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站稳脚跟储存后劲》PDF下载

  • 购买积分:2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萧毅敏,史永铭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03001927X
  • 页数:891 页
图书介绍:

本卷旨趣 1

第一篇 企业素质提高技巧 5

第一章 卓越平凡--企业素质大观 5

第一节 关于诀窍与技巧的一点思考--为什么要研究企业素质 5

第二节 走出混沌迷离--何为企业素质 6

第三节 两个定义--企业总体素质与企业要素素质 15

第二章 开拓者的开拓--现代企业家素质论 18

第一节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企业命运与企业家素质 18

第二节 个性、气质与品德修养--企业家的基础素质 21

第三节 开拓与创新--企业家素质核心 23

第四节 远见卓识 运筹帷幄--企业家的决策能力 25

第五节 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企业家的管理水平 28

第六节 博专并具 文理兼通--企业家的知识结构 30

第一节 成败在于人--职工素质与人才 32

第三章 “兵”贵在精--企业职工素质论 32

第二节 “出产品之前先出人才”--职工素质与培训 35

第三节 有才能还必须有干劲--职工素质与激励 37

第四章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企业物质技术素质论 40

第一节 万丈高楼平地起--企业物质技术素质漫谈 40

第二节 成就与不足--我国企业物质技术素质的现状 43

第三节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企业物质技术要素的优化组合 45

第四节 增进素质的两个轮子--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 47

第五章 三分生产 七分管理--企业管理素质论 48

第一节 赋管理以鲜明个性--企业的管理特色 48

第二节 变刚性为柔性--企业管理组织的应变力 51

第三节 跟上时代步伐--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55

第六章 大与小的学问--企业规模素质论 59

第一节 大难小也难--企业规模素质特征 59

第二节 能不能恰到好处--论适度企业规模 62

第一节 加速发展的契机--政府科技管理的作用 68

第七章 创造向上的运行环境--企业素质与政府服务 68

第二节 积累人力资本--政府教育投资的作用 72

第三节 维持竞争秩序--政府经济管理的作用 76

第八章 卓越艰难--论企业素质管理 79

第一节 温故而知新--企业素质管理及其在企业管理学中的地位 79

第二节 困难而充满希望的艺术--企业素质管理的性质与特点 81

第三节 目标 强化 循环--企业素质管理基本方法谈 84

第二篇 企业如何做到心中有数 89

第一章 综合经营决策 89

第一节 产品销售利润 89

第二节 利润总额 89

第三节 产品成本 90

第四节 产品销售收入 92

第五节 工业总产值 93

第六节 产品产量 93

第七节 商品产值 94

第八节 净产值 95

第九节 资金利润率 95

第十节 销售利润率 98

第十一节 产值利润率 98

第十二节 产值资金率 99

第十三节 流动资金利润率 99

第十四节 流动资金周转率 100

第十五节 产值成本率 100

第十六节 产值利税率 101

第十七节 资金利税率 101

第十八节 市场占有率 101

第十九节 产品经济寿命周期 102

第二十节 投资回收期 103

第二十一节 单位生产能力投资 104

第二十二节 投资回收率 104

第二十四节 边际成本 105

第二十三节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105

第二十五节 劳动生产率 106

第二十六节 固定资产产值率 107

第二十七节 固定资产磨损系数 107

第二十八节 固定资产有用系数 108

第二十九节 固定资产更新系数 108

第三十节 出口盈(亏)率 109

第三十一节 安全界限率 109

第三十二节 投资盈利率 110

第二章 计划、统计 、销售业务部分 111

第一节 企业综合生产能力 111

第二节 生产能力综合利用系数 113

第三节 固定资产动用系数 113

第四节 固定资产的负荷系数 114

第五节 预期利润目标下的销量 114

第六节 目标成本 115

第七节 合同完成率 116

第八节 市场复盖率 117

第九节 广告收益率 117

第十节 推销人员数量确定法 117

第十一节 成品占用资金额 118

第十二节 产品产出量 119

第三章 生产组织业务部分 120

第一节 车间产量指标 120

第二节 批量 121

