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润杰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1553705
  • 页数:37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一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1

(一)哲学 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5

(三)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 7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 1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 17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 22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25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实践 25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26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哲学中的主导地位 27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29

五 学好哲学,终生受益 3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功能 32

(二)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37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人的实践活动 42

一 物质与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 42

(一)物质范畴的历史演进 42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47

(三)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52

(一)实践是以改造物质世界为目的的对象化活动 57

二 人的实践与物质世界 57

(二)实践的结构和基本形式 60

(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63

三 人的意识与物质世界 64

(一)意识的起源 64

(二)意识的本质 68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71

四 世界的统一性 76

(一)关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不同认识 76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77

(一)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83

一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83

第三间是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83

(二)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85

(三)世界的普遍联系与系统 87

二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90

(一)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陈代谢 90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辩证过程 92

(三)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93

三 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及其实质和核心 95

(一)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构成 95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96

(一)辩证矛盾的含义 100

第四章 对立统一规律 100

一 辩证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100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 101

二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07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局长中的作用 107

(二)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10

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12

(一)矛盾的普遍性 112

(二)矛盾的特殊性 113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16

(一)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 120

四 矛盾局长的不平衡性 120

(二)研究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方法论意义 123

第五章 质量互变规律 126

一 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 126

(一)质 126

(二)量 128

(三)度 128

二 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关系 130

(一)量变和质变 130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31

(三)质量互变规律的普遍性 133

(一)量变和质变的多样性 134

三 量变和质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34

(二)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 136

(三)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139

第六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143

一 肯定和否定 143

(一)事物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143

(二)辩证的否定 145

(三)对一切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147

二 否定之否定 148

(一)否定之否定的基本内容 148

(二)事物局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51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53

三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57

(一)新事物和旧事物 157

(二)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必然性 158

(三)正确以待新事物 159

第七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63

一 原因和结果 163

(一)原因和结果及因果联系的特点 163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64

(三)因果联系的多样性 165

(四)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165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166

二 必然性和偶然性 166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67

(三)按照必然规律办事也要估计各种偶然因素 169

三 可能性和现实性 170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170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72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73

四 内容和形式 174

(一)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174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175

(三)坚持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原理,促进事物的发展 176

五 现象和本质 177

(一)现象和本质和含义 177

(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178

(三)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180

第八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184

一 集训的本质 184

(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84

(二)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188

(三)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的特点 194

二 认识的辩证运动 199

(一)从实践到认识的运动 199

(二)从认识到实践的运动 204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07

三 认识中排理性因素及其作用 212

(一)认识的非理性因素 212

(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的作用 213

第九章 零点理 218

一 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 218

(一)真理是客观的 218

(二)真理和谬论 221

(三)真理的价值性 223

二 真理的相对性的绝对性 227

(一)真理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227

(二)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228

三 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的作用 231

(一)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31

(二)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35

四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 237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38

第十章 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本质 242

一 两种对立的社会历史观 242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42

(二)中华民族主义历史观的根本缺陷 244

(三)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 246

二 人类社会生成与发展的基础 251

(一)地理环境 252

(二)人口因素 254

(三)生产方式 256

三 社会历史进程的基本特点 259

(一)社会规律的决定性与人的主体能动性 259

(二)社会历史进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263

(三)社会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265

第十一章 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271

一 社会的经济结构 271

(一)生产力 271

(二)生产关系 275

(三)阶级 277

二 社会的政治结构 281

(一)政治上层建筑的内容及其核心 281

(二)国家 282

(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288

三 社会的观念结构 290

(一)社会的观念的构成 290

(二)社会意识诸形式 294

(三)精神生产及其特点 299

(四)精神生产中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301

(五)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303

一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309

(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运动的规律 309

第十二章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与动力 309

(二)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矛盾运动的规律 313

(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阶级斗争与社会变换 316

二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24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 324

(二)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 325

(三)科技革命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9

三 社会历史演进的主体动力 332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32

(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335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39

(一)社会进步的必然性和复杂性 343

第十三章 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343

一 社会进步 343

(二)社会进步的综合性 345

(三)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 347

二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348

(一)人的本质 348

(二)人的价值 353

(三)中国传统哲学理想人格理论的现代意义 355

三 共产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 362

(一)共产主义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362

(二)人的自由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 365

(三)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