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序 1
前言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草鱼出血病的研究 2
二、细菌性病的研究 6
三、寄生虫病的研究 8
四、其他因素引起草鱼病的研究 11
五、病理生理的研究 12
六、草鱼的防病养殖 12
七、稻田养草鱼鱼种及其防病机理的探讨 13
八、草鱼病研究的展望 14
第一篇 草鱼生物学 16
第二章 形态学 16
第一节 成鱼的形态特征 16
第二节 幼鱼的形态特征 17
主要参考文献 19
第三章 组织学 20
第一节 血液细胞学 20
一、血细胞的组成和形态 20
二、血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 21
第二节 鳃组织学 23
三、鳃丝 24
一、鳃弓 24
二、鳃膈 24
四、鳃小片 25
五、鳃动脉 25
六、入鳃动脉窦 26
七、鳃的呼吸作用 26
第三节 消化道组织学 27
一、口腔 27
二、咽 28
三、食道 29
四、肠管 29
一、肝脏 33
第四节 肝脏和胰脏 33
二、胰脏 35
第五节 肾脏 35
第六节 脾脏 37
第七节 胸腺 37
第八节 头肾 38
主要参考文献 41
第四章 生态学 43
第一节 草鱼与非生物环境的相互关系 43
一、地理分布 43
三、亲鱼繁殖所要求的主要自然条件 44
二、生殖洄游规律 44
四、草鱼对水域主要理化因子的要求 46
第二节 草鱼食性与食物组成 46
一、营养类型和食物组成 46
二、消化器官的发育与食性转化 46
三、摄食强度和节律 46
第三节 草鱼种内及种间关系 48
一、草鱼种内关系 48
二、草鱼与其他鱼类的种间关系 50
第四节 草鱼对水体理化因子的适应性 52
一、水温 52
二、溶氧量 54
三、酸碱度 56
四、盐度 57
五、营养盐类 57
六、水中的有毒物质 58
七、水色和透明度 60
八、硬度 60
主要参考文献 60
第五章 繁殖生物学 62
第一节 自然繁殖 62
一、产卵场的环境及其分布 62
二、繁殖的生态条件 63
三、亲鱼繁殖前后的变化 64
第二节 人工繁殖 68
一、亲鱼的培育 69
二、人工催产 70
第三节 鱼苗孵化 73
一、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73
二、孵化技术管理 75
主要参考文献 76
第二篇 草鱼疾病各论 77
第六章 病毒引起的疾病 77
第一节 概述 77
第二节 草鱼呼肠孤病毒病 78
一、病原的形态特征 79
二、理化特征 79
三、抗原性 80
四、病毒培养 80
五、病程行为与症状 81
六、流行情况 82
七、病原性 83
八、诊断 83
九、预防方法 85
三、病原性 86
二、病毒培养提纯 86
一、病原形态和特性 86
第三节 草鱼小RNA病毒病 86
四、流行情况 87
第四节 三龄草鱼弹状病毒病 87
一、病原形态及理化特性 87
二、病毒培养 87
三、病鱼症状 88
四、抗原性 88
五、流行情况 88
六、病原性 88
七、诊断 88
三、流行情况 89
第六节 草鱼出血病的组织病理 89
第五节 草鱼杆状病毒 89
二、病毒培养 89
一、病毒形态与特性 89
一、临诊症状 90
二、血液病变 90
三、鳃组织病变 90
四、肌肉组织病变 90
五、肠道病变 90
九、肾脏病变 91
八、脾脏病变 91
七、胰腺病变 91
六、肝脏病变 91
十、胸腺组织病变 92
主要参考文献 93
第七章 细菌引起的疾病 95
第一节 肠炎病 95
一、名称及研究简史 95
二、病原菌 96
三、二龄草鱼肠炎病 100
四、细菌性肠炎病与病毒性出血病的关系 105
五、流行和传染 105
七、诊断 106
六、病理变化 106
八、预防和治疗 109
九、结论和讨论 112
第二节 赤皮病 115
一、致病细菌 115
二、流行因素 118
三、症状及病理变化 119
四、诊断 119
五、预防和治疗 120
第三节 尾柄病 120
一、病原菌 121
二、流行因素 127
三、症状和病理变化 128
四、草鱼尾柄病与其他体表病的关系 129
五、预防和治疗 130
第四节 疖疮病和竖鳞病 131
一、病原菌 132
二、症状和病变 132
三、流行情况 132
四、防治方法 132
第五节 烂鳃病 133
一、病原菌 133
三、病理变化 139
二、流行情况 139
四、诊断 140
五、防治方法 140
第六节 白头白嘴病 140
一、病原生物学特点 141
二、流行情况 141
三、病理变化 142
四、诊断 142
五、防治方法 143
主要参考文献 143
