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定义 1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课题--本书的构思 3
第三节 研究对象 8
第一部 犯罪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15
第一章 犯罪者的人格结构 15
第一节 素质论的探讨 15
第二节 根据精神分析理论的探讨 23
第三节 根据学习理论的探讨 32
第四节 代小结--自我实现与动机成长 36
第二章 犯罪者的类型 39
第一节 类型化的困难 40
第二节 形形色色的类型论 42
第三节 基本的理论类型 54
第三章 犯罪者的人格形成 55
第一节 预备性考察 55
第二节 人格的不完全社会化 58
第三节 影响人格形成正常进行的文化因素 63
第四节 影响人格形成正常进行的家庭因素 66
第五节 学校、工作场所、近邻方面的因素 74
第六节 在临床中解释犯罪者人格形成的注意要点 77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79
第四章 形成犯罪情景的心理 79
第二节 发生犯罪情景的机能条件 84
第三节 犯罪行为发生的类型 87
第四节 犯罪行为的深度 94
第二部 犯罪的临床 98
第五章 对犯罪者的心理论断 98
第一节 论断的意义 98
第二节 论断的应有态度 98
第三节 论断的实际 100
第四节 对犯罪者论断中存在的问题 116
第六章 对犯罪者的处遇和治疗 119
第一节 对犯罪者处遇制度的演变 120
第二节 拘禁给予犯罪者的种种影响 123
第三节 对犯罪者和违法少年的处遇的技术方法 126
第四节 收容机关内治疗 135
第七章 犯罪的预测 137
第一节 预测的历史 138
第二节 预测体系的形式 141
第三节 预测方式的有效性和预测能力 152
第四节 预测的应用 155
第三部 现代社会与犯罪心理 160
第八章 从社会人类学的观点来理解犯罪 160
第一节 常见的犯罪的意义 160
第二节 常见的犯罪 162
第三节 犯罪的日常性 165
第四节 人的责任 171
第五节 被害者的逻辑 174
第六节 关于犯罪和违法行为的矫正 176
结束语 178
第九章 现代家庭与犯罪 180
第一节 家庭与违法行为和犯罪 180
第二节 母子关系与违法行为和犯罪 182
第三节 父子关系与违法行为和犯罪 186
第四节 父母子女关系与违法行为和犯罪 190
第五节 家庭内杀人--杀父母、杀子、杀兄弟 192
第六节 从案例看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197
第十章 犯罪和脑电波 204
第一节 脑电波 204
第二节 犯罪和脑电波 208
小结 220
第十一章 当前的少年违法行为 222
第一节 当前少年违法行为的倾向 223
第二节 所谓的不良行为 226
第三节 野蛮行为 233
第四节 道路交通事故犯 236
第五节 游戏与违法行为 239
第十二章 性和犯罪 241
第一节 犯罪的性别差异 242
第二节 女性犯罪 248
第三节 性犯罪和性异常 251
第四节 性犯罪和现代社会 260
第十三章 杀人的时代病理 262
第一节 序言 262
第二节 杀人的原始诸形态 263
第三节 古代和中世纪的杀人 268
第四节 近代及现代的犯罪与杀人 282
第五节 现代的杀人者 290
结束语 294
第一节 有组织犯罪的对象和它的成立 295
第十四章 有组织的犯罪--主要论述日本的暴力团 295
第二节 暴力团的活动 300
第三节 暴力团的结构 303
第四节 暴力团员的经历 306
第五节 暴力团的文化与团员的素质 309
第六节 对暴力团的对策 312
第十五章 惯犯的心理 314
第一节 前言--惯犯的各种类型 314
第二节 关于盗窃惯犯 315
第三节 某盗窃惯犯的生活史及其心理 317
参考文献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