第三节 在制品占用量 124

第四节 生产周期 126

第五节 生产提前期 127

第六节 生产间隔期 129

第七节 生产均衡率 130

第九节 生产节拍 131

第八节 零件配套率 131

第十节 生产节奏 133

第十一节 生产能力建成率 133

第十二节 计划分配率 134

第十三节 产品品种计划完成率 134

第十四节 商品流转速度 135

第十五节 商品差价 136

第十六节 商品比价 137

第十七节 库存商品保证销售天数 138

第十八节 商品流通费用率 138

第四章 财务管理部分 140

第一节 固定资产总额 140

第二节 流动资金总额 141

第三节 生产费用总额 145

第四节 财务收入与支出总额 145

第五节 固定资产折旧率 146

第六节 固定资产大修理基本提存率 147

第七节 固定资产大修理基金提存额 147

第八节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148

第九节 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增长率 148

第十节 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拆除系数 148

第十一节 产品成本差异分配率 148

第十二节 综合平均差价 149

第十三节 固定资产负荷系数 149

第十四节 固定资产有形损耗率 150

第十五节 固定资产无形损耗率 150

第十六节 劳动者固定资产装备系数 151

第十七节 百元总产值生产费用率 151

第五章 劳动、工资部分 153

第一节 出勤率 153

第二节 缺勤率 153

第四节 制度工时利用率 154

第三节 停工率 154

第五节 出勤工时利用率 155

第六节 劳动日利用率 155

第七节 劳动生产率提高百分数 155

第八节 劳动生产率可变指数 157

第九节 企业职工总数 157

第十节 职工人数变动率 157

第十一节 工伤事故频率 158

第十二节 职业病患病率 158

第十三节 日历工日总数 159

第十四节 制度工日数 159

第十五节 出勤工日数 160

第十六节 实际工作工日数 160

第十七节 工资总额 160

第十九节 奖金率 161

第十八节 平均工资 161

第二十节 计件工资单价 162

第二十一节 定员人数 162

第六章 质量、工艺业务部分 164

第一节 工序能力 164

第二节 废品率 165

第三节 废品损失率 166

第四节 产品合格率 166

第五节 成品抽查合格率 167

第六节 成品装配一次合格率 168

第七节 零件抽查合格率 168

第八节 返修率 168

第九节 回用率 169

第十节 产品等级率 169

第十二节 赔偿损失率 170

第十一节 产品有效成分含量 170

第十三节 出厂事故率 171

第十四节 工业品优质品率 171

第十五节 产值质量收入率 171

第十六节 销售成本质量收入率 172

第十七节 质量成本有效率 172

第十八节 质量毛收入成本率 172

第十九节 质量成本节约额 173

第二十节 质量成本水平变化速度 173

第七章 设备、工具、技术管理部分 174

第一节 设备完好率 174

第二节 生产设备数量利用率 174

第三节 生产设备时间利用率 175

第四节 生产设备能力利用率 175

第七节 设备大修理计划完成程序 176

第六节 设备生产率 176

第五节 生产设备综合利用率 176

第八节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效率 177

第九节 设备事故频率 177

第十节 设备作业率 178

第十一节 设备大修理工时返修率 178

第十二节 设备维修费用率 178

第十三节 设备大修理成本 179

第十四节 设备故障停机率 179

第十五节 设备精度指数 179

第十六节 设备修理工作定额 180

第十七节 工具消耗定额 181

第十八节 全(员)年平均竣工面积 182

第十九节 专用工艺装备套数 182

第二十节 生产技术准备周期 183

第二十一节 新工艺新技术采用率 184

第一节 冶金工业企业 185

第八章 不同类型企业的特殊经济数字 185

第二节 煤碳工业企业 190

第三节 电力工业 194

第四节 石油工业 195

第五节 机械工业 196

第六节 建筑材料工业 198

第七节 森林工业 199

第八节 纺织工业 200

第九节 交通运输 201

第三篇 企业物资管理技巧 207

第一章 现代物资管理机能 207

第一节 现代物资管理的基本原理 207

第二节 物资管理的性质和功能 212

第三节 物资供应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215

第四节 物资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216

第五节 物资目录和代码 219

第六节 物资管理体制 221

第二章 物资定量供应标准 228

第一节 物资消耗定额的构成 228

