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与科技成果转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董朝斌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42719300
  • 页数:259 页
图书介绍:

第一节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 3

一、第四种资源 3

第一章 知识经济:四两能够拨千斤 3

二、不同凡响的性质 4

三、道是无形却有形 6

四、知识的进步:开发、利用和扩散 9

五、以知识为基础 10

六、知识经济社会 15

第二节 知识经济的理论探索 19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19

二、建立新的生产函数 20

三、“剩余”的发现 22

四、人力资源理论 25

五、知识登场 :新资源、新产业、新社会 29

六、新增长理论:知识经济的基础? 32

第一节 独领风骚:美国新经济的崛起 40

一、美国新经济的景象 40

第二章 新经济:知识经济的萌芽 40

二、美国新经济立生的原因 45

第二节 安能雌伏:欧盟瞄准新经济奋起直追 48

一、80年代开始落伍 48

二、整体推进,奋起直追 49

三、各显神通,共同发展 52

第三节 痛定思痛:日本的反思和再造 55

一、巨大涨落 56

二、深刻反思 56

三、再图辉煌 58

第四节 穷则思变:印度筹划未来的软件王国 60

一、潜力巨大 61

二、“我们决不可再错过电子革命” 62

第三章 新经济的成长机制 64

第一节 企业是新经济创新的主体 64

一、风险与回报共享 64

二、创新工程的实际组织者 65

三、创新的灵魂是企业家精神 66

四、研究开发投入的持续性 66

五、创新的关键是建立现代公司制度 68

六、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创新 69

第二节新经济的创新机制是市场 72

一、 市场对创新的自组织机制 72

二、完善投资市场,为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74

三、风险投资机制 77

四、市场的网络化 79

第三节 新经济创新环境的建设者是政府 80

一、政府对研究开发的支持 81

二、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82

三、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创新互动 84

四、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 86

第四章 科技成果转与上海经济发展 93

第一节 确立地位 93

一、大势所趋 94

二、必然选择 95

三、内在需要 97

第二节 明确思路 99

一、领导重视,上下一心 100

二、 创造环境,营造机制 101

三、 加强产学研协作,建设科技基础 102

四、健全组织,落实资金 103

五、宏观引导,多元发展 105

第三节 初见成效 106

一、初步建立政策支撑体系 106

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108

三、信息产品制造业支撑力显著增强 109

四、区域经济新热点成为新的增长点 110

五、经济增长方式逐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12

第四节 展望新世纪 113

一、进一步改善上海经济发展环境 113

二、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 114

三、进一步推动上海创新人才高地建设 115

四、进一步推动改革深化 117

第五章 明晰产权: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 119

第一节 构筑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平台 120

一、改革改以深处是产权 120

二、认识产权的魔力 123

三、让激励机制顺畅运转 124

第二节 科技体制改革:研究院所企业化转制的产权跨越 126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围城” 127

二、研究院所:走向市场弄潮去 128

三、向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冲刺 131

第三节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与专利权分配 134

一、遏止知识运用的“公地”效应 135

二、尊重创新规律的专利权分配 140

三、专利期权:先小人后君子 145

第四节 专利入股与技术入股:推进技术要素参与分配 146

一、让专家用脑袋入股 147

二、技术入股仍然任重道远 151

第六章 主体到位: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提 153

第一节 认识主体 153

一、主体的相对性 154

二、主体的时代性 155

第二节 主体到位的标志 156

三、主体的整体性 156

一、主体到位的三个要素 157

二、主体到位的三个指标 162

第三节 实现上海的主体到位 166

一、思路酝酿 166

二、主体塑造 166

三、对上海主体到位的阶段性判断 168

四、促进主体进一步到位的若干措施 171

第一节 历史的选择 176

第七章 政府职能定位: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 176

一、共同的时代命题 177

二、迫切的现实课题 180

三、重要的工作主题 182

第二节 组织与实施 184

一、组织空间 184

二、实施时间 186

第三节 思路的演变 190

一、第一阶段:浮出水面 190

二、第二阶段:登上历史舞台 191

三、第三阶段:驶上快车道 192

第四节 实践与举措 193

一、直接干预:能弱则弱 194

二、间接调控:当强则强 195

第八章 市场竞争力:科技成果转化的导向 204

第一节 生死攸关的战略问题 205

一、把握市场竞争力的源泉 206

二、培植买不来的“命根子” 207

三、研究院所与企业殊途同归 209

四、集聚自身的优势资源 211

第二节 科技企业的市场竞争策略 213

一、高明的创造性毁灭 214

二、创意与市场需求对接 216

三、强强联合与蚂蚁搬家 219

四、酒香也怕巷子深 221

第三节 实现科技与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223

一、技术市场的择优机制 225

二、多元资本市场的支撑 226

三、人才市场的竞争和激励 230

四、服务规范化与信息社会化 231

第九章 文化创新:凝聚科技创新精神 235

第一节 走出观念的沼泽 236

一、体制推进与观念滞后 236

二、上海文化的传统优势 238

三、解放思想,再造创新之魂 239

第二节 打好“中华牌”和“世界牌” 241

一、走出上海,融入全国,融入世界 242

二、关键的问题是人 243

三、不拘一格,构筑人才高地 245

第三节 营造创业者的乐园 248

一、不该抛弃的精神财富 248

二、鼓励,更要学会宽容 249

第四节 人的现代化: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251

一、呼唤科学精神 252

二、促进文化整体更新 254

三、塑造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新人 256

后记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