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斑岩铜 钼 矿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芮宗瑶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15038·新1064
  • 页数:350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斑岩铜(钼)矿概念的沿革 1

二、我国斑岩铜(钼)矿开发简史 3

三、斑岩铜(钼)矿的前景展望 4

第二章 我国斑岩铜(钼)矿的空间分布——二十一个成矿带(区)概述 5

一、北部成矿域 5

二、东部成矿域 9

三、西南部成矿域 11

四、其它成矿域 12

第三章 斑岩铜(钼)矿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 13

一、斑岩铜(钼)矿产出的大地构造单元 13

二、深断裂对斑岩铜(钼)矿的控制 14

三、构造复合对斑岩铜(钼)矿的控制 14

四、区域火山活动与斑岩铜(钼)矿的关系 16

五、区域侵入活动与斑岩铜(钼)矿的关系 17

二、侵位顺序 18

一、主岩体 18

第四章 四十个铜(钼)斑岩体的地质特征 18

三、形成时代 19

四、岩体产状 20

五、岩体规模 21

六、侵位方式 22

七、侵位前的围岩 22

八、构造控制 22

十一、副矿物成分 23

十、主要矿物成分 23

九、矿化岩石类型 23

十二、矿化类型 24

第五章 铜(钼)斑岩的岩石化学 37

一、岩石类型划分 37

二、构造环境分析 39

三、与Ⅰ型-S型和磁铁矿系列-钛铁矿系列花岗岩类对比 47

四、岩浆演化 52

五、成岩温度和压力 62

七、岩石化学成分与矿化类型的关系 64

八、小结 64

六、风化程度 64

第六章 铜(钼)斑岩的微量元素 67

一、微量元素分类 67

二、稳定微量元素对构造-岩浆环境的指示意义 67

三、成矿微量元素带状分布 72

四、铂族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意义 75

五、矿化剂微量元素与矿化的关系 76

六、小结 77

一、镁铁云母 78

第七章 铜(钼)斑岩环境中的云母系列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78

二、二八面体云母类 92

三、云母类矿物对矿化类型的指示意义 99

四、小结 99

第八章 铜(钼)斑岩环境中钾长石有序—无序及其地质意义 102

一、样品的地质背景 102

二、钾长石有序度测定 103

三、钾长石的多形 107

四、钾长石的构造参数 112

五、钾长石的化学成分 114

七、影响钾长石有序度的因素 117

六、几个铜(钼)斑岩的钾长石有序度对比 117

八、钾长石有序度的地质意义 118

第九章 斑岩铜(钼)矿的热液蚀变 119

一、蚀变作用分期 119

二、主要蚀变岩类型 122

三、五类矿床的蚀变对比 128

四、蚀变分带类型及分带机制 132

五、蚀变带的岩石化学 136

六、蚀变模式 149

一、矿化的空间分布特征 151

第十章 斑岩铜(钼)矿石 151

二、矿石形成分期 152

三、矿石的主要特点 154

四、金属矿物 154

五、黄铁矿及其微量元素 156

六、黄铜矿及其微量元素 158

七、辉钼矿及其中的铼 159

八、矿石的主要结构构造 161

九、金属硫化物的固溶体吸收实验 163

十一、影响金属硫化物溶解与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讨论 164

十、金属硫化物生成条件实验 164

十二、小结 169

第十一章 斑岩铜(钼)矿的流体包裹体和成矿流体特征 171

一、流体包裹体类型 171

二、子矿物 171

三、均一温度和爆裂温度 174

四、气液比与流体沸腾 179

五、含盐度和流体成分 181

六、压力和成矿深度的估计 185

七、对主要蚀变和矿化过程的pH值的估计 189

八、对K2O-Al2O3-SiO2-H2O体系和Na2O-Al2O3-SiO2-H2O体系的aK+和 191

aNa+的估计 191

九、几类斑岩铜(钼)矿的流体包裹体对比 197

十、成矿流体的性质 198

十一、实际意义 199

第十二章 斑岩铜(钼)矿的稳定同位素 201

一、硫同位素 201

二、氢、氧和碳同位素 214

三、锶同位素 220

四、小结 221

第十三章 玉龙斑岩铜(钼)矿矿带地质 223

一、发现和研究史 223

二、构造轮廓 224

三、地层 224

四、岩浆活动 226

五、矿床 237

六、成矿控制因素 239

第十四章 德兴斑岩铜(钼)矿矿田地质 242

一、区域构造背景 242

二、地层背景 243

三、岩浆活动背景 244

四、浅成含矿斑岩 244

五、蚀变和矿化对称分带 247

六、矿石 251

七、控矿地质因素 252

第十五章 多宝山斑岩铜(钼)矿矿田地质 254

一、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254

二、地层背景 255

三、岩浆岩背景 256

四、热液蚀变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258

五、矿带、矿体和矿石 259

六、成矿控制条件 260

第十六章 长江中下游斑岩铜矿矿带地质 262

一、地质构造背景 262

二、坳陷带内部的相对隆坳背景 262

三、沉积地层背景 263

四、岩浆岩背景 264

五、区域成矿特征 266

六、矿床 267

七、小结 271

第十七章 斑岩铜(钼)矿矿床分类 273

一、前人的分类 273

二、本书的分类 277

第十八章 斑岩铜(钼)矿的成矿机制和成矿模式 279

一、铜(钼)斑岩岩浆起源 279

二、矿质来源 281

三、热流体的产生和它们的对流循环机制 283

四、热液蚀变和矿石堆积的物理化学过程 285

五、一个适用于玉龙矿带的斑岩铜(钼)矿成矿模式 289

一、斑岩铜(钼)矿与其他有关铜矿类型的内在联系 293

第十九章 斑岩铜(钼)矿的成矿系列和斑岩铜矿体系 293

二、成矿系列 295

三、斑岩铜矿体系 297

四、矿化深度的估计 299

五、确定顶与底的若干标志 300

第二十章 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的鉴别标志 303

一、爆破与破裂 303

二、流体包裹体 306

四、蚀变分带 309

三、玻璃包裹体 309

五、造岩矿物 310

六、副矿物 312

七、岩石化学 313

八、岩体产形、岩浆侵位和热流体对流循环 315

第二十一章 斑岩铜(钼)矿的评价标志 316

一、矿带(区)的评价标志 316

二、矿床评价标志 318

主要参考文献 323

图版及说明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