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电工基础知识及常用电器 1
第一节 电工基础知识 1
一、电的产生 1
二、导体和绝缘体 2
三、电流、电阻和电压 3
1.电流 3
2.电阻 4
3.电压 5
4.欧姆定律 5
四、电功和电功率 6
五、直流电和交流电 7
六、电路和电路图 9
七、串联和并联 11
八、短路和保险丝 13
九、变压器 14
1.铁心 14
2.绕组(线圈) 15
十、验电笔 17
十一、安全用电常识 18
第二节 量电仪表 19
一、安培表和伏特表 19
1.简单构造 19
2.使用方法 20
二、兆欧表 22
三、万用表 24
1.表头 24
2.测量直流电流 25
3.测量直流电压 25
4.测量交流电压 25
5.测量电阻 26
6.使用万用表的注意事项 28
四、电表符号 28
第三节 电热设备 31
一、电炉 31
二、高温电炉 34
三、电热恒温干燥箱 37
四、电热恒温水浴锅 42
第四节 制冷设备——电冰箱 44
一、电冰箱的构造和作用原理 44
1.箱体 44
2.制冷系统 44
3.电气系统 45
4.附件 48
二、电冰箱使用说明 49
第五节 电动离心设备 49
第十二章 电化学分析法 51
第一节 电化学基础知识 51
一、电化学和电化学分析法 51
二、原电池 52
三、电极电位 54
1.电极电位产生的机理 54
2.能斯特电极电位方程式 56
3.标准电极电位 57
第二节 电位法测定pH值 59
一、指示电极 59
1.玻璃电极 59
2.锑电极 61
二、参比电极 62
1.甘汞电极 62
2.银-氯化银电极 63
三、测定pH的工作电池 63
四、pH?-2型酸度计 64
1.简单构造原理 64
2.测定pH的操作法 66
3.注意事项 67
4.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 67
第三节 离子选择性电极 68
一、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响应机理 69
二、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类型 69
1.玻璃电极 70
2.固体膜电极 70
3.液膜电极 72
4.气敏电极 72
三、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特性 73
四、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离子活(浓)度的方法 75
1.电池电动势和离子活度之间的关系 75
2.测定离子浓度的方法 76
第四节 电位滴定法 78
一、基本原理 78
二、电位滴定终点的确定 78
三、电位滴定中指示电极的选择 81
第五节 电导分析法 81
一、电导和电导率 81
二、DDS-11型电导仪的操作法 84
三、电导分析法的应用 85
1.直接电导法的应用 85
2.电导滴定法的应用 86
第六节 电解分析法 87
一、电解池和电解分析法 87
二、分解电压和超电压 89
三、普通电解分析法 90
第十三章 比色及分光光度法 92
第一节 概述 92
第二节 基本原理 93
一、溶液颜色与光吸收的关系 93
二、光的吸收定律 96
三、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 97
四、光吸收定律的适用范围 98
第三节 目视比色法 99
一、工作原理 99
二、标准系列 100
第四节 光电比色法 101
一、工作原理 101
二、光电比色计的构造 101
1.光源 101
2.滤光片 101
3.比色皿 102
4.光电池 102
5.检流计 103
三、581-G型光电比色计 105
1.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105
2.操作方法 106
第五节 分光光度法 107
一、分光光度法测定原理 107
二、72型分光光度计 108
1.72型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 108
2.72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108
3.注意事项 110
三、72-1型分光光度计 111
1.72-1型分光光度计构造特点 111
2.72-1型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法 112
四、75-1型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 112
1.75-1型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 112
2.75-1型分光光度计的构造 114
3.75-1型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法 115
五、吸光光度测定方法 116
六、比色仪器的简易检验和维护 118
1.比色仪器检验 118
2.比色仪器的维护 119
第六节 比色条件的选择和误差来源 119
一、显色反应 119
二、显色条件的选择 120
1.显色剂的用量 120
2.溶液酸度 121
3.显色时间 122
4.显色温度 122
三、比色条件的选择 123
1.溶液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 123
2.控制适当的吸光度数值 123
四、误差来源 124
1.方法误差 124
2.仪器误差 124
第十四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125
第一节 原子吸收光谱仪及其使用维护 126
一、空心阴极灯 126
二、火焰原子化器 129
1.雾化器 129
2.雾化室 129
3.燃烧器 131
4.气源 131
三、光学系统 132
四、检测系统 133
第二节 实验技术 134
一、标准溶液的配制 134
二、分析方法 136
1.标准曲线法 136
2.标准加入法 137
3.浓度直读法 139
三、原子吸收分析的灵敏度和检出限 139
四、提高或降低灵敏度的措施 141
五、实验条件的选择 141
1.灯电流 141
2.测定谱线 145
3.光谱通带 145
4.火焰及燃烧器与光轴的距离(燃烧器高度) 148
六、消除干扰 151
七、样品处理 153
1.溶解 153
2.灰化 153
3.分离富集 154
第十五章 气相色谱法 157
第一节 气相色谱法简介 157
一、方法特点及应用范围 157
二、气相色谱法的流程及设备 159
1.载气流速控制及测量装置 160
2.进样器和汽化室 169
3.色谱柱及柱温控制 174
4.检测器 177
5.记录仪 178
6.国产气相色谱仪简介 179
三、气相色谱流出曲线的特点 180
1.色谱峰的位置 181
2.色谱峰的峰高或峰面积 181
3.色谱峰的宽窄 181
第二节 气相色谱固定相 182
一、气固色谱的固定相 182
二、气液色谱的固定相 186
1.常用担体的性质及处理方法 186
2.常用固定液的分类及选择固定液的原则 189
三、色谱柱的制备 195
第三节 气相色谱检测器 198