第二节 制订物资消耗定额的基本方法 230

第三节 制订原材料消耗定额的几种方法 232

第四节 物资消耗定额的管理 236

第三章 物资定量储备标准 239

第一节 物资储备定额的分类 239

第二节 时间储备定额的确定 240

第三节 实物储备定额的确定 243

第四节 资金储备定额的确定 248

第五节 物资储备定额的管理 250

第四章 物资计划技巧 251

第一节 编制物资计划的任务和原则 251

第二节 物资需要量的确定 252

第三节 物资供应量的确定 257

第四节 编制物资计划的基本方法 259

第五节 物资需求计划(MRP)的编制 262

第六节 生产维修用主要物资申请计划的编制 265

第五章 物资供应业务技能 270

第一节 物资计划衔接 270

第二节 物资市场衔接 273

第三节 物资市场采购 277

第四节 物资供应计划 281

第六节 物资统计务实 283

第一节 物资统计基础资料 283

第二节 物资供应统计 286

第三节 物质消耗统计 288

第四节 物资供应统计分析 291

第一章 物流概述 297

第一节 物流认识 297

第四篇 企业物流技巧 297

第二节 物流源泉 298

第三节 物流功能 299

第四节 物流范围 300

第五节 物流比较 302

第六节 物流机理 303

第二章 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 308

第一节 企业生产过程的动态分析 308

第二节 企业生产过程的“物质流” 312

第三章 企业物流活动链--供、产、销一体化 314

第一节 供应物流 314

第二节 生产物流 319

第三节 销售物流 321

第四节 回收物流 324

第五节 废弃物流 327

第四章 企业物流系统 328

第一节 企业物流系统具有一般系统模式 328

第二节 企业物流系统构成 331

第三节 企业物流系统网络与目标 334

第四节 企业物流系统的特点 336

第五节 企业物流系统设计 336

第五章 厂内运输与物料搬运 338

第一节 厂内运输 338

第二节 物料搬运 343

第六章 企业物资储存与储存点设置 348

第五篇 企业基本建设技巧 355

第一章 企业基本建设的重要性 355

第一节 企业的发展战略与企业的基本建设 355

第二节 产品的换代战略与企业的基本建设 357

第三节 企业的设备更新战略与基本建设 360

第四节 企业的改建扩建新建与基本建设 361

第一节 企业基本建设方案与方案选择的依据 365

第二章 企业基本建设方案的选择技巧 365

第二节 制订科学的产品方案是企业正确选择基本建设方案的基础 366

第三节 企业基本建设方案选择与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 369

第四节 企业的投资效益分析是企业基本建设方案能否付诸实践的关键 371

第五节 投资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是企业基本建设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 375

第六节 企业基本建设方案选择与周密地分析论证 376

第三章 企业的基本建设与周围环境 379

第一节 企业基本建设与外部的环境系统 379

第二节 企业的基本建设工程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的直接影响 380

第三节 企业基建项目的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 381

第四章 企业基本建设工程的地址选择 383

第一节 厂址选择与国民经济的宏观效益 383

第二节 厂址选择与企业微观经济效益 384

第三节 厂址应该具备的条件 385

第四节 不同厂址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387

第一节 工业建筑设计中的适用、经济、美观三原则 390

第五章 企业基本建设工程的设计经济 390

第二节 工业建筑设计的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 392

第三节 企业基建工程的总平面图设计经济 394

第四节 建设项目中的厂房建筑设计经济 396

第五节 企业基建工程中的工艺设计 399

第六章 企业基建工程中的造价预算 402

第一节 企业基建工程的造价预算与投资管理 402

第二节 企业基建工程造价的构成 403

第三节 建筑和设备安装工程的工料消耗额的确定 405

第四节 企业基建工程造价预算的编制 407

第五节 企业基建工程预算编制过程的管理 408

第七章 企业筹措基本建设资金中自我挖潜的渠道 410

第一节 企业基本建设中所需资金量的分析 410

第二节 企业的自我积累能力是企业筹措基本建设资金的基础和出发点 411

第三节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费的科学提取是企业从内部挖掘资金潜力的基本渠道 413

