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宝智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118024961
  • 页数:475 页
图书介绍:

第1章 计算机网络的若干热点问题 1

1.1计算机通信网的发展 1

1.1.1三网融合 1

1.1.2移动通信 3

1.2电信网的发展 5

1.2.1 电信网的演进趋势 5

1.2.2我国电信网的战略转型 8

1.3计算机网络的技术热点 15

1.3.1网络交换的发展 15

1.3.2IP电话的原理及关键技术 21

1.3.3无线网络 24

1.4 Internet的热点 26

1.4.1电子商务 26

1.4.2远程教育 34

1.4.3网络安全 38

第2章 计算机网络通信基础 43

2.1数据传输的编码基础 43

2.1.1有线和无线通信码型 43

2.1.2光纤通信码型 46

2.1.3频率、频谱和带宽 48

2.2数字传输的电子学基础 49

2.2.1概述 49

2.2.2数字传输中的常见电平标准 50

2.2.3数字传输基础 52

2.2.4模拟传输基础 55

2.2.5复用技术 57

2.2.6光纤传输基础 58

2.3数字数据交换技术 59

2.3.1电路交换 60

2.3.2报文交换 64

2.3.3分组交换 66

2.4差错控制 69

2.4.1差错控制方法和特征 69

2.4.2检错码基本概念 69

2.4.3常用的检错码 70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74

3.1参考模型 74

3.1.1OSI参考模型 74

3.1.2TCP/IP参考模型 78

3.1.3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比较 80

3.2物理层 81

3.2.1物理层接口 81

3.2.2SONET/SDH 86

3.2.3ISDN 90

3.3数据链路层 92

3.3.1数据链路层设计问题 92

3.3.2协议描述和验证 98

3.3.3数据链路层示例 102

3.4网络层 105

3.4.1网络层设计的有关问题 105

3.4.2网络路由 106

3.4.3流量控制 112

3.5传输层*119++3.5.1传输服务 119

3.5.2传输协议的要素 122

3.6应用层 123

3.6.1 WWW 123

3.6.2超文本传送协议 128

3.6.3 WWW搜索引擎 135

3.6.4电子邮件 137

3.7网络管理 145

3.7.1SNMP协议 145

3.7.2网络管理技术 150

第4章 千兆以太网 156

4.1计算机网络分类 156

4.2局域网 157

4.2.1局域网拓扑结构 157

4.2.2局域网体系结构 157

4.3快速以太网 163

4.3.1概述 163

4.3.2协调子层(RS)和介质无关接口(MII) 167

4.3.3介质和拓扑结构 177

4.4交换式以太网 193

4.4.1第2层交换定义 193

4.4.2交换式以太网的配置 193

4.4.3 VLAN 194

4.5千兆位以太网 197

4.5.1概述 197

4.5.2100Mb/s和1000Mb/s以太网之间的主要区别 199

4.5.3千兆位MAC操作 200

4.5.4协调子层和千兆位介质无关接口 205

4.5.51 000BASE-X的自动协商 214

4.5.6千兆以太网全双工操作 215

4.5.7千兆以太网流量控制 215

4.5.8千兆以太网物理层技术 219

4.5.9以太网比较 220

4.6 10G以太网 221

4.6.110G以太网基本指标 221

4.6.210G以太网发展趋势 221

4.6.3标准化工作 222

4.7无线网络 222

4.7.1无线局域网 222

4.7.2WAP 224

4.7.3HiperLAN 226

4.7.4蓝牙技术 227

4.8光纤通道 230

4.8.1概述 230

4.8.2光纤通道标准 231

4.8.3技术对比 231

4.8.4光纤通道系统 232

4.8.5光纤通道网络 234

第5章 ATM与MPLS 235

5.1ATM的基本概念 235

5.1.1ATM概述 235

5.1.2ATM协议模型 236

5.1.3ATM的逻辑连接 240

5.1.4虚通路标识符VCI和虚通道标识符VPI的转换 242

5.1.5ATM信元的结构 244

5.2 ATM适配层 245

5.2.1AML层的子层 245

5.2.2AAL1协议 247

5.2.3AAL2协议 248

5.2.4AAL3/4协议 248

5.2.5AAL5协议 250

5.3 ATM通信量管理 251

5.3.1ATM通信量的特点 251

5.3.2ATM通信量管理中的一些重要参数 254

5.3.3ATM服务的5个种类 255

5.4 ATM的安全 257

5.4.1ATM安全概况 257

5.4.2ATM安全服务 258

5.4.3ATM安全发报 262

5.4.4小结 262

5.5 MPLS 262

5.5.1MPLS概述 262

5.5.2MPLS原理 265

5.5.3MPLS的流量工程 270

5.5.4MPLS的QoS 273

第6章 TCP/IP互联网 275

6.1互联网的含义 275

6.2 IP协议 276

6.2.1IP地址 276

6.2.2IP数据报的格式 282

6.2.3IP层处理数据报的流程 285

6.3地址解析 288

6.3.1基本概念 288

6.3.2从互联网地址到物理地址 288

6.3.3动态联编 289

6.3.4从物理地址到互联网地址 290

6.3.5RARP协议 290

6.3.6RARP服务器 291

6.3.7地址解析报文 291

6.4域名系统 292

6.4.1基本概念 292

6.4.2TCP/IP互联网域名 293

6.4.3域名解析 294

6.4.4域名服务器报文 297

6.5 Internet路由协议 299

6.5.1两类路由协议 299

6.5.2内部网关协议IGP 300

6.5.3外部网关协议 307

6.5.4无类型域间路由选择(CIDR) 309

6.6 ICMP、IGMP协议 310

6.6.1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310

6.6.2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 313