一、水霉菌的一般形态和繁殖 146
第八章 水生藻菌引起的疾病 146
第一节 水霉病 146
二、水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151
三、草鱼体表和鱼卵上已发现的水霉菌种类 152
四、致病机理 160
五、防治方法 160
第二节 鳃霉病 162
一、鳃霉病病原 162
二、预防和治疗 163
第三节 嗜酸卵甲藻病 163
一、病原的形态和生活史 163
二、传染途径 164
三、危害性 165
四、流行情况 165
五、防治方法 165
第四节 舞三毛金藻病 165
一、研究简史 165
二、舞三毛金藻的生物学特性 166
主要参考文献 170
第九章 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 173
第一节 鞭毛虫病 173
一、鳃隐鞭虫病 173
二、颤动隐鞭虫病 175
三、锥体虫病 176
四、波豆虫病 177
五、六鞭毛虫病 179
第二节 鲩内变形虫病 181
一、病原体 181
二、症状及病变 182
第三节 粘孢子虫病 183
一、饼形碘泡虫病 183
三、球孢虫病 184
二、鲮单极虫病 184
第四节 纤毛虫病 186
一、小瓜虫病 186
二、斜管虫病 190
三、车轮虫病 194
四、半眉虫病 202
五、杯体虫病 205
六、肠袋虫病 207
七、吸管虫病 209
主要参考文献 215
第一节 单殖吸虫病 217
一、指环虫病 217
第十章 扁形动物引起的疾病 217
二、三代虫病 221
三、双身虫病 223
第二节 复殖吸虫病 224
一、侧殖吸虫病 225
二、复口吸虫病 227
三、弯口吸虫病 231
第三节 绦虫病 235
一、头槽绦虫病 235
二、舌形绦虫病 238
主要参考文献 240
一、线虫概述 241
第十一章 线虫与棘头虫引起的疾病 241
第一节 线虫病 241
二、疾病分述 242
第二节 棘头虫病 252
一、棘头虫概述 252
二、疾病分述 253
主要参考文献 259
第十二章 甲壳动物引起的疾病 260
第一节 由桡足类鳋科引起的疾病 260
一、中华鳋病 260
二、新鳋病 268
锚头鳋病 276
第二节 由桡足类锚头鳋科引起的疾病 276
第三节 由鳃尾类鲺科引起的疾病 287
鲺病 287
第四节 预防和治疗 294
一、大中华鳋病 294
二、新鳋病 295
三、锚头鳋病 295
四、鲺病 295
主要参考文献 296
一、酸碱度对草鱼精子活动及寿命的影响 297
第一节 酸碱度对草鱼的影响 297
第十三章 环境因子和有毒化学品对草鱼的损害及组织病理作用 297
二、草鱼对酸碱度的生存适应性 298
三、低pH值对草鱼幼鱼生长的影响 299
四、低pH值对草鱼呼吸运动及耗氧率的影响 300
五、低pH值对草鱼早期生活阶段的毒性 303
六、低pH值对草鱼鳃组织的影响 303
第二节 水温对草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304
一、不同水温与胚胎发育的关系 304
二、温度系数与最适温度的关系 305
三、水温对草鱼孵化率的影响 306
四、变温与胚胎发育的关系 306
一、盐度对草鱼胚胎和鱼苗发育的影响 307
第三节 盐度对草鱼生长的影响 307
二、草鱼耐盐能力的驯化 308
三、盐度和酸碱度毒性作用的相互影响 309
第四节 草接触氨的损害和组织病理作用 309
一、氨对草鱼的急性毒性 309
二、氨对草鱼生长的影响 309
三、氨对草鱼鳃和肝组织的病理作用 311
第五节 重金属对草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及组织病理作用 311
一、儿种重金属对草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311
二、草鱼受精卵在高浓度汞、银、铅溶液中不同处理时间对发育的影响 313
三、草鱼受精卵在重金属混合液中的孵化 313
第六节 选矿药剂对草鱼的影响及致畸效应 314
四、组织病理学检查 314
一、选矿药剂对草鱼形态和行为的影响 315
二、选矿药剂对草鱼鱼种、鱼苗和鱼卵的毒性 315
三、浮选剂丁基黄药对草鱼胚胎的毒性 316
四、浮选剂丁基黄药的致畸效应 317
第七节 农药对草鱼的影响 318
一、农药对草鱼孵化的影响 318
二、致畸胎毒性 318
三、两种农药对不同龄期的草鱼鱼种的毒性 319
主要参考文献 319
一、病毒性鱼病 320
第一节 传染源的特性 320
第十四章 草鱼病的流行规律 320
第三篇 草鱼病防治技术 320
二、细菌性鱼病 322
三、寄生虫性鱼病 322
