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序言 1
第一篇 总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3
1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结构调整与体制转轨 3
1.1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3
1.2 结构调整与体制转轨 11
图1-1 中国中央与地方预算外资金所占比重 18
图表目录 18
2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两个节点:路线选择和现实条件 25
2.1 路线选择是首要问题 25
2.2 现实条件是基本前提 42
3 劳动力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57
第二篇 劳动力配置与产业结构调整 57
3.1 理论模型 58
3.2 对模型变量的进一步分析 59
图3-1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曲线 62
图3-2 劳动力报酬比重与劳动生产率关系 65
3.3 对模型进一步扩展的思考 66
4 劳动力的成长效应 70
4.1 理论分析的基本思路 70
4.2 中国劳动力的成长分析 74
表14-1 中国人口总体素质 75
表14-2 中国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序 75
表14-3 2001年中国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及劳动力素质结构 76
表14-4 中国劳动力规模 77
表14-5 中国劳动力规模增长速度 77
表14-6 中国劳动力素质 77
表14-7 中国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及占职工总数的比重 78
表14-8 人口素质的国际比较 80
表14-9 科技人员总人数及占总人口比例的国际比较 81
4.3 中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82
表14-10 中国教育投资及其占GNP的比重 85
表14-11 中国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和财政支出占GNP的比重 85
表14-12 中国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支出 87
表14-13 政府教育支出占GNP比重的国际比较 91
表14-14 中国在校生人均教育经费与部分国家的比较 92
表14-15 人均GNP水平与三级教育学生人均经费比例 93
5.1 中国劳动力的配置状况 94
5 劳动力的配置效应 94
表5-1 中国劳动力产业分布 96
表5-2 中国从业人员数及其变化 97
表5-3 工业化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水平 99
表5-4 1998年就业结构的国际比较 100
5.2 影响中国劳动力配置的特殊因素 101
6.1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配置状况 109
6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效应 109
表6-1 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分布 110
6.2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过程 111
表6-2 中国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速度 113
表6-3 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与城市化程度 115
表6-4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体规模与速度 117
6.3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进程的国际比较 118
表6-5 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与城市化程度的国际比较 118
第三篇 产业资本形成与产业结构调整 123
7 产业资本形成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123
7.1 理论分析的基本思路 124
7.2 货币资本的形成机制 126
图7-1 非信用条件下国民储蓄的形成过程 130
图7-2 金融机构介入下国民储蓄的形成过程 131
7.3 实物资本的形成机制 131
表8-1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投资来源 137
8.1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状况 137
8 产业投资的结构分析 137
表8-2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来源构成 140
8.2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 141
表8-3 按三次产业分组的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及其构成及产业投入劳动生产率比 143
表8-4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地区结构 144
8.3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地区结构 144
表8-5 中国工业地区布局分散度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147
表8-6 1984年中国各地区工业净产值部门结构的相似系数 149
8.4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技术结构 151
表8-7 中国固定资产基本建设与更新改造投资 152
表8-8 中国更新改造投资与投资结构 154
8.5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效应 156
9 产业资本的形成问题 162
9.1 中国产业资本的形成来源 162
图9-1 中国中央与地方预算外资金比例变动 164
9.2 中国融资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166
表9-1 中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构成 167
表9-2 中国证券融资内部构成 167
9.3 中国投资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169
10.1 理论分析的基本思路 177
10 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177
第四篇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 177
10.2 技术进步的决定作用 181
10.3 技术进步的实现方式 184
11.1 评定技术进步的指标体系 191
11 技术进步的状况分析 191
11.2 中国技术进步的总体状况 193
表11-1 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标准模式 194
表11-2 1978-2001年中国三次产业劳动力、国民收入比重及比较劳动生产率 195
表11-3 中国各产业能源消费量 198
表11-4 中国各产业能源消费增长 199
表11-5 中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200
表11-6 中国三次产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201
表11-7 中国研发经费支出及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202
11.3 中国技术进步的微观分析 202
表11-8 研发经费支出及专利申请受理量的国际比较 203
表11-9 中国科技经费来源结构 204
表11-10 中国研发经费支出结构 205
表11-11 中国专利申请受理量及结构 207
表11-12 中国专利申请批准量及结构 209
表11-13 专利中请受理量的国际比较 211
表11-14 中国科技机构数量和大中型企业科技机构数量及比例 213
表11-15 中国科技人员数量和科学家与工程师数量及比例 214
11.4 中国技术市场及其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216
表11-16 中国技术市场成交额及增长速度 216
12 结构偏差的技术成因 219
12.1 技术进步对中国产业发展的贡献 219
表12-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总产出、总资本投入、总劳动投入指数 221
表12-2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 223
表12-3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国际比较 225
12.2 技术因素对产业结构偏差的影响 226
13.1 制度的内涵界定 239
第五篇 体制转轨与产业结构调整 239
13 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制度因素 239
13.2 制度的效率标准 244
13.3 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安排 248
图13-1 产业结构调整相关制度 249
13.4 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绩效 250
图13-2 计划经济体制下产业结构调整运行模式 252
图13-3 市场经济体制下产业结构调整运行模式 255
图13-4 产业结构变动的传导过程 256
14.1 理论分析的基本思路 257
14 体制转轨条件下的产业结构调整 257
14.2 关于劳动力配置的制度分析 261
图14-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力供求关系 263
图14-2 体制转轨时期的劳动力供求关系 264
14.3 关于产业资本配置的制度分析 267
14.4 关于技术进步的制度分析 271
14.5 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进一步释放的动能 276
主要参考文献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