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专业毕业设计手册 本科、专科》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志勇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62912971
  • 页数:593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1

第一篇 建筑设计 1

1总论 1

1.1设计基本依据 1

1.1 1基本概念 1

1.1.2民用建筑层数划分 2

1.1.3民用建筑等级划分 2

1.1.4建筑设计基本原则 2

1.1.5建筑设计基本依据 2

11.6.6灯具 51 5

1.2.1场地设计的主要内容 18

1.2建筑总平面设计 18

1.2.2场地条件分析 18

1.2.3规划要求及控制指标 19

1.2.4建筑总平面设计 22

1.2.5竖向设计 25

1.2.6绿化 26

1.3建筑防火设计 26

1.3.1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及防火分区 26

1.3.2消防道路 27

1.3.3防火间距 29

1.3.4安全疏散 29

1.3.5防火构造 34

1.4.3图线 36

1.4建筑制图 36

1.4.1图纸编排顺序 36

1.4.2图纸幅面 36

1.3.6超高层的避难层 36

1.4.4比例 38

1.4.5符号 38

1.4.6定位轴线 40

1.4.7尺寸标注 40

1.4.8标高 40

1.4.9图样画法 41

1.4.10常用图例 42

1.5建筑设计文件编制深度 47

1.5.1初步设计 48

1.5.2施工图设计 49

1.6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51

1.6.1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51

1.6.3其他 52

1 6.2不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52

2建筑单体设计 53

2.1住宅设计 53

2.1.1设计要点 53

2.1.2住宅功能分析 53

2.1.3单一空间设计 54

2.1.4空间组合设计 59

2.1.5构造要求 65

2.2.2总平面设计 69

2.1.7面积计算 69

2.2办公楼设计 69

2.2.1办公楼分类 69

2.1.6其他要求 69

2.2.3办公楼组成 70

2.2.4办公楼空间组合设计 74

2.2.5构造要求 75

2.2.6实例 75

2.3商店设计 80

2.3.1商店分类 80

2.3.2基地选择和总平面设计要点 80

2.3.3商店的组成 81

2.3.4防火与疏散 85

2.3.5构造要求 86

2.3.6实例 87

2.4.2基地选择和总平面设计 92

2.4.1旅馆等级 92

2.4旅馆设计 92

2.4.3旅馆基本功能分析 93

2.4.4基本单元设计 95

2.4.5空间组合设计 104

2.4.6实例 105

2.5教学楼设计 108

2.5.1教学用房的组成 108

2.5.2教学用房设计 109

2.5.3生活用房设计 118

2.5.4空间组合设计 119

2.5.5构造要求 120

2.5.6实例 121

3.1屋面 125

3.1.1屋面排水设计 125

3建筑构造设计 125

3.1.2屋面防水设计 126

3.2楼地面和顶棚 137

3.2.1楼地面的组成 137

3.2.2楼地面的适用范围 137

3.2.3楼地面的面层特性及常用做法 137

3.2.4楼面细部构造 139

3.2.5顶棚构造 139

3.3墙体 148

3.3.1墙体分类 148

3.3.2墙体设计要求 148

3.3.3墙体的细部构造 149

3.3.4墙面装修 151

3.4楼梯 157

3.4.1楼梯平面形式 157

3.4.2楼梯尺度的确定 157

3.4.4楼梯的细部构造 158

3.4.3各类建筑对楼梯的要求 158

3.5电梯 164

3.5.1电梯的布置 164

3.5.2电梯的主要参数与规格尺寸 164

3.5.3电梯构造 165

3.5.4自动扶梯 167

3.6门窗 168

3.6.1门 168

3.6.2窗 168

3.7室内配件 177

3.8室外配件 184

4.1.2初步勘察 187

第二篇结构设计 187

4.1.3详细勘察 187

4地基基础设计 187

4.1.1可行性勘察 187

4.1工程地质勘察 187

4.2土体的物理指标及分类 188

4.2.1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188

4.2.2粘性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189

4.2.3土的工程分类 190

4.2.4地基土的压缩性和黄土的湿陷性 193

4.3地基的计算 194

4.3.1承载力计算 194

4.3.2变形计算 195

4.3.4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197

4.3.3稳定性计算 197

4.3.5基础底面的压力设计值 198

4.3.6地基的最终沉降计算 199

4.3.7地基沉降的弹性力学公式 206

4.4刚性基础 207

4.4.1刚性基础构造 207

4.4.2刚性基础的选择及所用材料 207

4.5扩展基础 209

4.5.1扩展基础构造 209

4.5.2扩展基础的计算 210

4.6柱下条形基础 212

