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世博会》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丁长清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302219880
  • 页数:1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向您展示了中国参与世博会的概括,讲述了中国参与世博会的故事,介绍了历届世博会上的中国展品。书稿内容生动、有趣,具有知识性。本书为大众性读物,适合各个层次读者阅读。

序曲 1

第1章 中国与世博会要览 18

1.1 旧中国参与的世博会要事概述 19

1.1.1 首届世博会 20

1.1.2 中国参与世博会的一大“奇”观 21

1.1.3 首次具有中国籍代表参与的世博会 22

1.1.4 世博会中不太突出的两次中国参与 24

1.1.5 “痛苦”的世博会之行 25

1.1.6 赛会规则下的中国参与——列日世博会 26

1.1.7 清末余威下中国参与的世博会 27

1.1.8 旧中国参加世博会中收获最丰的一次 28

1.1.9 旧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尾声 30

1.1.10 战火纷飞:中国仍派人参与1939年美国世博会 31

1.2 新中国参与的历届世博会概况 32

1.2.1 重返世博会 33

1.2.2 水源开发与利用的世博会 33

1.2.3 家居科技的世博之行 34

1.2.4 交通与通信为主题的世博会 35

1.2.5 首次获取最佳展馆的世博会 35

1.2.6 寂寞的世博会之行——大阪世界园艺博览会 36

1.2.7 发现时代的世博会 37

1.2.8 海上丝绸之路 38

1.2.9 新的起飞之路——大田世博会 39

1.2.10 海洋——未来的财富 41

1.2.11 人类—自然—科技为内涵的世博会 42

1.2.12 自然的睿智 42

第2章 中国参与世博会中的“第一次” 45

2.1 中国民间“第一次”参加的世博会 45

2.1.1 中国“第一次”参与世博会——来自民间的徐荣村 46

2.1.2 中国第一次在世博会中得奖——徐荣村的“荣记湖丝” 48

2.2 中国政府“第一次”正式加入世博会 51

2.2.1 中国馆“第一次”亮相——旧中国政府正式参与世博会 51

2.2.2 新中国“第一次”正式参加世博会 57

2.3 中国在世博会上的“第一次” 59

2.3.1 中国“第一次”提倡主办世博会的人——郑观应 59

2.3.2 中国睁眼看世博会的第一人——王韬 62

2.3.3 中国出任国际展览局主席的第一人——吴建民 64

第3章 世博会中的中国企业、商会、政府 67

3.1 世博会中的中国企业 67

3.1.1 旧中国时期中国企业在世博会中的角色 68

3.1.2 新中国时期中国企业在世博会中的角色 75

3.2 世博会上的中国商会 78

3.2.1 旧中国期间中国商会在世博会中的角色:从幕后走向台前 79

3.2.2 新中国期间中国商会在世博会中的角色: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化 82

3.3 世博会上的中国政府 84

3.3.1 旧中国时期中国政府对世博会活动无奈的参与 84

3.3.2 旧中国时期中国政府参与世博会中的积极作用 86

3.3.3 新中国时期中国政府在世博会参与中的积极作用 88

第4章 世博会上的中国参展品 91

4.1 旧中国时期中国的参展品 91

4.1.1 中国在历届世博会中的展品 92

4.1.2 中国展品的总体映象 102

4.2 新中国时期中国的参展品 105

4.2.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展品 105

4.2.2 新中国时期中国展品的总体映象 111

第5章 中国参与世博会花絮 113

5.1 旧中国参与世博会花絮 113

5.1.1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中的“中国儿童” 114

5.1.2 因“国粹”而游行——列日世博会中国馆的插曲 115

5.1.3 茅台酒——“酒香为媒”获“荣誉勋章” 116

5.1.4 留神,中国 118

5.1.5 《芝博琐言》:中国旅游开发概念提出第一人 120

5.2 新中国参与世博会花絮 121

5.2.1 中国馆与10万块长城砖的故事 121

5.2.2 爱知世博会中国展馆的几则花絮 123

5.2.3 上海世博会的未来中国馆:中国展馆的构想花絮——东方之冠 126

第6章 世博会与中国现代化 130

6.1 世博会与中国会展业的现代化 131

6.1.1 推动旧中国展会的现代化 132

6.1.2 新中国展会的现代化 135

6.2 世博会与中国经济的现代化 137

6.2.1 旧中国时期中国参与世博会所引发的经济现代化痕迹 138

6.2.2 新中国期间世博会所带来的经济现代化的触动契机 141

6.3 世博会与中国城市现代化 144

6.3.1 交通设施等软、硬件的提升 145

6.3.2 对文化和环境的改善 147

6.3.3 建筑业整合 148

6.3.4 城市品牌的提升 150

参考文献 152

主编简介 155

感谢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