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学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魏国英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301047681
  • 页数:285 页
图书介绍:女性是什么,女性什么样,女性怎样存在,女性如何发展,是女性学基本理论定位的四大支点。《女性学概论》从学科的逻辑起点出发,把握最基本的范畴,抓住最基本的问题,一环扣一环,层层展开,形成了阐发女性的本质、特征、存在状态与发展规律的有机的、逻辑承递的、有衔接顺序的整体。《女性学概论》的作者,来自哲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人口学等不同学科,他们在把握女性学基本理论体系严整的同时,融入了各自学科女性研究的成果,汇进了自然、社会、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提高了《女性学概论》的学术性与开放性。

导言 1

第一章 女性学的概念与体系 8

第一节 女性学的界定 8

1.1 概念与定义 8

1.2 作为独立学科的依据 9

1.3 几种界定辨析 11

第二节 女性学研究对象 14

2.1 对象的内核 14

2.2 对象的外延 17

2.3 对象的历时态性 19

第三节 女性学研究方法 21

3.1 一般方法论原则 21

3.2 观念和手段 22

第一节 性与性别 26

第二章 女性的特质与特征 26

1.1 人的性与性别 27

1.2 性别的自我概念 31

1.3 性别的刻板印象 35

第二节 性别的自然差异 37

2.1 基因、性激素与两性分化 37

2.2 脑与生理机能的差异 41

2.3 “三期”的生理心理特点 46

第三节  性别的心理机能差异 55

3.1 言语、数学与空间定向能力 55

3.2 其他认知能力 60

3.3 个性与人格差异 62

第三章 社会性别与女性社会角色 66

第一节 社会性别差异 66

1.1 被建构的社会性别 66

1.2 差异的现实表现 68

2.1 性别社会化 72

第二节 社会性别差异的生产和再生产 72

2.2 实现过程 74

第三节 社会性别差异理论 79

3.1 劳动分工与父权制 79

3.2 从亲属关系到性别制度 82

3.3 心理学观点 83

3.4 社会学理论 84

3.5 多学科综合观念 88

4.1 主体意识界定 89

第四节 女性的主体意识 89

4.2 主体意识发展过程与矛盾分析 90

4.3 主体意识的内容 96

第五节 女性的价值选择 98

5.1 价值问题的提出 98

5.2 价值选择 101

5.3 价值实现 103

第一节 女性的经济地位与生存状态 109

第四章 女性的生存与发展 109

1.1 经济地位与生存状态演变 110

1.2 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贡献 112

1.3 无薪社会劳动 113

1.4 生存状态变迁规律 116

第二节 女性的政治参与 117

2.1 参与途径 117

2.2 参政状况 119

第三节 女性与社会文化 122

3.1 女性的文化历程 123

3.2 男性文化与女性文化 125

3.3 中国文化与女性的关系 127

第四节 女性与道德伦理 131

4.1 一般理论 132

4.2 现代实践 134

4.3 影响分析 138

5.1 婚姻制度演进中的地位 141

第五节 女性与婚姻家庭 141

5.2 家庭结构变迁中的作用 144

5.3 现代变革中的角色 147

第五章 女性观的产生与演变 157

第一节 女性观的发展 157

1.1 古代社会女性观 158

1.2 “男尊女卑”女性观 160

1.3 近代女性观 162

1.4 唯物史观女性观 164

1.5 当代女性主义 165

第二节 女性观演变动因 168

2.1 与生产力的关系 168

2.2 社会政治的反映 170

2.3 哲学、宗教等影响 172

3.1 民族地域特色 174

第三节 女性观的特点 174

3.2 阶层阶级属性 176

3.3 多元共生态势 177

第四节 女性观与女性发展 180

4.1 主流女性观与女性总体地位 180

4.2 女性观与女性社会地位的矛盾与差异 181

4.3 女性观的先进性与落后性 182

1.1 界定 186

第一节 女性问题 186

第六章 女性问题与妇女运动 186

1.2 由来与类别 187

1.3 社会影响 192

第二节 妇女运动 193

2.1 概念 193

2.2 产生的基本条件 194

2.3 历程与特点 195

2.4 规律与启示 206

3.1 历史依据及其面貌 208

第三节 妇女运动在中国 208

3.2 贡献与局限 210

3.3 理论与方针 214

第七章 中国社会与中国女性 219

第一节 制度演进与女性地位变迁 219

1.1 女性主体地位的丧失 219

1.2 宗法制度与儒学礼教 224

1.3 家国同构的社会条件 231

1.4 社会转型与女性作用 234

第二节 制度制约与女性的独特贡献 241

2.1 相夫教子 242

2.2 物质生产 244

2.3 商品经济与市井文化 246

第三节 文化传承与立世精神 249

3.1 从属身份与进取的人生态度 250

3.2 卑下地位与独立的人格追求 251

3.3 外在柔弱与内在刚强 252

第八章 女性与未来 254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中的女性 254

1.1 面临新问题 254

1.2 男女平等原则 258

第二节 科技发展与女性地位 262

2.1 新的机遇 262

2.2 新的挑战 266

第三节 生态环境、经济全球化与女性作用 269

3.1 女性与生态环境 270

3.2 保护环境的权利与义务 273

3.3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74

第四节 社会进步与女性发展 277

4.1 同步前进 277

4.2 进步模式 279

4.3 两性平等和谐 280

4.4 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82

后记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