4.6.1条形基础的形式及适用范围 212

4.6.2构造措施 212

4.6.3计算方法 213

4.6.4计算例题 231

4.7交叉条形基础 235

4.7.1一交叉梁刚度分配法 235

4.7.2交叉梁基础例题 237

4.8筏板基础 239

4.8.1构造要求 239

4.8.2计算方法 241

4.9桩基础 241

4.9.1单桩承载力标准值Rk确定 241

4.9.2初步设计时单桩承载力估算 242

4.9.3桩基(群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 243

4.9.4桩顶外力设计值及单桩承载力验算 245

4.9.5柱下桩基承台板的弯矩计算 245

4.9.6预制桩构造 246

4.9.7灌注桩构造 247

4.9.8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构造 248

4.9.9桩基承台及拉梁 250

5.1荷载及荷载组合 252

5.1.1概述 252

5.1.2恒荷载 252

5.1.3活荷载 252

5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 252

5.1.4风荷载 254

5.1.5雪荷载及积灰荷载 257

5.1.6荷载组合 260

5.2框架结构近似计算方法及结构布置 262

5.2.1计算单元与计算简图 262

5.2.2截面尺寸估计及惯性矩取值 262

5.2.3框架内力计算的方法 263

5.2.4结构方案选择与布置 279

5.3.2计算方法 283

5.3水平荷载下侧移的近似计算 283

5.3.1刚度的取值 283

5.3.3侧移限制值 284

5.4框架的内力组合 284

5.4.1控制截面和最不利内力组合 284

5.4.2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 284

5.4.3内力组合 285

5.4.4弯矩调幅 285

5.5框架梁、柱的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 285

5.5.1框架横梁 285

5.5.2框架柱 285

5.5.3一般构造要求 288

6.1.3近震和远震 293

6.1.2地震烈度划分 293

6.2建筑场地类别的确定 293

6结构抗震设计 293

6.1.1建筑物设防分类标准 293

6.1抗震设计一般知识 293

6.4基本计算参数 299

6.4.1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299

6.3抗震等级的划分 299

6.4.2结构自振周期的基本计算方法 300

6.4.3侧移刚度的基本计算法 301

6.4.4地震影响系数的确定 303

6.5单质点弹性体系水平地震作用 305

6.6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306

6.7底部剪力法 308

6.8时程分析法 310

6.9结构抗震验算 310

6.9.1三个水准的设防要求 310

6.9.3抗震变形验算 311

6.9.2截面抗震验算 311

6.9.4框架节点核心区设计 313

6.9.5“强柱弱梁”设计 314

6.9.6“强剪弱弯”的设计 314

7混合结构及楼梯结构设计 317

7.1 混合结构设计方集 317

7.1.1房屋结构的布置方案 317

7.1.2房屋静力计算方案的分类 318

7.1.3空间性能影响系数 319

7.2墙和柱的构造设计 320

7.2.1墙柱的计算高度 320

7.2.2墙、柱高厚比的验算 320

7.2.3墙、柱的一般构造要求 323

7.2.4防止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 325

7.3无筋砌体的承载力计算 326

7.3.1墙、柱的承载力计算 326

7.3.2局部受压 327

7.4混合结构墙、柱的计算 330

7.4.1刚性房屋墙、柱的计算 330

7.4.2弹性方案房屋中墙、柱的计算 338

7.4.3刚弹性方案房屋中墙、柱的计算 339

7.5地下室墙的计算 344

7.5.1计算简图 344

7.5.2荷载计算 344

7.5.3内力计算和截面验算 345

7.5.4施工阶段抗滑移验算 345

7.6楼梯结构的设计 347

7.6.1梁式楼梯的计算 348

7.6.2板式楼梯的计算 349

7.6.3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 349

7.6.4现浇楼梯的构造 350

8.1.1设计资料 355

8.1多层框架设计计算(一) 355

8框架设计实例 355

8.1.2初估梁柱截面尺寸 356

8.1.3荷载计算 357

8.1.4风荷载作用下的侧移验算 357

8.1.5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分析 358

8.1.6荷载组合和内力组合 368

8.1.7框架梁柱配制 391

8.1.8基础配筋 395

8.2多层框架设计计算(二) 399

8.2.1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399

8.2.2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框架的侧移验算 399

8.2.3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计算 400

8.2.4横向框架的内力组合 401

9.1.2工程概预算分类及其作用 403

9.1建筑工程概预算概论 403

