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上编 旧式标点符号 22
第一章 旧式标点符号的萌芽期——先秦时期 22
第一节 概况 22
第二节 甲骨文语言层次的表达方式 23
第三节 金文中的标点符号 32
第四节 《侯马盟书》中的标点符号 41
第五节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中的标点符号 47
第六节 秦《石鼓文》中的标点符号 49
第七节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标点符号 51
第二章 旧式标点符号的发展期——两汉时期 55
第一节 概况 55
第二节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竹简》中的标点符号 56
第三节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中的标点符号 58
第四节 《银雀山汉墓竹简》中的标点符号 62
第五节 《居延汉简甲乙编》中的标点符号 65
第六节 《武威汉简》中的标点符号 75
第七节 《流沙坠简》中的标点符号 79
第八节 汉代注释书中句读的内容 81
第九节 汉代标点符号的理论 85
第三章 旧式标点符号的保守期——魏晋至唐五代时期 88
第一节 概况 88
第二节 敦煌卷子及其他写刻本中的标点符号和用法 89
第三节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的篇章字句理论 101
第四节 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内容 102
第五节 孔颖达等《五经正义》的章句理论和实践 104
第六节 《史记三家注》标点符号理论和说明章句的方法 109
第七节 其他书籍中的标点符号理论 114
第一节 概况 118
第四章 旧式标点符号的成熟期——宋元明时期 118
第二节 宋本中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 119
第三节 真德秀、黄榦、陈骙的标点符号体系 142
第四节 宋代注释、笔记等书中标点符号的理论和正读实践 145
第五节 元本中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 153
第六节 程端礼的句读思想和标点符号体系 160
第七节 胡三省《通鉴释文辩误》和吴师道《战国策校注》中的标点符号理论和正读实践 168
第八节 明本中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 174
第九节 唐顺之、归有光的标点符号体系 204
第十节 袁无涯、杨慎等论评点、句读 207
第一节 概况 210
第五章 旧式标点符号的拓展期——清代 210
第二节 清本中标点符号种类、用法和使用的特点 211
第三节 桐城派的标点符号理论和评点实践 218
第四节 章学诚与桐城派方东树等关于评点的论争 239
第五节 唐彪的标点符号体系 242
第六节 武亿《句读叙述》和《经读考异》在句读史上的贡献 246
第七节 黄侃《文心雕龙·章句》札记对章句的研究 257
第八节 杭世骏、钱大昕、卢文招、刘宝楠、章炳麟关于标点符号史和标点符号运用的研究 262
第九节 《四库总目》提要中关于标点符号的思想内容 271
第六章 旧式标点符号赘语 277
第一节 概况 281
下编 新式标点符号 281
第一章 新式标点符号的诞生期——五四时期 281
第二节 西标的传入和新式标点符号的草创 287
第三节 新式标点符号的奠基人——胡适 297
第四节 革新标点符号的一员猛将——陈望道 303
第五节 宣传新式标点符号的舆论阵地——《新青年》 314
第六节 三篇重要的新式标点符号论文 322
第七节 我国第一部部颁标点方案——《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 332
第八节 关于新式标点符号的论争 342
第一节 概况 350
第二章 新式标点符号的成长期——20至40年代 350
第二节 新式标点的传播和古书句读的研究 354
第三节 三个有关标点符号的文件 367
第四节 几部较早的标点符号专书 375
第五节 几部重要语文著作中的标点符号章节 389
第三章 新式标点符号的成熟期——50至90年代 408
第一节 概况 408
第二节 《标点符号用法》的颁布和实施 420
第三节 特色纷呈的标点符号著作 426
第四节 标点符号发展史的研究 439
第五节 《标点符号用法》的修订和发布 443
第六节 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制订和实施 447
第四章 今人对古书标点的研究 452
第一节 概况 452
第二节 今人对评点的研究 453
第三节 今人关于古书句读正误研究的重要论著 465
第四节 今人的古书标点学专著 476
第五节 校读、训诂、古汉语论著中关于标点的研究 484
第六节 现代其他名人关于古书标点的论述 492
后记 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