四、致病作用与病原体之间的关系 323
第二节 传播方式与机制 325
一、病原体的释放方式 325
二、病原体侵入鱼体的途径 327
第三节 疾病的流行过程和危害性 329
一、流行病的形成 329
二、影响流行的各种因素 331
三、地方性鱼病和外来性鱼病 332
主要参考文献 333
第十五章 免疫防病 334
第一节 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及免疫效果 334
一、概述 334
二、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的制备 335
三、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的使用 337
四、疫苗鉴定和疫苗生产的控制 339
五、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免疫效果 343
第二节 草鱼细菌病的免疫 344
一、鱼类细菌病免疫 344
二、草鱼细菌性疾病的免疫 346
三、草鱼细菌病免疫展望 348
主要参考文献 349
第十六章 药物防治技术 350
第一节 给药方法及其施药技术 350
一、药浴法 350
二、内服法 351
三、注射法 354
四、涂沫法 355
第二节 药物防治鱼病的基本原则 355
一、给药方法的选择 355
二、治疗方法的选择 355
三、治疗效果的判定 356
四、治疗的用药原则 357
第三节 防治草鱼疾病常用药物及其药理 358
一、外用消毒药 358
二、外用杀虫药 366
三、内服药 369
四、注射药 375
五、中草药 376
第四节 药物的作用类型 378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378
二、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378
五、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 379
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379
四、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379
六、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380
七、药物作用的机理 381
八、药物耐药性的形成 381
第五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382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382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384
三、环境方面的因素 385
四、其他方面的因素 386
五、药物作用的原理 386
一、吸收 388
第六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388
二、分布 389
三、代谢(药物的转化) 389
四、排泄 390
五、蓄积 390
第七节 疾病的预防与管理 391
一、清整鱼池,改善水体条件 391
二、加强饲养管理,培养健壮鱼类 392
三、做好药物防治和免疫预防工作 394
四、鱼病的宏观控制及管理 397
主要参考文献 399
第一节 亲鱼的难产与处治 400
一、难产的原因 400
第十七章 草鱼的防病养殖 400
二、难产的分类与处治 402
三、亲鱼产后的护理与调养 403
四、提高孵化率的关键技术 404
第二节 鱼苗的防病养殖 405
一、草鱼鱼苗的特性和对环境的要求 405
二、主要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流行 407
三、预防措施与效果 411
一、草鱼鱼种的生长特点和对环境的要求 414
第三节 草鱼鱼种的防病养殖 414
二、主要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流行 415
三、防病技术措施与效果 418
第四节 成鱼的防病养殖 422
一、草鱼生长发育与抗病力的提高 423
二、主要疾病的流行特点和危害性 423
三、防病养殖管理对策 424
四、防病养殖技术与效果 426
主要参考文献 433
病原体中文名索引 434
病原体拉丁名索引 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