9.1.1建筑工程的项目划分及价格的形成 403

9建筑工程概预算 403

9.2.1工程定额概述 405

9.2建筑工程定额 405

9.2.2施工定额 407

9.2.3预算定额 409

9.2.4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 410

9.3单位估价表(统一基价表) 411

9.3.1单位估价表的概念和作用 411

9.3.2人工工资标准的确定 411

9.3.3材料预算价格的确定 412

9.3.4机械台班预算价格的确定 412

9.3.5单位估价表的编制 413

9.4工程费用及其计算 413

9.4.1工程费用项目划分及取费标准 413

9.5工程量计算 418

9.4.2建筑安装工程取费计算 418

9.5.1工程量计算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419

9.5.2常用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方法 420

9.6工程概预算的编制 424

9.6.1工程概预算书的编制数据 424

9.6.2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步骤和方法 425

9.6.3工程概预算书的内容 426

9.6.4工料分析 427

10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428

10.1流水施工原理与网络计划方法 428

10.1.1流水施工原理 428

10.1.2网络计划技术方法 432

10.2施工组织设计原理 443

10.2.1施工组织设计的任务、原则和分类 443

10.2.2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 445

10.2.3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446

10.3施工组织设计实例 448

10.3.2施工方案 449

10.3.1工程概况 449

10.3.3施工进度计划 452

10.3.4劳动力、材料、机具需要量计划 453

10.3.5施工平面图 455

10.3.6工程概况 456

10.3.7施工方案及机械选择 458

10.3.8施工进行计划 458

10.3.9施工平面图 458

10.3.10质量、安全技术措施 459

10.4施工组织设计表格化编制方法 463

10.5施工组织设计参考资料 476

10.5.1施工机械参考资料 476

10.5.2施工工期参考资料 487

10.5.3施工总平面图设计参考资料 492

第四篇 建筑设备与建筑环境 499

11建筑电气 499

11.1建筑电气专业概况 499

11.1.1建筑电气的基本作用及分类 499

11.1.2建筑电气设计的原则 499

11.1.3建筑电气的特点 499

11.2电力供配电系统 500

11.2.1负荷的分级及供电要求 500

11.2.2电源及高压供电系统 500

11.2.3负荷计算 501

11.3配变电所 501

11.3.1高压配电装置 501

11.3.4配变电所 503

11.3.3配电变压器 503

11.3.2低压配电装置 503

11.3.5自备应急柴油发电机组 505

11.4室内外线路 507

11.4.1架空线路 507

11.4.2电缆电路 507

11.4.3室内线路 508

11.5接地及安全保护 509

11.5.1一般规定 509

11.5.2低压配电系统的防触电保护 509

11.5.3保护接地的范围 509

11.5.4通用电力设备和电气设施接地 510

11.6电气照明设计 510

11.6.1一般规定 510

11.6.2照明质量 510

11.6.5光源 511

11.6.3照明方式与种类 511

11.6.4有关照明灯的设置要求 511

11.6.7照明设计 516

11.6.8照明节能 517

11.6.9各类建筑照明设计要求 518

11.6.10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520

11.7建筑防雷 521

11.7.1一般规定 521

11.7.2防雷分级 521

11.7.3建筑物的防雷保护措施 521

11.8.5电话站的有关要求 522

11.8.4会议电话 522

11.8.2电话站站址选择 522

11.8.3电话站设备布置 522

11.8电话 522

11.7.4其他防雷保护措施 522

11.8.1一般规定 522

11.8.6对建筑的要求 523

11.9通讯 524

11.9.1概述 524

11.9.2通信线路网络 524

11.9.3电缆管道线路 524

11.9.4直埋电缆线路 524

11.9.5架空电缆 524

11.9.6室外墙壁电缆 524

11.9.7建筑物室内配线 524

11.10.2有线广播网 525

11.10.4有线广播控制室 525

11.10.3设备的选择和设置 525

11.10广播系统 525

11.10.1有线广播的设置原则 525

11.10.5线路敷设 526

11.10.6扩声 526

11.11 电缆电视系统 526

11.11.1共用天线电视系统(CATV系统) 527

11.11.2闭路电视系统 527

11.11.3声像节目制作系统 527

11.11.5对建筑的要求 528

11.11.4线路敷设 528

11.12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 529

11.12.1一般规定 529

11.12.2保护等级与保护范围的确定 530

11.12.3系统设计 530

