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0 引言 1
1 植物雄性不育性的研究进展 1
1.1 植物雄性不育的研究简史 1
1.2 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 2
1.3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机制 3
1.4 植物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因素 9
2 甜菜作物的雄性不育性研究概况 12
2.1 CMS是甜菜育种目前唯一的不育源 12
2.2 甜菜CMS的遗传机制研究 13
2.3 甜菜雄性不育株的形态表现 15
2.4 甜菜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 16
2.5 甜菜新型雄性不育性发掘和利用 17
3 我国单胚甜菜雄性不育的研究利用现状与展望 19
3.1 我国加速推广甜菜单胚品种的必要性 19
3.2 我国甜菜单胚雄性不育品种选育与利用进展 19
3.3 我国甜菜单胚品种推广存在问题与攻关目标 20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
第二章 单胚甜菜CMS系及其O型系形态学与细胞学研究 22
0 引言 22
1 材料与方法 23
1.1 试验材料 23
1.2 试验方法 23
2 结果与分析 25
2.1 甜菜单胚CMS系及其O型系生殖期诸性状形态学观察 25
2.2 CMS系及其O型系花药及花粉发育的细胞学同步比较 26
3 讨论 31
3.1 甜菜CMS的生物学和细胞形态学研究有待完善 31
3.2 甜菜单胚CMS的遗传机制研究尚需深入 32
4 小结 33
第三章 单胚甜菜CMS系及其O型系花的超微结构观察 34
0 引言 34
1 甜菜CMS系及其O型系小孢子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 34
1.1 材料与方法 34
1.2 观察结果 35
1.3 讨论 40
1.4 小结 46
2 单胚甜菜CMS系的雌蕊解剖学与超微结构观察 46
2.1 材料与方法 46
2.2 观察结果 47
2.3 讨论 57
2.4 小结 57
第四章 单胚甜菜CMS的某些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59
0 引言 59
1 甜菜CMS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60
1.1 材料与方法 60
1.2 结果与分析 61
1.3 讨论 67
1.4 小结 71
2 甜菜CMS与酶活性的关系 71
2.1 材料和方法 71
2.2 结果与讨论 74
2.3 讨论 77
2.4 小结 79
第五章 利用SRAP与SSR标记分析单胚甜菜CMS系及O型系的遗传基础 80
0 引言 80
1 甜菜SRAP-PCR、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80
1.1 材料与方法 81
1.2 结果与分析 83
1.3 小结 86
2 利用SRAP与SSR分子标记分析CMS系及O型系的遗传基础 87
2.1 材料与方法 87
2.2 结果与分析 89
2.3 讨论 94
2.4 小结 95
第六章 丰产抗病型单胚甜菜CMS系及O型系选育 97
0 引言 97
1 材料与方法 98
1.1 基础材料 98
1.2 试验方法 98
2 结果与分析 102
2.1 两对不同类型单胚CMS系及O型系BC1F0-BC1F2的改良效果 102
2.2 单胚CMS系及O型系的轮回改良群体产质量鉴定 102
2.3 轮回改良的单胚CMS系测交组合产质量测定 103
3 讨论 104
3.1 单胚CMS系及O型系的同步改良 104
3.2 单胚CMS系及O型系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及轮回选择 105
4 小结 106
第七章 甜菜雄性不育单胚品种的选育 107
1 我国选育推广甜菜单胚品种的重要意义 107
2 单胚雄性不育三倍体甜菜品种——甜单302的选育 108
2.1 选育经过 108
2.2 试验结果 109
2.3 品种特征特性 111
2.4 栽培技术要点 111
2.5 适宜种植地区 111
2.6 品种制种技术 111
3 单胚雄性不育二倍体甜菜品种——甜单304的选育 111
3.1 TB207组合配制与选育经过 112
3.2 杂交组合产质量鉴定结果 112
3.3 品种特征特性 114
3.4 栽培技术要点 114
3.5 适宜种植地区 114
3.6 品种制种技术 114
4 单胚雄性不育三倍体甜菜品种——甜单305的选育 114
4.1 组合配制与选育经过 115
4.2 产质量鉴定结果 115
4.3 品种特征特性 117
4.4 栽培技术要点 117
4.5 适宜种植地区 117
4.6 品种制种技术 117
5 甜菜单胚品种选育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8
5.1 单胚甜菜品种选育急需种质资源创新与育种技术改进 118
5.2 机械化水平低,影响单胚品种推广速度 118
5.3 我国甜菜生产上外国品种占主导,存在巨大隐患 119
5.4 甜菜种子发芽率高、根型好是育种选择的重要目标 119
5.5 我国制糖企业应该抓紧实施甜菜按质论价的收购政策 120
英文缩略表 121
参考文献 122
致谢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