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通货紧缩与金融深化 3
第一章 通货紧缩理论与案例 3
一、理论背景 3
(一)通货紧缩的一般理论 3
(二)对我国通货紧缩的争论 5
(三)国外对通货紧缩典型案例的研究 7
二、通货紧缩定义的界定 12
第二章 通货紧缩与金融运行 15
一、中国通货紧缩的表现 15
二、中国通货紧缩产生的金融原因 17
(一)通货紧缩产生的金融背景 17
(二)货币供给相对不足是通货紧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20
三、通货紧缩与金融运行 24
(一)通货紧缩的危害 24
(二)通货紧缩与中国的金融机构 26
第三章 金融深化理论与中国实践 29
一、金融深化和发展理论概述 29
二、中国金融发展的成就与现状 31
三、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深化之路 36
(一)国际性金融深化条件下的中国金融改革方向 36
(二)适合国情的金融深化之路 38
第四章 缓解通货紧缩的具体金融深化措施 40
一、中国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与金融体制改革 40
(一)银行信用传导途径 42
(二)金融市场传导途径 46
(三)消费信贷途径 48
(四)外汇市场 49
二、金融深化过程中的金融安全措施 50
(一)狭义的金融安全措施 50
(二)金融安全的外部环境建设 51
第二篇 证券市场发展与风险管理 55
第五章 我国股票市场风险的实证分析 55
一、股票市场风险的一般描述 55
(一)股票市场风险的种类 55
(二)股票投资风险的评估 58
二、我国股市系统风险分析 59
(一)经济周期与股市的走势 59
(二)中国股市行情的性质 63
三、股市风险结构的实证分析 67
(一)单指数模型在深圳股市应用的前提 67
(二)利用因子分析模型对单指数模型在深圳股市应用检验的结果 70
(三)上海股票市场风险分析 74
第六章 主要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77
一、金融监管者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77
(一)管理层调控股市的主要政策工具 78
(二)政策监管系统风险的消减 79
二、证券公司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80
(一)股票发行定价应渐趋合理 80
(二)配股的风险防范 81
三、保险公司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85
(一)保险资金入市的规模和特点 86
(二)保险资金“入市”的内部风险监管 88
四、基金管理公司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91
(一)基金管理公司现状分析 91
(二)证券投资基金的规范化运作与风险控制 94
第七章 新世纪中国股市展望与风险预测及防范 97
一、主要金融创新的发展与风险防范 97
(一)股指期货的开展与风险防范 97
(二)网络交易的流行 99
二、“入世”对中国证券业冲击的分析 102
(一)潜在的冲击 103
(二)对潜在冲击的辩证分析 104
第三篇 银行业发展与风险管理 111
第八章 我国银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11
一、不良资产及资本金结构问题 111
(一)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 111
(二)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结构问题 112
二、我国银行业务的开拓与银行经营效率 114
(一)银行业务的混业经营趋势 114
(二)表外业务与银行经营效率 116
三、僵化的利率及对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建议 120
(一)僵化的利率及其影响 120
(二)对中国银行业体制改革的政策思考 122
第九章 利率市场化机制的建立及影响 125
一、利率与货币供应量 125
(一)利率体系 125
(二)基准利率与货币供应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126
(三)货币供给实现机制与央行的利率调节 127
(四)利率——货币政策调节目标 129
二、利率市场化对各主体的影响 130
(一)对政府主体的影响 130
(二)对非政府主体的影响 131
三、利率与消费和投资 135
(一)利率与消费和投资关系的理论基础 135
(二)利率与消费的实证分析 136
(三)利率与投资的实证分析 141
四、利率市场化模式的讨论 143
五、实证分析的附录 145
第十章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影响、成因及管理发展 149
一、利率风险及其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149
(一)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种类 149
(二)利率风险与其他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 150
(三)利率风险对银行业的影响 150
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成因分析 152
(一)宏观金融环境和货币政策的改变 153
(二)商业银行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 154
(三)商业银行自身业务的变化 156
(四)199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主要货币利率走势变化 156
三、当前国际银行业利率风险管理的特点和新发展 158
(一)利率风险度量技术日益复杂 158
(二)利率衍生工具的重要性不断增强 159
(三)注重市场风险管理 160
(四)出现全面风险管理趋势 162
(五)利率风险成为金融当局风险监管的有机组成部分 163
第十一章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理论分析 166
一、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166
(一)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概述 166
(二)传统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分析与比较 167
(三)利率衍生证券定价方法分析 171
(四)新型利率期限结构模型比较 176
(五)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182
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 183
(一)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演变及主要特点分析 184
(二)资产负债管理与利率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186
(三)资产证券化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的作用 187