11.12.4火灾事故广播 530

11.1 2.5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与设置 530

11.12.9消防值班室与消防控制室 531

11.12.8火灾应急照明 531

11.12.6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 531

11.12.7消防联动控制 531

11.12.10消防专用通讯 532

12采暖空调 533

12.1热源热媒及采暖系统 533

12.1.1热源 533

12.1.2热媒 533

12.1.3采暖系统 533

12.2.3各类制冷机房的最小净高 536

12.2.5空调风管(水管)所占吊顶内净空高度 536

12.2.4设备层、机房的层高估算 536

12.2.6锅炉房 536

12.2.2空调制冷机房面积的概算指标 536

12.2.1设备层的设置原则 536

12.2各类机房及主要设备的空间要求 536

12.3建筑设计与暖通运行节能 537

12.3.1建筑设计能源意识 537

12.3.2建筑设计时的能源特性关系 537

12.3.3隔热方法和室内环境 538

12.3.4窗 538

12.3.5屋面 538

12.3.6空调房间的布置与热工要求 538

12.3.7对建筑热工的要求 539

12.3.8暖通运行节能 539

12.4空调系统及控制 539

12.4.1基本概念 539

12.4.2空调系统分类 540

12.5.2机械排烟及加压送风 541

12.5.1 自然排烟 541

12.4.3空调系统的控制 541

12.5高层建筑防火排烟 541

12.5.3其他 542

12.6制冷机种类及冷水系统 542

12.6.1制冷机类型 542

12.6.2冷冻水系统 542

13给水排水 544

13.1冷水贮存加压及分配 544

13.1.1冷水贮存 544

13.1.2给水系统和给水方式 544

13.1.3对土建的要求 544

13.1.4管道布置和敷设 546

13.2.3热水管道敷设 547

13.3.1消防给水 547

13.3消防给水与自动灭火系统 547

13.2.2供应系统 547

13.2.1一热水加热方式 547

13.2热水加热方式及供应系统 547

13.3.2自动灭火系统 549

13.4排水系统及透气系统 549

13.4.1排水系统 549

13.4.2透气系统 551

13.5雨水集合及处理 551

13.5.1雨水系统的分类 551

13.5.2内排水系统组成部分 552

13.5.3雨量汇集 552

14建筑热环境 553

14.1建筑热环境基本知识 553

14.1.1基本概念 553

14.2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原理及计算 554

14.2.1稳定传热 554

14.1.3传热基础知识 554

14.1.2基本系数、符号及单位 554

14.2.2简谐热作用下平壁的周期传热计算 556

14.2.3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值的计算 557

14.2.4材料层表面蓄热系数计算 557

14.2.5温度波在平壁内的衰减倍数和延迟时间计算… 558

14.3建筑保温设计 558

14.3.1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要求 558

14.3.2建筑保温设计要求 559

14.3.3建筑保温设计计算 559

14.3.4围护结构保温措施 560

14.4建筑隔热设计 562

14.4.1夏季隔热设计要求 562

14.4.3夏季隔热计算 563

14.4.2夏季隔热设计标准 563

14.4.4围护结构隔热措施 564

15建筑光环境 566

15.1建筑光环境基本知识 566

15.1.1基本概念 566

15.1.2基本计算系数、符号、单位 567

15.1.3建筑光环境基本知识 567

15.2天然光环境设计 571

15.2.1采光设计依据 571

15.2.2设计步聚 571

15.2.3采光计算 572

15.2.4提高天然采光质量的措施 574

16建筑声环境 577

16.1建筑声环境基本知识 577

16.1.1基本概念 577

16.1.2声音的基本计量 578

16.1.3听觉特征 579

16.2建筑声学基本理论 581

16.2.1声源 581

16.2.2声源的指向性 581

16.2.3声波在室内的反射与几何声学 581

16.2.4混响时间计算 581

16.2.5室内声压级的计算 582

16.2.6室内斜向共振频率的计算 582

16.3室内音质设计 582

16.3.1音质评价标准 582

16.3.2房间容积的确定 582

16.3.3房间的体型设计 582

16.4房间的混响设计 583

16.4.1最佳混响时间和频率特性曲线的确定 583

16.5.1电影院 584

16.5各类建筑的声学设计 584

16.4.3混响时间的设计步骤 584

16.4.2综合利用(多功能)厅堂的混响设计 584

16.5.2播音室、演播室 585

16.5.3露天剧场 586

16.5.4体育馆 586

16.6噪声控制 586

16.6.1噪声危害 586

16.6.2噪声的允许标准 586

16.6.3噪声控制的原则与方法 588

16.6.4建筑中的吸声减噪 588

16.6.5气流噪声控制——消声器设计 589

16.6.6城市噪声的控制 589

16.7建筑隔声 589

16.7.1空气声的隔绝 589

16.7.2撞击声的隔绝 590

主要参考文献 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