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札记 1
一 释“居”(附释“虚”、“许”) 1
二 释“污”、“解手” 3
三 释“孛相(白相、鼻相、薄相)” 6
四 释“回(廻、迴)” 12
五 释“便” 15
六 释“杀(煞、?、萨、?)” 17
七 释“交关”、“行情行市” 20
八 释“做十五(做三五、做舍母)” 23
九 释“埭” 25
十 释“通” 26
十一 释“墨” 27
十二 释“几化、多化、场化、来海” 28
“何”与“何物” 36
释“什么” 46
第二人称“贤、仁、恁、您”语源试探 53
一 引言 53
二 《聊斋俚曲集》的“您、恁” 54
三 今方言中“您”的用法 56
四 金人诸宫调中的“您、恁、贤” 57
五 佛经中的尊称“仁、贤首” 59
六 初步假设 63
复数人称代词词尾“家、们、俚” 65
一 家 65
二 们(懑、满、瞒、每、伟) 66
三 俚(笃、得、特、赖、辣、伲、那) 69
关于表谦称的“儿(女儿)、新妇、某” 73
一 儿、女儿;新妇 73
二 某 78
《金瓶梅》人称代词的特点 83
广州方言词考释 87
一 乜、咩 87
二 点 90
三 边、便、道 91
四 嗰、嘅、? 93
五 咁、噉 99
六 野、嘢 101
七 啲、哋 108
八 响 113
广州话时间词“家下、而家” 117
广州话近指词“呢”的语源 124
一 武鸣壮语借用汉字“你”来写壮语近指词 125
二 贵州高坝侗语和黔东苗语的指示词和第二人称代词同音同源 126
三 东莞清溪客话的近指词和表复数表领属格的第二人称首字同音,都写作“惹” 127
四 雷州半岛高州话、化州话、信宜话以“己、你”作指示词 129
五 湖北随州话用“你那”作指示词 130
从客家话表示“这里、那里”的处所词谈起 132
一 梅县表示“这里”的“□□εi3εi3” 133
二 秀篆表示“这里、那里”的“□li7”和“□n1” 135
三 河源表示“这里”的“□子 it7 ts?0” 136
四 西河表示“这里”的“□定 ti3t‘aη56” 137
海南方言量词[mo]考 140
一 量词[mo]来自古阳入调 140
二 量词[mo]可兼有指示词和领属助词等多种用法 141
三 量词[mo]来源于“物” 144
一 近指词“即” 147
闽南方言常用指示词考释 147
二 近指词“则、遮” 151
三 远指词“迄” 152
四 远指词“赫、遐” 154
粤、客、闽代词比较研究 157
一 粤、客、闽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的比较 157
二 粤、客、闽代词语源探讨 159
“兀底、兀那”考 163
一 关于“兀底、兀那”来源的几种说法 163
二 白话文献中“兀”的异读和对音 164
三 山西话指示词“兀” 165
四 “兀底、兀那”的构词形式 169
指示词“者、这”考 172
一 “者”和“这”是否源和流的关系 172
二 从今官话方言读音看,“这”来自古入声 173
三 “者、这”在文献中和入声字“拓、则、只”通用 175
四 武鸣壮语借用汉字“则”可表指示义 181
五 福清话指示词“者”和量词“隻”同音,厦门话指示词“则”和量词“隻”同音 182
六 结论:“者”、“这”来自“隻”,和古韵书反切及今方言语音相合;量词“隻”演变为指示词,和量词“个”演变为指示词属同类现象 190
汉语方言代词研究 193
一 疑问词和处所词 193
二 疑问词和指示词 196
三 第三人称代词和指示词“兀、那、个” 197
四 复数人称代词的词尾 199
五 指示词和量词、领属助词的关系 202
词头“圪、阿”探源 207
一 词头“圪、阿”的用法 207
二 少数民族语言中词头“a、qa”的用法 211
三 词头“阿、圪”或“a、qa”都来源于量词“个” 216
从姑苏、无锡说起 222
一 姑苏 222
二 无锡 226
从“美兰”机场说起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