6.7下一代的网际协议IPv6(IPng) 316

6.7.1IPv6概述 316

6.7.2IPv6基本首部格式 317

6.7.3IPv6的地址空间 319

6.7.4IPv6的扩展首部 322

6.7.5ICMPv6 324

6.8VPN原理 325

6.8.1VPN的基本概念 325

6.8.2VPN的隧道协议 325

6.8.3VPN的隧道技术 328

6.8.4VPN的安全性 329

6.8.5IPsec协议 330

6.8.6VPN的QoS 332

6.8.7VPN应用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332

6.9IP电话原理与标准 333

6.9.1《IP电话/传真业务总体技术要求》的主要内容 333

6.9.2关于H.323、SIP、MGCP、H.248和软交换 337

第7章 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 343

7.1传输介质概述 343

7.1.1用途及特点 343

7.1.2性能指标 345

7.1.3规格型号 347

7.2网卡 348

7.2.1网卡概述 348

7.2.2网卡基本概念和原理 348

7.2.3网卡种类 349

7.2.4网卡结构 352

7.2.5典型网卡举例 353

7.3中继器 354

7.3.1中继器概述 354

7.3.2中继器的共同特征 356

7.3.3安全特性 356

7.3.4智能上行连接模块 358

7.4网桥 359

7.4.1透明网桥 360

7.4.2源路由网桥 362

7.5路由器 362

7.5.1路由器功能 362

7.5.2路由器分类 363

7.5.3路由器实现技术 364

7.6交换式互联设备 366

7.6.1概述 366

7.6.2交换机交换机制 367

7.6.3交换机通信机制 367

7.6.4生成树标准(Spanning Tree) 367

7.6.5交换机的流量控制 367

7.6.6VLAN虚拟网 368

7.6.7MII标准 368

7.6.8Port Truncking功能 368

7.6.9交换网络管理 368

7.6.10代表设备 369

7.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概述 371

7.7.1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 371

7.7.2综合布线系统的子系统 371

7.8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等级 375

7.8.1设计等级 375

7.8.2设计要领 376

7.8.3设计标准 376

7.9工作区子系统 377

7.9.1设计要求 377

7.9.2确定信息插座的数量和类型 377

7.10水平子系统 377

7.10.1设计要求 377

7.10.2水平子系统布线的拓扑结构 378

7.10.3水平子系统布线的距离 378

7.10.4水平布线线缆类型 379

7.10.5水平子系统设计步骤 379

7.11干线(垂直)子系统 381

7.11.1设计要求 381

7.11.2干线子系统布线的拓扑结构 382

7.11.3干线子系统布线的距离 382

7.11.4干线子系统布线电缆线类型 383

7.11.5干线子系统设计步骤 383

7.12设备间子系统 386

7.12.1设计要求 386

7.12.2设备间设计方法 387

7.12.3配线间设计方法 388

7.12.4二级交接间设计方法 388

7.13管理子系统 388

7.13.1设计要求 388

7.13.2设计步骤 389

7.13.3管理标记 390

7.14建筑群子系统 391

7.14.1设计要求 391

7.14.2设计步骤 392

7.14.3电缆布线方案 394

第8章 Web数据库开发技术 396

8.1网络应用计算模型 396

8.1.1多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分析 396

8.1.2四层安全C/S结构 402

8.2 Web数据库编程模式 404

8.2.1常见模式 404

8.2.2ASP、PHP与JSP比较 407

8.3 VBScript 411

8.3.1VBScript描述 411

8.3.2VBScript代码元素 411

8.3.3VBScript数据类型 411

8.3.4VBScript变量 412

8.3.5VBScript常数 413

8.3.6VBScript运算符 413

8.3.7VBScript常用语句 414

8.3.8VBScript过程 414

第9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 416

9.1网络安全技术综述 416

9.1.1网络安全概述 416

9.1.2常见攻击策略 418

9.1.3网络安全规范 421

9.1.4实现网络安全的方法和工具 423

9.2加密算法与应用 424

9.2.1概述 424

9.2.2分组密码 424

9.2.3 RSA公钥密码 436

9.2.4加密技术应用 439

9.3数字签名 440

9.3.1身份验证与数字签名 440

9.3.2哈希函数 441

9.3.3数字签名标准(DSS) 443

9.3.4密码协议 444

9.4证书系统 445

9.4.1常用证书系统特性比较 445

9.4.2分布式证书系统的设计 447

9.4.3网络的分布式安全应用框架 448

9.5防火墙技术 449

9.5.1防火墙的含义 449

9.5.2防火墙的种类 449

9.5.3防火墙的结构 451

9.5.4主流防火墙技术 453

9.5.5防火墙的安全漏洞 453

9.5.6防火墙的发展 454

9.5.7典型防火墙系统 455

9.6网络安全模型 457

9.6.1模型体系结构 457

9.6.2网络安全服务层次模型 458

9.7通信网的安全问题 459

9.7.1通信网和信息安全含义 459

9.7.2通信网面临的安全威胁 459

9.7.3通信网安全的核心——信息安全 460

9.7.4通信网安全的层次结构 462

9.8安全技术应用 462

9.8.1电子商务的安全平台PKI 462

9.8.2网络安全的实施 467

9.8.3 SET安全协议 469

附录信息安全标准相关组织及标准 472

参考文献 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