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论 1
王家新论 36
汉民族的器皿:顾城的意义 65
只有一种生活的形式——为蔡恒平《谁会感到不安》而作 72
对乌托邦远景的召唤 80
诗人之死 83
永远的绝响 87
燕园诗踪 94
关于“后新诗潮”的随想 104
汉语诗学的期待 109
从“散文化”到“纯诗化” 112
“契合论”与中国现代诗歌 130
现代诗中的象征主义 143
沦陷区诗歌的历史面向 161
尺八的故事 184
“辽远的国土的怀念者” 203
临水的纳蕤思——中国现代派诗人的镜像自我 215
理解诗歌的形式要素——关于现代派的一次阅读课 253
李金发的诗学意义 269
禅悟与理趣:废名的《镜》 278
20世纪的诗心:林庚 285
燕京校园诗人吴兴华 291
对自我的探究与追寻——析曹葆华的《无题三章》 302
荒街上的沉思者——析穆旦的《裂纹》 309
诗文本中的文学母题 315
戴望舒的古典意绪 334
后记:诗心接千载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