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现状 6
(一)中国内地的研究现状 6
(二)印度本国的研究现状 7
三、本书的结构安排 15
四、基本研究方法 16
第一章 宪法修正案的合宪性审查的历史 17
一、第一阶段:不予审查阶段 18
(一)Sankari Prasad案判决 18
(二)Sajjan Singh案判决 19
二、第二阶段:矫枉过正——宪法修正案=一般法律 21
三、第三阶段:基本特征基准的确立 23
(一)Kesavananda Bharati案判决 23
(二)Indira Nehru Gandhi案判决 28
四、第四阶段:基本特征基准的巩固与发展 31
(一)Minerva Mills Ltd.案判决 32
(二)Waman Rao案判决 34
(三)A.K.Roy案判决 35
(四)Raghunathrao案判决 36
(五)P.Sambamurthy案判决 38
(六)L.Chandra Kumar案判决 38
(七)Kihoto Hollohan案判决 40
(八)M.Nagaraj案判决 42
(九)I.R.Coelho案判决 43
第二章 宪法修正案的合宪性审查的基础 46
一、审查的必要性 48
(一)修宪程序可能存在重大明显瑕疵 48
(二)修宪权的行使可能越权 50
二、审查的实定法基础 52
(一)宪法是最高法 52
(二)宪法修正案不是普通法律 56
(三)宪法的修正存在程序上的限制 61
(四)宪法的修正存在实体上的限制 69
(五)最高法院作为宪法“解释者”和“守护者” 80
三、审查的学理和实践基础 92
(一)学理基础:自然法学的复兴 92
(二)实践基础之一:“政治问题基准”的淡出 95
(三)实践基础之二:巴基斯坦的经验 97
四、审查的经济和政治基础 99
(一)印巴分治导致的历史遗留问题与失败的社会革命 100
(二)宪法上权力构造的失衡与调整 106
第三章 宪法修正案的合宪性审查的判断标准 113
一、基本特征基准的概念 113
二、基本特征基准的内涵 115
三、基本特征的界定标准 122
(一)特征基准 122
(二)宽度基准 124
(三)运行基准 126
四、基本特征基准的批评及其消解 127
(一)缺乏文本依据与宪法中潜在的证据 127
(二)不确定性与宪法解释 128
(三)侵害“基本特征”与分权制衡 141
第四章 宪法修正案的合宪性审查原则 144
一、合宪性推定原则 144
二、限定性合宪解释原则 146
三、可分性原则 148
四、裁定后向适用原则 150
结论 153
参考文献 157
索引 169
后记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