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论 1
目次 1
释名 15
古语研究与古代文化的了解 15
古音研究与整个的古语研究 15
研究古音的材料 15
古音分期现代方言 15
本书讲述的步骤。 15
第二章 国语音系 15
词尾“儿”对词根韵母的影响 37
第三章 现代方音 37
威妥玛式拼音 37
国语罗马字 37
国音注音符号 37
连音变化 37
基本名词的解释 37
轻声 37
声韵调的配合 37
声母、韵母、声调 37
音的分布 37
辅音与元音 37
第四章 早期官话 59
厦门音 59
客家音 59
福州音 59
苏州音 59
下江官话与西南官话的特点 59
广州音 59
卓从之《中州音韵》 79
第五章 《切韵》系的韵书 79
明以后的通俗字书 79
南曲与明清曲韵 79
《洪武正韵》 79
明代西方传教士的罗马字拼音 79
声母 79
声调 79
《中原音韵》的体制 79
北曲与《中原音韵》 79
韵母 79
《广韵》二百零六韵的四声配合 111
第六章 等韵图 111
尽量求分的反切上下字归类 111
反切系联的检讨 111
反切与陈澧倡导的反切系联 111
四声与五卷 111
分韵 111
《切韵》与《切韵》的增订本 111
六朝韵书与陆法言《切韵》的修撰 111
韵书产生的背景 111
韵图的格式与内容 139
韵图表现的中古韵母系统 139
四十三转与二百零六韵 139
等韵门法 139
第七章 中古音系 139
十六摄与四十三转 139
三十六字母与《广韵》的反切上字 139
从守温字母到宋后三十六字母 139
宋元韵图 139
早期韵图 139
字母与等韵的兴起 139
“等”与“转” 139
开口与合口 181
第八章 中古声韵母的简化 181
“平”“上”“去”“入” 181
各摄分论 181
三等韵的类型 181
一、二等“重韵” 181
什么是等? 181
“来”与“日” 181
韵尾 181
“影”与“喻” 181
舌根音 181
舌面音与舌尖面混合音 181
舌尖塞音、鼻音、塞擦音与擦音 181
唇音声母 181
考订音类与拟定音值的原则 181
《切韵》系统繁细的原因 209
宋后表现语音简化的史料 209
《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与《切韵》指南的表现由《韵略》到近代诗韵《集韵》与《五音集韵》旧瓶装新酒的《古今韵会举要》《韵会》声母舒声韵入声韵《韵会》音系与中古音系第九章 由中古到现代 209
韵母演变的趋势 235
韵母演变表 235
声调的演变 235
第十章 古韵分部 235
声母比较表 235
为什么要作中古与现代的比较? 235
声母演变的趋势 235
隋唐以来所谓“叶韵” 261
由陆德明的“古人韵缓”说到吴才 261
老的《韵补》 261
顾炎武奠立的古韵研究基础 261
江王段江诸家的精进 261
分部的内容 261
不合分部的例外韵语以及部与部之间的关系 261
第十一章 上古韵母系统的拟测 261
拟订介音与主要元音的一般原则 285
各部分论 285
第十二章 上古声母 285
上古的辅音韵尾 285
现代语言学家的看法 285
清儒心目中的古音 285
第十三章 上古声调的问题 303
总结 303
可能有的其他复声母 303
1-与带1-的复声母 303
以母的来源 303
舌根音 303
古代的精庄两系 303
章系声母的古读 303
端知两系声母的古读 303
唇音声母 303
高本汉以后的方法 303
清儒的贡献 303
上古音分声调吗? 311
分几个声调? 311
与中古平上去入的关系如何? 311
附录:语音略说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