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篇 社会生产过程 3
第一章 社会生产与再生产 3
第一节 社会生产的构成要素 3
一、生产和需要 3
二、生产的物质过程 4
三、生产的社会过程 7
第二节 社会生产的总过程 10
一、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基本环节 10
二、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辩证关系 11
三、社会分工和生产的社会化 13
第三节 生产和再生产 14
一、再生产的含义 14
二、再生产的类型 16
三、扩大再生产的模式 18
第四节 社会生产的历史过程 19
一、农业经济时代 19
二、工业经济时代 22
三、知识经济时代 24
第二章 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经济形式 29
第一节 社会经济运行的各种形式 29
一、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水平的规律 29
二、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不同社会形式 31
三、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34
第二节 商品 36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36
二、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41
第三节 货币 43
一、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43
二、货币的本质 48
三、货币的职能 49
四、货币形式与货币制度的演变 53
五、货币流通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 58
第四节 信用 61
一、信用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 61
二、商业信用 64
三、银行信用 64
四、证券 65
第五节 价值规律 67
一、价值规律的含义 67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68
第三章 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 72
第一节 供求与市场 72
一、供给与需求 72
二、市场的内涵及其功能 75
三、市场机制与资源配置 76
第二节 市场体系 78
一、市场体系的基本构成 78
二、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 79
三、各类市场的运行特点与基本功能 80
第三节 市场机制的运行 84
一、对市场机制的总体认识 84
二、市场机制的一般运行过程 86
三、市场机制的具体运行过程 89
第二篇 社会经济制度 95
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95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 95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95
二、资本价值增殖的前提 96
三、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98
四、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下的工资 102
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103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分配 103
二、利润的分解 107
第三节 资本积累 112
一、资本积累的源泉 112
二、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113
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演变 117
第一节 私人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 117
一、私人垄断资本的形成 117
二、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 120
三、垄断资本与中小企业 123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26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26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127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132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步作用 134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 134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与历史局限性 136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138
第六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4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41
一、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 141
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44
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147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 14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149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153
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形式 15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分配形式 157
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基本内容 157
二、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159
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形式 161
一、经济体制同经济制度的区别与联系 164
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及其发展完善 164
第一节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 164
二、影响经济体制的主要因素 167
第二节 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实践中的矛盾 169
一、传统体制的形成与特征 169
二、传统体制与实践的矛盾 17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178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同模式 178
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181
第三篇 微观经济运行 189
第八章 企业经济活动 189
第一节 企业的成本和收益 189
一、企业的成本 189
二、企业的收益 192
三、成本-收益比较 192
一、生产要素替代 193
第二节 企业的经济行为 193
二、扩大再生产 195
三、技术创新 196
第三节 企业资金的筹集和运用 197
一、企业资金的筹集 197
二、企业资金的运用 198
三、企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200
第四节 企业组织 203
一、企业产权制度 203
二、企业组织的主要类型 205
三、国有企业组织与经营机制的创新 210
第九章 个人经济行为 214
第一节 个人消费行为 214
一、个人可支配收入 214
二、个人消费选择 215
三、个人消费与储蓄 218
一、个人投资行为的含义 219
第二节 个人投资行为 219
二、个人资产形式的选择 220
三、个人资产形式的调节机制 222
第三节 个人就业行为 224
一、劳动供给行为 224
二、劳动力流动 226
三、人力资本 228
第十章 市场结构与市场运行 232
第一节 市场类型 232
一、完全竞争市场 232
二、完全垄断市场 233
三、垄断竞争市场 234
四、寡头垄断市场 235
第二节 不同市场条件下的经济效率 237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 237
三、垄断竞争市场的优点和缺点 239
二、完全垄断市场的缺陷 239
四、寡头垄断市场的优点和缺点 240
第三节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241
一、市场失灵的表现及其原因 241
二、微观经济政策 243
第四篇 社会经济发展 247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247
第一节 经济增长 247
一、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247
二、经济增长方式 250
三、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 252
第二节 经济发展 254
一、经济发展的含义 254
二、二元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 255
三、经济发展和工业化 256
四、经济发展和城市化 258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60
一、经济增长的外部性 260
二、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261
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64
第十二章 产业结构与产业地区布局 269
第一节 产业结构及其演变规律 269
一、产业划分和产业结构 269
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 270
三、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273
第二节 产业发展的地区布局 276
一、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276
二、产业地区布局的原则 277
三、地区经济分工与结构优化 279
第三节 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政策 281
一、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281
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282
三、产业政策 284
第五篇 宏观经济运行 291
第十三章 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 291
第一节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291
一、社会总供给的含义及其构成 291
二、社会总需求的含义及其形成 292
第二节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决定 294
一、社会总供给的决定 294
二、社会总需求的决定 296
三、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98
第三节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均衡与非均衡 301
一、总量平衡公式 301
二、社会总供求的均衡条件 301
三、社会总供求失衡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 303
一、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 307
第一节 政府与经济活动 307
第十四章 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 307
二、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内容 309
第二节 财政收支与财政政策 312
一、总量平衡中的财政 312
二、财政赤字 313
三、财政政策 315
第三节 货币流通与货币政策 317
一、货币需求和货币政策 317
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20
三、货币供应量的调节 322
第十五章 经济运行与社会保障 324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目标 324
一、公平与效率 324
二、风险、社会安全与社会保障制度 326
三、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327
一、社会保险 329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内容 329
二、社会救助 331
三、社会福利 334
第三节 社会保障机制 335
一、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 335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 337
三、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339
第六篇 国际经济关系 345
第十六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关系 345
第一节 国际分工与交换 345
一、国际分工的理论分析 345
二、国际分工的形式 346
三、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 347
第二节 国际贸易关系 349
一、贸易条件及其变化 349
二、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 352
三、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贸易关系 353
第三节 国际资本流动 355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形式 355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结构 357
三、汇率制度 359
第十七章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 362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362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362
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 363
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66
第二节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68
一、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内容和特点 368
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格局 370
第三节 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趋势 376
一、和平与发展 376
二、竞争中的合作 378
第十八章 对外开放与对外经济发展战略 381
第一节 开放经济与经济发展 381
一、内向与外向的发展模式 381
二、国际经济关系新格局与外向战略 384
三、利用外资和民族工业的发展 386
四、对外债务与发展援助 388
第二节 外向战略的模式选择 390
一、进口替代战略 390
二、出口导向战略 392
三、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的结合 394
第三节 对外开放的地区布局 396
一、经济特区 396
二、经济开放区 397
三、全方位对开放战略 398
第一版后记 400
第二版后记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