第四节 企业内部的开源节流是企业挖掘资金潜力的重要渠道 416

第八章 企业向社会筹措基本建设资金的途径与选择 417

第一节 企业向社会筹措建设基金的准备 417

第二节 企业筹措建设资金中股票和债券的国内发行 418

第三节 企业筹措建设资金中的银行中长期贷款 419

第四节 可供企业利用的外国资金形式 420

第五节 企业利用外资中的限制与风险 422

第六节 企业利用外资过程中对外资的形式、条件和偿还方式的选择 423

第七节 企业对基本建设中所借债务偿还方式的分析与选择 426

第九章 企业对基本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 431

第一节 企业基本建设工程造价的本质属性 431

第二节 从工程的效用和工程的成本关系中寻找控制造价的途径 433

第三节 控制建设工程的施工进度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途径 435

第四节 提高设计的科学性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基本办法 436

第五节 降低工程造价的其他办法 438

第十章 企业对基建工程施工的管理与控制 441

第一节 企业对基建工程施工的管理 441

第二节 企业对基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和工期控制 444

第三节 企业对基建工程竣工后的验收和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447

第六篇 企业生态环境优化技巧 451

第一章 鱼水相依 浑然一体--企业是生态经济的有机体 451

第一节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451

第二节 工业企业也是生态经济有机体 453

第三节 三种再生产的有机统一 456

第四节 四种功能结为一体 457

第二章 良性循环 充满活力--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要素与功能 462

第一节 以人为主体的人工生态系统 462

第二节 人的生态是核心 环境问题是关键 464

第三节 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 465

第四节 四大洪流 川流不息 467

第三章 利在当代 功在后世--企业现代化建设的生态环境观 472

第一节 一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 472

第二节 一项基本国策 473

第三节 一项战略任务 475

第四节 一个重要原则 478

第四章 双管齐下 两全其美--企业生产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步发展 482

第一节 同步发展的战略方针 482

第二节 三个效益相统一的生产经营原则 484

第三节 实现同步发展的主要对策 488

第五章 自毁家园 切莫重犯--企业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493

第一节 现代企业物质文明的包袱 493

第二节 企业的废气与大气污染 496

第三节 企业的废水与水污染和水危机 500

第四节 企业的固体废物与噪声污染 503

第六章 合理利用 富厂裕民--企业有效地充分利用能源资源 507

第一节 一个严重痼疾 507

第二节 一条基本原因 510

第三节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 512

第一节 现代企业生产的大趋势 515

第七章 变废为宝 化害为利--企业废物资源综合利用 515

第二节 现代企业的重要经济活动 520

第三节 废物综合利用的基本内容和主要途径 524

第四节 加强综合利用的指导与管理 527

第八章 防患未然 事半功倍--企业管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530

第一节 企业管理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重大作用 530

第二节 企业管理的重要原则 532

第三节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534

第九章 当务之急 化险为夷--强化企业生态环境管理 539

第一节 必须强化企业生态环境管理 539

第二节 企业生态环境管理的职能、任务和制度 543

第三节 运用经济和法制手段强化企业生态环境管理 545

第十章 光荣使命 任重道远--企业生态环境发展战略 549

第一节 传统发展战略与人类生态环境前景争论 549

第二节 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战略 552

第三节 “清洁文明工厂”与“花园式企业” 554

第十一章 兴衰荣辱 人人有责--提高广大职工的生态环境意识 558

第一节 现代文明的先进观念 558

第二节 造就大批新型的生态经济企业家 561

第三节 强化职工生态环境意识的主要途径 562

第七篇 企业档案的精管与妙用 567

第一章 信息精华 企业瑰宝--企业档案与企业档案工作 567

第二章 立卷归档 集全选精--企业档案的收集 569

第一节 档案的建立收集关系着企业的兴衰 569

第二节 企业家珍的“胎养胎教” 570

第三节 企业文件材料的归档制度 574

第四节 精选细收 及时归档 579

第三章 梳理组编 珠联璧合--企业档案的整理 584

第一节 理清联系 管用相宜 584

第二节 纵系横列 体系严整 587

第三节 分类组卷 各列其位 594

第四节 编号成目 一览无遗 601

第四章 筛分优选 瑰宝生辉--企业档案的鉴定 611

第一节 分清玉石的重要环节 611

第二节 依据、原则与标准 613

第三节 企业档案保管期限表 616

第四节 鉴定方法和步骤 619

第五章 科学保管 精心养护--企业档案的保管 624

第一节 保证安全 服务利用 624

第二节 井然有序 存取便利 626

