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交流史》丛书序 季羡林 1
引言 1
第一编 先秦时期 1
第一章 音乐交流之谜 1
第一节 中国的伶伦律管是来自西亚古国巴比伦吗? 1
第二节 中国的西周穆王到过古代西亚一带进行音乐交流吗? 8
第二编 秦汉时期 13
第二章 与东邻、南邻音乐交流的端绪 13
第一节 朝鲜歌曲《公无渡河》与箜篌瑟 13
第二节 倭人的铜铎和以“歌舞”为丧礼 20
第三节 马援与铜鼓及其传播 23
第三章 与西域音乐交流的开篇 30
第一节 张骞是否从西域带回《摩诃兜勒》? 30
第二节 细君远嫁乌孙和长颈圆盘式琵琶的流传 33
第三节 西汉宣帝以歌吹赐龟兹王夫人——弟史公主 38
第四节 东汉灵帝喜爱胡箜篌 39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44
第四章 繁花似锦的胡乐植根中原 44
第一节 雅乐更趋衰落,胡乐炽热宫廷 44
第二节 胡乐在隋唐宫廷乐部中的确立 52
第三节 西域乐伎 57
第四节 安国、康国、石国的乐舞 64
第五节 隋宫廷“议正乐”和龟兹乐师苏祗婆七调的印度渊源 71
第六节 《拨头》、《秦王破阵乐》和《霓裳羽衣曲》 76
第七节 印度佛教音乐启示下的中土的佛教音乐和变文 84
第五章 与东邻、南邻音乐交流的鼎盛辉煌 95
第一节 与高句丽、百济、新罗的音乐交流 95
第二节 日本国对唐乐的崇奉和日本化的“雅乐” 102
第三节 传世的日本化“雅乐”、乐学和唐代曲谱 117
第四节 与东南亚诸国的音乐交流——古代越南、扶南、骠国、诃陵、室利佛逝 122
第六章 基督教赞美诗音乐始入中土 129
第七章 与东邻、南邻音乐交流的赓续绵延 136
第一节 与高丽国音乐交流的发展 136
第四编 宋元时期 136
第二节 日本国的能乐、催马乐、尺八音乐和音乐文献 141
第三节 中国戏曲艺术对安南的影响 147
第八章 与中亚、西亚音乐交流的延续 151
第九章 基督教音乐再传中国和中土音乐信息西传 159
第一节 元代时期基督教音乐的传播 159
第二节 元初基督教聂斯脱利派的教会音乐和马可·波罗在中国所见的世俗音乐 162
第五编 明清时期 168
第十章 与东邻、南邻音乐交流的深入发展 168
第一节 朝鲜音乐家朴?和成伣的业绩 168
第二节 多方面吸收中国音乐的日本音乐新成果 174
第三节 与东南亚、南亚、西亚诸国的民间俗乐交流 196
第四节 清代宫廷宴乐中的安南乐、缅甸乐、廓尔喀乐 199
第十一章 与中亚、西亚音乐交流的重要成果 203
第一节 木卡姆音乐的流传和珍贵文献《乐师史》 203
第二节 扬琴和唢呐在中土植根 220
第十二章 西方音乐东流的渐趋高涨和中国音乐的西传 228
第一节 明末清初西方来华传教士对东西方音乐交流的贡献——利玛窦、徐日升、德礼格、钱德明等 229
第二节 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理论是否曾秘传欧洲? 246
第三节 鸦片战争后西方基督教在华的教堂音乐和教会学校的音乐教育 252
第四节 西式管弦乐队和军乐队在中国开始建立 261
第五节 清末时期中国音乐的西传 266
第十三章 清末时期学堂乐歌的兴起及其内因与外力 271
第一节 戊戌维新变法和学堂乐歌的兴起 271
第二节 留日学生中的音乐家——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等 282
第三节 美育理论的提出及其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292
结语: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回顾与展望——对于批评“欧洲音乐中心论”、高扬“文化价值相对论”的认识 296
参考书目文目录要 328
索引 334
地名、族名、国名 334
人名 340
书名、曲名 354
文化、音乐术语 366
后记 385