)离婚 290
2.第一次世界大战 293
(1)各国科学家卷入了战争 295
(2)《告文明世界宣言》--德国知识分子的耻辱柱 298
(3)爱因斯坦和《告欧洲人书》 301
(4)与爱尔莎结婚 310
3.曲高和寡难觅知音:广义相对论的建成和被证实 315
(1)1914年7月-1915年7月 315
(2)1915年7月-1915年11月 317
(3)1919年,爱因斯坦成了世界名人 328
4.爱因斯坦:“我毕生最大的错误” 338
(1)爱因斯坦以前的宇宙论 340
(2)爱因斯坦的宇宙论 342
(3)爱因斯坦和弗里德曼的争论 345
5.卷入政治漩涡 347
(1)爱因斯坦的犹太民族感情 349
(2)反对相对论的恶浪 353
(3)瑙海姆科学家集会 361
(4)荷兰就职 365
6.访问美国和日本 372
(1)访问美国 374
(2)英国和法国之行 383
(3)日本之行 391
(4)巴勒斯坦 396
7.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399
(1)获奖原因 400
(2)爱因斯坦的国籍 408
(3)获奖后的麻烦 409
8.爱因斯坦与量子力学 413
(1)量子论初期的艰难探索 415
(2)量子力学建立过程中担演的角色 420
(3)与玻尔的争论 423
9.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36
(1)爱因斯坦的50岁生日 437
(2)美国西部之行 442
(3)纳粹执政,大规模迫害开始 452
(4)辞去院士,离开德国 458
第八章 普林斯顿 469
1.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的早期生活 472
(1)宁静的学术圣地 473
(2)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479
(3)世事沧桑 491
(4)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的轶事 496
2.爱因斯坦与原子弹 502
(1)潘多拉盒子被打开了 502
(2)爱因斯坦出场 508
3.挥之不去的最高理想:统一场论 517
(1)几何统一场论 517
(2)爱因斯坦找到了答案? 520
(3)“这是一出悲剧”? 524
(4)经验与教训 528
(1)唤醒世界各国人民认识到原子武器的威胁 532
4.不懈的斗士 532
(2)呼吁成立超国家组织的“世界政府” 536
(3)为思想自由而战 538
5.生命的终结 546
第九章 爱因斯坦与中国 561
(1)相对论在中国早期的传播 563
(2)两过上海却讲学未成 567
(3)“文化大革命”时期对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批判” 572
附录1:爱因斯坦家谱谱系 578
附录2:爱因斯坦年表 580
附录3:参考书目 586
附录4:中英人名对照 588
后记 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