第三节 对症防治 益寿延年 634

第四节 保密制度与检查制度 643

第六章 浓缩提炼 规范标引--企业档案的标引技术 645

第一节 企业档案文献的主题分析 645

第二节 企业档案的分类标引 649

第三节 企业档案的主题标引 655

第一节 企业档案的著录 663

第七章 编目索引 按图索骥--企业档案的检索 663

第二节 企业档案的检索工具 668

第三节 企业档案文献的查找 673

第八章 开发宝藏 创造效益--企业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681

第一节 企业档案工作的中心环节 681

第二节 企业档案的流通管理 683

第三节 企业档案研究与文献编纂 687

第九章 计量分析 有的放失--企业档案的统计 692

第一节 企业档案统计的任务和要求 692

第二节 企业档案统计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693

第三节 企业档案统计的内容 696

第十章 面向未来 走向世界--企业档案工作现代化 705

第八篇 企业实用写作技巧 713

第一章 调查报告是企业领导的决策依据 713

第一节 调查报告的作用 713

第二节 调查报告的种类 714

第三节 怎样进行调查研究 715

第四节 调查报告的结构 718

第五节 写作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 721

第二章 计划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指路灯 723

第一节 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 723

第二节 计划写作的要求与格式 724

第三节 制订计划的基础工作 727

第四节 产品开发计划 729

第五节 生产计划 730

第六节 生产作业计划 731

第七节 劳动工资计划 734

第八节 物资供应计划 737

第九节 成本计划 738

第十节 财务收支计划 741

第三章 总结是企业前进的动力 744

第一节 总结的含义、种类和作用 744

第二节 总结的写作 745

第三节 写总结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747

第四章 行政公文是企业行使权力的书面形式 748

第一节 规划 748

第二节 章程 749

第三节 条例 750

第四节 纪要 751

第五节 批复 751

第六节 批转 752

第七节 转发 753

第八节 请示 753

第九节 报告 754

第十节 意见 755

第十一节 决定 756

第十二节 办法 757

第十四节 规定 758

第十三节 细则 758

第十五节 通告 759

第十六节 通知 760

第十七节 通报 761

第十八节 表彰 762

第十九节 处分 762

第二十节 公约 763

第二十一节 公函 763

第二十二节 启事 764

第五章 讲话稿是企业领导者意图的文字再现 765

第一节 讲话稿的种类及其特点 765

第二节 讲话稿的结构 766

第三节 写讲话稿的要求 766

第六章 合同是企业维护合法权利的卫士 768

第一节 合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768

第二节 购销合同写作 771

第三节 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写作 773

第四节 保险合同写作 778

第五节 涉外经济合同写作 780

第七章 简报是企业内部的情报员 783

第一节 简报的作用和种类 783

第二节 简报的具体写法 784

第三节 写简报的要求 785

第八章 说明文是企业特派的产品讲解员 786

第一节 企业应用说明文的种类和写作 786

第二节 写作企业应用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 789

第九章 诉讼是企业维护自身权益的代言人 791

第一节 诉讼文书的特色 791

第二节 民事起诉状 792

第三节 民事答辩状 795

第四节 民事反诉状 796

第五节 民事上诉状 797

第六节 民事申诉状 798

第十章 书信是企业内外交往的信使 799

第一节 书类 799

第二节 信类 804

第九篇 企业自我“造血”技巧 811

第一章 总论:时代的挑战与企业教育的重要性 811

第一节 企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812

第二节 企业教育的经济功能 816

第三节 企业教育是现代化社会的战略支柱 819

第二章 企业教育的基本范畴 823

第一节 学会生存:终身教育理论对企业教育的启示 823

第二节 培养第一流的“乐队指挥” 829

第三节 企业现代化和企业现代化人 838

第三章 企业教育的性质、特征和结构体系 845

第一节 企业教育的性质 845

第二节 企业教育的特征 849

第三节 企业教育的结构体系 851

第四章 企业教育的基本内容 857

第一节 企业智力资源的开发 857

第二节 企业科技队伍的建设 863

第五章 企业首脑应具备的大教育观 867

第一节 企业家的人才价值观 867

第二节 企业家的教育竞争观 869

第三节 企业家的教育战略观 871

第六章 增强企业教育投资的意识 876

第一节 企业的教育投资也是重要的经济投入 876

第二节 增强企业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的途径和关键 879

第七章 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和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 882

第一节 现代企业发展的新趋势与企业教育对策 882

第二节 现代企业教育新观念的树立 887

第三节 迈向90年代和21世纪的企业教育 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