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健身法解说》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志超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10517449
  • 页数:3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着眼于提高读者的健身和养生的修养,书中所选入的导引功法,都尽可能地列出操作步骤和具体练习方法,并对其有代表性的导引功法做出图式。

第一章 导引健身法总论 1

一、 导引健身法的内涵 1

(一) 导引的涵义 1

(二) 导引的作用 3

(三) 导引与气功,导引与体育 7

二、 导引健身法的历史:源远流长 9

(一) 导引健身法起源与阴康氏(陶唐氏)宣导舞 9

(二) 导引术士的出现 10

(三) 导引专著的问世 12

(四) 祛病导引进一步发展和“五禽戏”的诞生 17

(五) “八段锦”的出现和流行 19

(六) 《易筋经》和太极拳的出现 21

三、 导引健身法的根基:底蕴深厚 25

(一) 以追求长生为养生目的 25

(二) 以保养精、气、神为健身要务 27

(三) 以“天行健”为理论导向 32

(四) 以协调阴阳为功效准则 35

(五) 以“天人相应”为最高境界 38

四、 导引健身法的施则:众说纷呈 42

(一) 神形兼顾,以神为先 42

(二) 动静结合,静中寓动 44

(三) 坚持守中,取其众和 46

(四) 顺应自然,效法自然 48

(五) 自慎自持,常有所为 51

第二章 祛病导引 54

一、 祛病导引的概述 54

(一) 祛病导引的特点 54

(二) 祛病导引功法的内容 56

(三) 祛病导引的行功要求 59

二、 祛病导引功法 62

(一) 去风偏枯导引法 62

(二) 去偏风导引法 64

(三) 去身体手足不随导引法 65

(四) 去四肢拘挛不能屈伸导引法 69

(五) 去风冷导引法 72

(六) 去头晕导引法 77

(七) 去虚劳导引法 79

(八) 去腰痛导引法 84

(九) 去积聚导引法 88

(十) 去宿食不消导引法 92

(十一) 去转筋导引法 94

(十二) 去白发导引法 96

(十三) 去目暗不明导引法 100

(十四) 去耳聋导引法 105

(十五) 去口干导引法 107

(十六) 去齿痛导引法 110

(十七) 去脚气病导引法 112

(十八) 去腹痛导引法 115

(十九) 去腹胀导引法 117

(二十) 去膝痛导引法 123

(二十一) 去肩痛导引法 124

(二十二) 去喉痹导引法 127

(二十三) 去鼻寒不通导引法 129

(二十四) 去睾丸肿大导引法 131

(二十五) 去反胃导引法 132

(二十六) 去周身肿导引法 134

(二十七) 除大便难导引法 136

(二十八) 去热病冷导引法 137

(二十九) 去病冷导引法 139

(三十) 去感冒导引法 142

(三十一) 治赤白痢疾导引法 144

第三章 补益导引 147

一、 补益导引概述 147

(一) “补益”的涵义 147

(二) 补益导引的内容 148

(三) 补益导引的特点 150

(四) 补益导引的由来和展望 151

二、 补益导引功法 153

(一) 赤松子导引法 153

(二) 彭祖谷仙卧引法 159

(三) 陶弘景导引按摩法 166

(四) 孙思邈导引法 173

(五) 胡见素脏腑导引法(含六字吐气法) 178

(六) 紫微太一导引法 192

(七) 陈希夷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 199

(八) 自按摩法 224

第四章 健身导引 233

一、 健身导引概述 233

(一) 健身导引的特点 233

(二) 健身导引的手段及其作用 235

(三) 健身导引的行功要领 239

二、 五禽戏 242

(一) 五禽戏的涵义及其历史演进 242

(二) 古本五禽戏 244

(三) 明本五禽戏 249

(四) 五禽戏行步功(行功) 254

三、 八段锦 260

(一) 八段锦的出现及其类型 260

(二) 坐式八段锦 262

(三) 立式八段锦 267

(四) 小劳术 277

四、 易筋经 282

(一) 《易筋经》的内容及其特点 282

(二) 易筋经十二势 285

五、 桩功八势 295

第五章 养生文化修养 301

一、 养生文化发展 301

(一) 中国养生文化的萌芽和形成 301

(二) 中国养生文化的发展和提高 307

(三) 中国养生文化的完善和传播 311

二、 传统养生方法 316

(一) 保养乐生的情志 317

(二) 养护神奇的大脑 324

(三) 保持健康的身体 331

三、 《唐宋卫生歌》解说 336

(一) 《唐宋卫生歌》的来历及其旨趣 336

(二) 孙思邈《卫生歌》解说 338

(三) 真西山《卫生歌》解说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