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描述性毒理学 1
第二节 机制毒理学 6
第三节 管理毒理学 8
第二章 外来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 13
第一节 外来化学物与生物膜 13
第二节 外来化学物的吸收 17
第三节 外来化学物在体内的分布 23
第四节 外来化学物在体内的排泄 27
第三章 外来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 31
第一节 生物转化过程 32
第二节 生物转化酶 38
第三节 生物活化 40
第四节 影响生物转化的主要因素 42
第四章 毒物动力学 47
第一节 毒物动力学参数和常数 47
第二节 毒物动力学过程 49
第三节 生理基础药物动力学模型 53
第五章 外来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毒作用及其机制 57
第一节 化学物的毒作用 57
第二节 毒作用类型 58
第三节 毒作用机制 60
第四节 细胞修复失控 69
第六章 肝脏毒理学 74
第一节 化学物所致肝损害的形态学改变 74
第二节 化学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病机制 75
第三节 与肝损伤有关的因素 79
第四节 典型肝性毒物 80
第七章 肾脏毒理学 83
第一节 肾脏生理 83
第二节 肾性毒物 83
第三节 肾脏对毒物的易感性 84
第四节 肾性毒物作用的选择性 84
第五节 作用机制 85
第六节 几种常见的肾性毒物 86
第八章 心血管毒理学 89
第一节 心血管生理 89
第三节 毒物对心血管的毒作用及其机制 90
第二节 心血管毒物 90
第九章 呼吸系统毒理学 92
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92
第二节 毒物及其毒效应 93
第三节 常见非吸入性呼吸系统毒物 96
第四节 呼吸系统毒性的研究方法 98
第十章 血液毒理学 102
第一节 造血器官的解剖和功能 102
第二节 造血的调节 106
第三节 外源性化学物对干细胞与微环境及对血细胞的毒作用 109
第四节 血液毒理学研究方法 114
第十一章 皮肤毒理学 117
第一节 组织结构 117
第二节 毒性作用类型及皮肤毒物 118
第三节 测试步骤 121
第四节 评价 123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毒理学 124
第一节 生理结构 124
第二节 神经毒作用与神经毒物 126
第三节 神经毒性研究方法 131
第四节 行为研究 133
第五节 评价 135
第十三章 眼毒理学 136
第一节 组织结构 136
第二节 毒物及其作用部位 137
第三节 测试步骤与评价 140
第十四章 免疫毒理学 144
第一节 免疫学基础 144
第二节 化学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47
第三节 免疫毒性检测 149
第十五章 化学物的生殖毒性 152
第一节 生殖过程和生殖器官 152
第二节 毒物动力学 153
第三节 毒物及其毒作用 153
第四节 常规测试 155
第十六章 发育毒理学 158
第一节 胚胎学 158
第二节 致畸原及其作用效应 159
第三节 测试程序 160
第四节 致畸作用的评判 161
第五节 体外测试 163
第二节 遗传毒理学 164
第十七章 化学物的遗传毒性 164
第一节 遗传与变异 164
第三节 诱发突变的类型 166
第四节 化学诱变剂对DNA的损伤 168
第五节 DNA损伤的修复 170
第六节 化学物遗传毒性的危害 171
第七节 遗传物质损伤的测试及评价 173
第十八章 化学致癌 182
第一节 化学致癌物 182
第二节 化学致癌作用机制 185
第三节 人类化学致癌 188
第十九章 毒性的影响因素及毒理学实验设计 196
第一节 影响毒性的因素 196
第二节 毒理学实验设计原则和内容 201
第二十章 常规毒性研究与毒性描述参数 210
第一节 常用毒性描述参数 210
第二节 常规毒性研究 213
第二十一章 化学物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与健康危险度评定 222
第一节 化学物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222
第二节 健康危险度评定 226
附录一 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231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241
附录三 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 248
附录四 新药药理、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 251
附录五 工业化学品毒性鉴定规范 259
附录六 工业化学品毒性鉴定实验室条件及工作准则(GLP)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