第十二章 西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方法比较 189
一、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识别 189
(一)重新定价风险 189
(二)收益曲线风险 190
(三)基差风险 190
(四)期权性(Optionality)风险 191
二、一般利率风险度量技术分析 192
(一)敏感性缺口分析法 192
(二)存续期分析 195
三、新型利率风险度量技术——模拟分析 206
(一)模拟分析方法的基本框架 206
(二)模拟技术在度量和管理期权性利率风险中的应用——OAS模型 208
(三)VaR方法在利率风险度量中的应用 211
(四)对模拟分析方法的评价 214
四、对不同利率风险度量技术的评价 216
(一)衡量利率风险度量系统优劣的标准 216
(二)三种度量方法比较分析 218
第十三章 西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方法比较 220
一、资产负债管理 220
(一)敏感性缺口管理 220
(二)存续期缺口管理 222
(三)敏感性缺口管理和存续期缺口管理比较 223
二、利用利率衍生工具控制利率风险 225
(一)对称性收益工具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226
(二)不对称性收益工具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231
三、对不同利率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的评价 237
(一)选择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的原则 237
(二)保值方案有效性评价 240
第十四章 建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系统的设想 242
一、西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242
(一)利率风险不仅仅是“重新定价风险” 242
(二)始终将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 242
(三)注重对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 243
(四)全能银行比专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有更大的灵活性 243
(五)表外业务工具不仅仅是银行增加收入的来源,而且是重要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 243
(六)完整的基础数据和信息是利率风险度量模型的基础 244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险管理体系的设想 244
(一)利率风险度量系统 244
(二)利率风险管理系统 245
三、实现上述构想的条件分析 249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249
(二)取消分业管理限制 251
(三)完善金融监管制度 252
第十五章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分析 254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表现 254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更多地体现为制度性风险 255
(二)政策导向加剧存款分流,增加银行吸存难度,使银行存款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 255
(三)“存差”和“惜贷”现象使我国银行实际利差收入下降 256
(四)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交织在一起,使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加大 258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成因分析 259
(一)利率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统一 260
(二)分业经营使银行缺乏有效的利率风险分散机制 260
(三)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单一,不利于有效地分散风险 261
(四)缺乏必要的保值工具 262
三、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262
(一)实行资产多元化以分散风险 262
(二)加强负债管理,拓宽融资渠道 263
(三)采取措施、增加非利息收入,提高银行整体盈利水平 263
(四)加快现代化信息系统建设 264
(五)契约行为约束 265
第四篇 资本流动与金融安全 269
第十六章 中国的货币替代问题 269
一、货币替代概述 269
二、货币替代的理论模型 272
(一)货币服务的生产函数理论 272
(二)货币需求的边际效用理论 273
(三)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 275
(四)货币的预防需求理论 277
(五)对货币替代理论模型的简要评价 279
三、中国货币替代的理论假说 279
(一)国民收入水平 280
(二)国内外短期利率水平差异 280
(三)政府的储备偏好与储备水平 281
(四)人民币的汇率预期 281
(五)通货膨胀预期 282
(六)财政货币政策的不稳定性 283
(七)金融开放与金融创新 284
(八)政策性、制度性等随机扰动因素 284
四、中国货币替代的现状及其宏观经济影响 285
(一)中国货币替代的程度、类型和特点 285
(二)货币替代对汇率和资本项目影响 288
(三)货币替代对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 290
(四)货币替代对总财富、总需求和国际收支的影响 296
第十七章 中国的外资流入 301
一、中国金融资本总量的变化:由短缺到过剩 301
(一)中国国内资本总量的积累 301
(二)中国吸收的国外资本总量 303
(三)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制度扭曲与中国金融资本的相对过剩 304
二、外资效率、外资效应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307
(一)有关利用外资经典理论的概述 307
(二)中国利用外资的合理规模与效率评价 308
(三)外资结构调整和中国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 313
第十八章 中国的资本外逃问题 316
一、资本外逃的概念和中国的特殊性 316
(一)资本外逃的概念 316
(二)转轨时期中国资本外逃的特殊性 317
二、中国资本外逃的动因、现状和影响 319
(一)中国资本外逃的动因和外逃渠道 319
(二)资本外逃的计量方法与中国资本外逃的现状 321
(三)中国资本外逃的宏观经济影响 325
参考文献 328
后记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