一、检测器的性能指标 198
1.灵敏度 198
2.敏感度 200
3.响应时间 201
4.线性范围 201
二、热导池检测器 202
1.检测原理 202
2.热导池的结构 202
3.影响热导池灵敏度的因素 205
4.使用注意事项 205
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206
1.检测原理 206
2.检测器的结构 207
3.测量电路 207
4.影响灵敏度的因素 208
5.使用注意事项 209
四、电子捕获检测器 209
1.检测原理 210
2.检测器的结构 210
3.操作条件 211
五、火焰光度检测器 212
1.检测原理 212
2.检测器的结构 213
3.操作条件 214
第四节 气相色谱的定性及定量方法 215
一、定性分析 215
1.常用的保留值简介 215
2.常用的定性方法 218
二、定量分析 220
1.峰高、峰面积定量法——检量线法 220
2.定量校正因子 222
3.定量校正因子与检测器相对响应值的关系 227
4.内标法 228
5.外标法 228
6.归一化法 229
第五节 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 230
一、塔板理论 231
二、速率理论 232
三、操作条件的选择 234
第十六章 物理常数的测定方法 240
第一节 比重的测定 240
一、比重计法 240
1.仪器 240
2.测定方法 241
二、韦氏比重天平法 243
1.原理 243
2.仪器 244
3.测定方法 245
三、比重瓶法 248
第二节 熔点和凝固点的测定 250
一、温度计的校正 250
二、熔点的测定 251
1.仪器 251
2.测定方法 252
三、凝固点的测定 253
1.仪器 253
2.测定方法 254
第三节 沸点和沸程的测定 254
一、沸点的测定 254
1.少量液体样品沸点的测定 255
2.毛细管法 255
二、沸程(馏程)的测定 256
1.仪器 257
2.测定方法 257
第四节 粘度的测定 259
一、石油产品运动粘度的测定 260
二、特性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平均分子量 262
三、条件粘度的测定 267
第五节 折光率(折射率)的测定 269
一、仪器 269
1.望远系统 269
2.读数系统 270
二、测定方法 271
第六节 旋光度的测定 272
第七节 分子量的测定 278
一、冰点降低法 278
二、蒸气压渗透法 282
三、膜渗透法 286
复习思考题及习题 292
电工常用计量单位和符号 300
参考文献 301
第一章 化验室常用玻璃仪器及其它制品 1
第一节 玻璃仪器 1
第二节 石英玻璃仪器 26
第三节 瓷器和其它非金属材料器皿 28
第四节 铂及其它金属器皿 30
第五节 塑料制品 33
第六节 其它用品 35
第二章 天平 42
第一节 天平称量的原理 42
第二节 天平的分类 45
第三节 等臂双盘天平 49
第四节 不等臂单盘天平 64
第五节 试样的称量方法及称量误差 74
第六节 天平的计量性能及检定 79
第七节 砝码的检定 90
第八节 天平常见故障的调修 92
第九节 天平室管理 100
第三章 化验分析的一般知识及基本操作 101
第一节 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101
第二节 试样的分解 109
第三节 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120
第四节 容量分析基本操作 132
第四章 纯水制备 154
第一节 水的性质 154
第二节 分析用水的质量要求及检验 156
第三节 蒸馏法制取纯水 157
第四节 离子交换法制取纯水 158
第五章 溶液配制及浓度计算 171
第一节 溶液的基本知识 171
第二节 化学试剂 174
第三节 当量和当量定律 179
第四节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88
第五节 溶液浓度的换算 192
第六节 溶液的配制方法 198
第六章 常用指示剂 207
第一节 酸碱指示剂 207
第二节 金属指示剂 210
第三节 氧化还原指示剂 214
第四节 专属指示剂 215
第五节 吸附指示剂 215
第七章 化学分析法基础知识 218
第一节 概述 218
第二节 酸碱滴定法 223
第三节 络合滴定法 248
第四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 260
第五节 沉淀滴定法 274
第六节 重量分析法 279
第八章 化验分析结果计算及数据处理 287
第一节 分析结果计算 287
第二节 有效数字 291
第三节 准确度和精密度 295
第四节 误差来源 301
第五节 分析结果数据处理 303
第九章 安全防护知识 310
第一节 中毒与急救 310
第二节 常见的化学毒物及急救预防措施 312
第三节 常见外伤的急救 322
第十章 化验室管理 326
第一节 仪器的管理 326
第二节 化学药品及危险品的管理 327
第三节 三废处理与某些试剂的回收 334
第四节 化验室的建筑及室内设施 337
第五节 化验室工作要求 340
第六节 化验室常用的工具 340
复习思考题及习题 342
附录 352
一、常用无机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 352
二、波美度与比重对照表 355
三、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18~25℃) 357
四、标准电位表(25℃) 359
五、部分化合物的式量及当量表 360
六、毫克/升与毫克当量/升互换表 363
七、常见化合物的俗名 364
八、常用掩蔽剂及其使用的条件 369
九、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 371
十、常用混合指示剂 372
十一、常用试纸的制备 373
十二、常用氧化还原指示剂 373
十三、常用金属指示剂 374
十四、部分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常数 379
十五、一些商品试剂的近似比重、百分含量、摩尔浓度和当量浓度 382
十六、一些酸、碱水溶液的pH值(室温) 383
十七、基准物质及其干燥温度、时间 384
十八、常用干燥剂 386
十九、络合滴定用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387
二十、测定指示剂变色域用标准缓冲溶液 388
二十一、工业“废水”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排放浓度 391
二十二、工业“废水”排放要求 391
二十三、室内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及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 392
参考文献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